發布於 2022-10-10 21:28

  1、“三高”是頸動脈狹窄的主因

  典型的因頸動脈狹窄而引起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許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腦卒中或眼病,而不會想到頸動脈狹窄。我們都知道,腦卒中(中風)是威脅生命的三大殺手之一,發病率、死亡率和致殘率都很高,而大約1/3的腦卒中是由頸動脈狹窄引起的。上面兩位老人的症狀,就是頸動脈狹窄的危險信號。

  大腦是一個特殊的需氧器官,對氧氣的需求量非常大,在心臟每分鐘的搏動輸出量裡,約有十分之一供應腦部。相應的,腦組織對缺血缺氧相當敏感。在頸部,向我們中樞系統供應血液、氧氣的動脈包括一對頸動脈和一對椎動脈,而其中兩根頸動脈為腦組織提供80%以上的供血。所以,當發生頸動脈狹窄時,腦供血即會受到影響;如果是頸動脈內膜粥樣硬化斑塊引起管腔狹窄,發生斑塊脫落也可引起腦卒中。

  頸動脈狹窄的主要病理機制是動脈粥樣硬化,而實際上這是全身性動脈粥樣硬化的頸部表現。頸動脈狹窄的危險因素同時也是冠心病等重要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人們所熟知的“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正是導致頸動脈狹窄的主因。此外,吸菸、肥胖、高齡以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精神緊張、缺乏運動等)同樣也是頸動脈狹窄的危險因素。

  2、小卒中是頸動脈狹窄的主要表現

  頸動脈狹窄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即小卒中:突然發生頭昏目眩,一側眼晴暫時性發黑,胳膊、腿發麻無力,言語不清,一側肢體無力,持物不穩,口角歪斜等,常於24小時內恢復。

  這些表現是由於頸動脈粥樣硬化小斑塊脫落,導致顱內小動脈栓塞造成的,也是重要的預警信號。如果繼續發生較大斑塊脫落,造成相對粗大的顱內動脈栓塞,可導致急性腦梗死,引起永久性偏癱、偏身感覺、偏盲及語言功能障礙等。

  另外,由於頸動脈狹窄可以導致腦供血不足,長時間腦缺血可造成慢性腦損害,可引起頭昏、視力下降等症狀,甚至導致智力和社會功能等高級智能活動的下降。

  3、診斷首選頸動脈彩超

  雖然頸動脈狹窄的危害很大,但診斷頸動脈狹窄的檢查手段卻很簡單,頸動脈彩超檢查即能實現。當然,為了進一步手術治療,還需要明確頸動脈狹窄部位、長度以及程度、軟硬斑塊等詳細信息,我們可選擇頸動脈血管造影(DSA)。

  血管造影的優點是空間分辨力高,能準確檢查出動脈狹窄的程度和範圍,包括斑塊和潰瘍的分佈,同時還能顯示狹窄遠端的血流情況和側支循環建立情況,顯示顱內血管是否發生病變,是診斷動脈病變的金標準。但是,血管造影為有創檢查,近年來應用無創的CT動脈重建(CTA)以及MRA技術,同樣可以得到很全面的動脈狹窄信息;同時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顯示血管結構,更好地識別鈣化斑塊,指導進一步治療。

  4、頸內膜剝脫術是標準手術

  從治療上來說,首要措施是防治引發頸動脈狹窄的疾病,即對“三高”的合理治療: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飲食要清淡,避免高鹽高脂飲食;吸菸的人要戒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睡眠質量;加強運動,定期體檢。但是對於頸動脈已經出現狹窄的患者,目前還沒有一種藥物能夠消除引起動脈狹窄的斑塊。

  頸動脈狹窄治療目前大致分為三類:藥物治療、外科手術治療、介入治療。藥物治療以抗血小板治療為主,結合降壓、降脂以及降糖藥物的治療,可以延緩動脈硬化狹窄閉塞的發展。

  傳統手術治療即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為治療頸動脈狹窄的標準方法。大量的臨床研究已經充分證明,頸動脈內膜剝脫手術是治療重度頸動脈狹窄(狹窄>70%)或有“預警”信號的頸動脈狹窄的首選治療方案,對預防腦卒中具有重要的價值。一位有經驗的血管外科醫師可以嫻熟地完成頸動脈內膜剝脫手術,術中適當應用轉流管以及補片,可增加手術的安全性,提高療效。

  近年來,由於安全有效的支架輸送、釋放裝置和支架材料的發展,尤其是腦保護裝置的應用,頸動脈球囊擴張支架植入術(CAS)在頸動脈狹窄治療上的應用日益增多。CAS技術具有明顯的優勢:創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大為縮短,特別是伴有心肺血管疾病的高齡患者可優先考慮該治療措施,可以降低心肺血管併發症的發生率。

  頸動脈狹窄是導致腦卒中的“沉默殺手”。但是,只要我們瞭解這個“殺手”的特點,就能及時抓住頸動脈狹窄的蛛絲馬跡,早期預防,及時治療,把腦卒中的危險消滅在萌芽中。

甚麼是頸動脈狹窄,如何治療?相關文章
頸動脈狹窄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其中尤以動脈硬化狹窄性病變為主要原因。頸動脈狹窄可導致約20%的腦卒中,而後者是當今世界人類死亡第三大因素,僅次於心血管病和腫瘤,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簡單的一個動脈狹窄怎麼會導致偏癱、失語、失明等一系列嚴重的後果呢?下面我們將揭開頸動脈狹窄蠶食動脈管腔、鯨吞神經系統功能的神秘面紗。頸動脈狹窄的病理:1、頸動脈狹窄的危險因素分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前者包括:年齡、性
發布於 2022-12-22 03:45
0評論
頸動脈狹窄症狀頸動脈狹窄是由於頸動脈的粥樣斑塊導致的頸動脈管腔的狹窄。當頸動脈出現狹窄時,大腦也就出現不同程度的缺血。主要的表現為:頭暈、眼前發黑,有黑,短暫的意識喪失。頸動脈狹窄檢查:患者一旦出現上訴症狀,建議去門診做一個頸動脈彩超,彩超如果表現有狹窄,發現有潰瘍性斑塊形成,就需要遵照醫囑做進一步的檢查。具體確診方面,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正在逐漸取代動脈造影成為診斷
發布於 2022-12-12 18:22
0評論
1、頸動脈狹窄的原因主要有哪些?頸動脈狹窄最主要病因為動脈粥樣硬化,約佔90%以上。此外,還有大動脈炎、外傷和放射性損傷等少見原因。2、頸動脈狹窄發生的危險因素有哪些?動脈粥樣硬化所致的頸動脈狹窄多見於中、老年人,常伴存著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頸動脈炎造成的頸動脈狹窄多見於青少年,尤其是青年女性。損傷或放射引起的頸動脈狹窄,發病前有相應的損傷或接受放射照射的病史。3、頸動脈狹窄的分類臨床上依據頸動
發布於 2023-01-25 03:37
0評論
甚麼是頸動脈狹窄?頸動脈是大腦的血液供應主要來源,臨床醫師經過長期的深入研究後發現:“中風”的主要原因是腦供血動脈的狹窄和閉塞。據統計,60%以上的腦缺血病人是由頸動脈狹窄引起。頸動脈狹窄如何治療?何時需要治療?頸動脈狹窄的治療方式有三種:藥物治療、頸動脈開刀手術和頸動脈血管腔內治療術(支架成型術)。1、藥物治療。基本方法是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如常規服用阿司匹林、或新的強效抗血小板藥物氯吡格雷)
發布於 2022-10-04 13:40
0評論
大腦的血液絕大部分來自頸動脈。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頸動脈狹窄的罪魁禍首,粥樣斑塊的表面是一層纖維帽,中間是膽固醇結晶和壞死物質。粥樣斑塊形成後不斷增大,最後纖維帽破裂,斑塊向一座活火山,不斷有碎屑向外噴出。破裂的纖維帽表面極易形成血栓並且在血流衝擊下非常容易脫落。那麼頸動脈狹窄和小中風又有甚麼關係呢?很早以前人們一直認為中風是由大腦內部的血管出了問題而引起的。50多年前,醫學界開始認識到頸動脈狹窄
發布於 2023-01-27 01:07
0評論
患者:病情描述(發病時間、主要症狀、就診醫院等):我母親右頸動脈狹窄達69%,做64排CT檢查出腦幹和小腦間血管變狹窄。醫生說需做右頸動脈支架,但告知右頸動脈狹窄做支架處有斑塊,做支架時極易斑塊脫落,風險很大,家人很猶豫,不知該不該做。我在網上看到您2008年寫的一篇《頸動脈狹窄與腦梗塞》的文章,文章中提及:“在頸動脈支架置入血管成形術中,頸動脈內還臨時安裝了腦保護裝置DD頸動脈濾網,即使在手術
發布於 2022-11-28 17:01
0評論
研究表明,腦血管疾病已成為人群死亡率第二位的疾病,其中80%屬於缺血性腦卒中,這其中2/3與患者頸動脈狹窄相關。頸動脈狹窄外科手術治療始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隨著上世紀末期腦保護裝置等一批腔內新技術的發展,支架成形術成為外科干預頸動脈狹窄的又一選擇。但是否所有頸動脈狹窄患者均需要外科干預,以及如果選擇恰當的方式進行干預,成為目前討論的熱點,本文就此做一簡要回顧。 1.哪些患者不需要立即手術,可採
發布於 2023-03-07 06:51
0評論
頸動脈狹窄多是由於頸動脈管腔的狹窄而導致腦供血不足,其發病率較高,在60歲以上人群中患頸動脈狹窄者約佔9%,多發生於頸總動脈分叉和頸內動脈起始段。有些狹窄性病變甚至可能逐漸發展至完全閉塞性病變。頸動脈狹窄的病因主要是動脈粥樣硬化、大動脈炎及纖維肌性發育不良等。臨床症狀:頸動脈狹窄症本身沒有典型的臨床表現,常不易發現,在早期的臨床表現有突然發作的麻木、感覺減退或感覺異常、上肢或下肢無力、面肌麻痺和
發布於 2022-12-02 22:16
0評論
甚麼是頸動脈狹窄?頸動脈狹窄多是由於頸動脈的粥樣斑塊導致的頸動脈管腔的狹窄,多發生於頸總動脈分叉和頸內動脈起始段。有些狹窄性病變甚至可能逐漸發展至完全閉塞性病變。頸動脈狹窄有甚麼危害?腦缺血性卒中是引起患者致殘的常見危險,而頸動脈狹窄性病變和腦缺血性卒中的關係非常密切。一般的原因包括:1、嚴重狹窄造成的腦灌注減少;2、頸動脈粥樣斑塊脫落或斑塊破裂形成的微血栓脫落造成腦梗塞。尤其以後一個原因更多見
發布於 2022-11-30 01:06
0評論
一、頸動脈狹窄是由甚麼原因引起的?一般認為,頸動脈斑塊主要通過以下兩種途徑引起腦缺血:一條途徑是嚴重狹窄的頸動脈造成血流動力學的改變,導致大腦相應部位的低灌注;另一條途徑是斑塊中微栓子或斑塊表面的微血栓脫落引起腦栓塞。上述二者機制何者更佔優勢,目前觀點尚不一致,但多數認為斑塊狹窄度、斑塊形態學特徵均與腦缺血癥狀之間密切相關,二者共同作用誘發神經症狀,而狹窄度與症狀間關係可更為密切。二、頸動脈狹窄
發布於 2023-01-27 01:2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