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動脈狹窄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頸動脈狹窄最主要病因為動脈粥樣硬化,約佔90%以上。此外,還有大動脈炎、外傷和放射性損傷等少見原因。
2、頸動脈狹窄發生的危險 因素有哪些?
動脈粥樣硬化所致的頸動脈狹窄多見於中、老年人,常伴存著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
頸動脈炎造成的頸動脈狹窄多見於青少年,尤其是青年女性。
損傷或放射引起的頸動脈狹窄,發病前有相應的損傷或接受放射照射的病史。
3、頸動脈狹窄的分類
臨床上依據頸動脈狹窄是否產生腦缺血癥狀,分為有症狀性和無症狀性兩大類。
1、有症狀性頸動脈狹窄
2、無症狀性頸動脈狹窄
4、頸動脈狹窄的主要症狀有哪些?
(1)腦部缺血癥狀:可有耳鳴、眩暈、黑、視物模糊、頭昏、頭痛、失眠、記憶力減退、嗜睡、多夢等症狀。眼部缺血表現為視力下降、偏盲、複視等。 許多頸動脈狹窄患者臨床上無任何神經系統的症狀和體徵。有時僅在體格檢查時發現頸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頸根部或頸動脈行經處聞及血管雜音。
(2)TIA 局部的神經功能一過性喪失:臨床表現為一側肢體感覺或運動功能短暫障礙,一過性單眼失明或失語等,一般僅持續數分鐘,發病後24h內完全恢復。影像學檢查無局灶性病變。
(3)缺血性腦卒中:常見臨床症狀有一側肢體感覺障礙、偏癱、失語、腦神經損傷,嚴重者出現昏迷等,並具有相應的神經系統的體徵和影像學特徵。
無症狀性頸動脈狹窄,尤其是重度狹窄或斑塊潰瘍被公認為“高危病變”,越來越受到重視。
5、哪些病人需要做頸動脈狹窄的診斷篩查?
頸動脈狹窄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動脈粥樣硬化是全身性疾病,年齡(>60歲)、性別(男性)、長期吸菸、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多種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同樣適用於動脈粥樣硬化所致頸動脈狹窄的篩選。
高危人群包括TIA和缺血性卒中患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者,冠心病(尤其是需要做冠狀動脈搭橋或介入治療)患者以及體檢中發現頸動脈血管雜音者。
6、頸動脈狹窄病人的診斷依據
診斷依據:通過臨床表現和無創輔助檢查多可診斷頸動脈狹窄,但DSA仍是不可缺少的確診和制訂方案的依據。
7、頸動脈狹窄的輔助檢查手段有哪些?
1、多普勒-超聲檢查
2、磁共振血管造影
3、CT血管造影
4、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仍是診斷頸動脈狹窄的“金標準”。
8、頸動脈狹窄程度分級
頸內動脈狹窄程度分為4級:
①輕度狹窄,動脈內徑縮小<30%;
②中度狹窄,動脈內徑縮小30%~69%;
③重度狹窄,動脈內徑縮小70%~99%;
④完全閉塞。
9、頸動脈狹窄的治療目的和方法?
頸動脈狹窄的治療目的在於改善腦供血,糾正或緩解腦缺血的症狀;預防TIA和缺血性卒中的發生。依據頸動脈狹窄的程度和患者的症狀進行治療,包括內科治療、外科治療和介入治療。
10、頸動脈狹窄的內科治療適應症和方法
內科治療 內科保守治療的目的是減輕腦缺血的症狀,降低腦卒中的危險,很好地控制現患的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等。
內科保守治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降低體重。
(2)戒菸。
(3)限制酒精消耗。
(4)抗血小板聚集治療:許多隨機的、前瞻性多中心的大型臨床試驗已證實,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可以顯著降低腦缺血性疾病的發生率,臨床上常用的藥物為阿司匹林、噻氯匹定(商品名抵克力得)等。
(5)改善腦缺血的症狀。
(6)定期的超聲檢查,動態監測病情的變化。
11、頸動脈狹窄的外科治療目的
頸動脈狹窄外科治療目的是預防腦卒中的發生,其次是預防和減緩TIA的發作。標準的手術方式為頸動脈內膜切除術(CEA)和頸動脈狹窄支架置入術(CAS)
12、CEA和CAS的手術適應症
①頸動脈狹窄(70%~99%)伴狹窄同側症狀者,適應證;
②頸動脈狹窄(30%~69%)伴狹窄同側腦缺血癥狀者,可考慮;
③頸動脈狹窄(0%~29%)伴狹窄同側症狀者,治療無益;
④對於無症狀性頸動脈狹窄(60%~99%),有益。
13、CEA主要的併發症有哪些?
CE的併發症包括圍術期的腦卒中和死亡;還有腦神經損傷、傷口血腫感染、術後高血壓、術後高灌注綜合徵等;心肌梗死、低血壓的發生率很低。
14、CAS的主要併發症有哪些?
頸動脈支架植入術的併發症:
①術後再狹窄率<5%;
②支架變形、塌陷、移位的發生率較低;
③其他併發症如血管痙攣、腦卒中、血腫形成等和PTA相似。
15、頸動脈狹窄的飲食指導
(1)頸動脈狹窄的食療方:
飲食均衡,多吃水果蔬菜等高纖維食物,多吃雞蛋、大豆等高蛋白質食品,注意飲食清淡,可進行適量的運動
(2)頸動脈狹窄最好不要吃甚麼食物?
忌菸酒、戒辛辣、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16、頸動脈狹窄的預防保健措施
1、因為本病最主要病因為動脈粥樣硬化、大動脈炎,外傷和放射性損傷等,所以積極治療和預防原發病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2、發現有明顯的頸動脈狹窄可以做頸動脈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或頸動脈支架成形植入術,以消除潛在的栓子來源,防止腦卒中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