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頸動脈狹窄?
頸動脈狹窄多是由於頸動脈的粥樣斑塊導致的頸動脈管腔的狹窄,多發生於頸總動脈分叉和頸內動脈起始段。有些狹窄性病變甚至可能逐漸發展至完全閉塞性病變。
頸動脈狹窄有甚麼危害?
腦缺血性卒中是引起患者致殘的常見危險,而頸動脈狹窄性病變和腦缺血性卒中的關係非常密切。一般的原因包括:
1、嚴重狹窄造成的腦灌注減少;
2、頸動脈粥樣斑塊脫落或斑塊破裂形成的微血栓脫落造成腦梗塞。
尤其以後一個原因更多見。頸動脈狹窄性病變引起的主要症狀為一過性頭暈、眼前發黑、一側肢體短暫性無力,甚至出現永久性偏癱的嚴重後果。所以對於頸動脈狹窄性病變應該積極治療。
頸動脈狹窄應該如何治療?
首先對於頸動脈狹窄應當高度重視,要積極控制危險因素,抗血小板治療是有益的。對於頸動脈狹窄程度50%以上有臨床症狀的患者,或狹窄在70%以上的患者,均應該積極採取外科手術治療。積極的外科治療可以有效減少腦卒中和偏癱事件的發生。
頸動脈狹窄外科治療的方法有哪些?
頸動脈狹窄的外科治療基本分為2種:
1、頸動脈內膜剝脫手術,是經典的外科手術方式,在國內外廣泛開展,手術效果確定。
2、頸動脈支架植入術,創傷小、恢復快,是近年來廣泛開展的微創治療方法,通過支架植入達到治癒目的。
血管外科在頸動脈內膜剝脫和頸動脈支架植入方面均積累了豐富經驗,為大量患者解決了病痛。
患頸動脈疾病時可能會有哪些症狀?
頸動脈疾病早期可無任何症狀。不幸的是,患有頸動脈疾病的患者可在無任何徵兆的情況下發生腦中風。一部分患者在此之前可能會發生一些先兆性的症狀稱之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s),或稱為“小中風”。症狀持續幾分鐘到幾小時不等,包括:
1、肢體無力、麻木或一側肢體有震顫的感覺;
2、肢體活動不靈 l 單眼視物不清(很多人描述這種感覺像是眼前有黑影遮擋);
3、言語不清。
上述症狀多在24小時內消失。然而,您不要忽視它,這種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提示著您可能在近期內出現嚴重的腦中風。當出現上述症狀時應立即就診。
患頸動脈疾病時需怎樣檢查?
當您就診後,醫生將首先詢問您的一般情況,包括病史及症狀,如是否吸菸及有無高血壓病史,症狀發生的時間及發作頻率。
此外,醫生將對您進行查體,包括用聽診器進行頸動脈聽診,如果有頸動脈狹窄可能會聽到血管雜音。超聲探頭 在詢問病史和查體後,如果醫生高度懷疑您得了頸動脈疾病,他將建議您行頸動脈彩超檢查。這是一種無痛性檢查,醫生手持超聲探頭對頸動脈進行檢查,以瞭解血流速度、血流量。通過此項檢查醫生可大致瞭解您的頸動脈是否有狹窄或閉塞。通過頸動脈彩超可以檢測到大部分頸動脈疾病,但如果彩超不能提供足夠的信息,醫生可能會行以下檢查:
頸動脈 CTA:即頸動脈增強CT+三維重建。可以清楚的顯示頸動脈及顱內血管的具體形態,並可直觀的顯示狹窄部位。
MRA:即頸動脈增強核磁。核磁是利用無線電波及磁場形成具體的圖像,可以顯示血流形式及幫助評估頸動脈。為了檢查的準確性,醫生有時會注射一種含釓的顯影劑。
狹窄部位動脈造影:行此檢查時,醫生通過向動脈內直接注射造影劑獲得影像資料。可以直觀的看到動脈狹窄的部位及程度。不過動脈造影是一種有創的檢查,存在一定的風險包括髮生概率極低的腦中風。因此醫生一般不將其做為首選檢查,除非在準備行頸動脈支架植入之前會直接造影。
甚麼是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是目前治療頸動脈疾病開展最早、最安全、療效最為確切的方法。如頸動脈疾病較重或較前有所進展時,可能需要手術治療。病情嚴重的表現包括既往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及腦梗病史。當頸動脈重度狹窄超過70%,即便無症狀也應手術治療。
甚麼患者適合行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如果您患有嚴重的頸動脈狹窄,尤其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病史並且有相對好的身體狀況時,就適合行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哪些情況可能增加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的風險?
如果存在以下情況會有一定的風險:
1、嚴重腦梗塞尚未完全康復;
2、惡性腫瘤的患者,預期生存時間不足2年;
3、嚴重高血壓,平日沒有正規的控制;
4、不穩定心絞痛;
5、6個月內有心血管意外病史;
6、充血性心力衰竭;
7、進展性腦部病變,如老年性痴呆。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如何進行?
我院血管外科的頸動脈內膜剝脫術一般選擇局部麻醉(頸叢麻醉),當然也可在全麻下進行。麻醉成功後,將在您的頸部做一個切口以顯露頸動脈,以便於進行阻斷及開放。顯露頸動脈後,我們將在阻斷的頸動脈兩端插入一個塑料管(頸動脈轉流管)以便在剝脫硬化段斑塊的同時保證進入大腦的血流。當硬化斑塊被剝離後,我們將對動脈壁進行縫合,之後撤出轉流管,解除阻斷以及進行止血,通常我們使用一種特殊的滌綸補片進行頸動脈的縫合,以避免日後發生再狹窄。最後進行皮膚的縫合,縫合前在傷口放置引流管以便於對動脈周圍的殘存血液進行引流。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術後需注意甚麼?
當您麻醉清醒後我們會把您送回病房,給您進行輸液,同時應用藥物維持血壓穩定。術後1~2小時您可以喝水及進少量流食。該手術術後一般僅有輕微疼痛,但疼痛難忍時也可以向醫生索取止痛藥。您可能會感到咽部不適。術後第二天您可以試著下床,如無特殊情況,我們將不再給您靜脈輸液。術後5~7天可以進行傷口拆線,拆線後您就可以辦理出院了。
患頸動脈疾病後應如何治療
治療方式主要取決於病情的嚴重性。具體來說取決於有無頸動脈疾病引發的症狀及身體的一般狀況。但首先醫生可能推薦您進行藥物治療及改變生活方式。如果您患有其他疾病,一定要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例如,如果您患有糖尿病,一定要定期監測和控制血糖;如果您患有高血壓,一定要根據醫生的建議服用降壓藥物控制血壓;如果您有高脂血症,一定要定期監測血脂及按照內科醫生的建議服用降脂藥。如果您正在吸菸,一定要戒菸。此外,可以每日服用少量的阿司匹林以降低血液粘稠度。
兩種手術方式(頸動脈內膜剝脫術、頸動脈支架植入術)的選擇?
兩種手術方式(頸動脈內膜剝脫術、頸動脈支架植入術)該選擇哪一種?手術風險都有哪些? 對於選擇哪一種手術方式,這需要有經驗的血管外科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決定。
1、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即是通過外科手術將頸動脈內的斑塊和血栓剝除的方法。這是一種較為傳統的手術方法,技術比較成熟。術後1-2天病人即可恢復正常生活。頸動脈內膜剝脫術主要的也是嚴重的手術併發症是腦卒中發作,但是發生率低,一般小於2%。其次,是周圍神經損傷、心臟意外等。而且隨著動脈硬化疾病的存在,術後還會再次出現頸動脈狹窄。另外,因為術後需要抗凝治療,有出現傷口出血、血腫的可能性。
2、頸動脈支架植入術:這是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的一種較有希望的替代療法,只需在局麻或輕度全麻下,行股動脈穿刺,將金屬支架植入狹窄的頸動脈內,支撐狹窄部位,起到使血流通暢的目的。它避免了頸部手術切口及其引起的顱神經損壞、血腫壓迫等併發症。因其創傷較小,恢復快,對於那些年齡大、身體條件差不能耐受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的病人仍可考慮行此手術。另外,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後再狹窄、頸動脈狹窄部位靠近顱底而使手術難度加大、放射線所致頸動脈病變等情況,是很好的支架植入適應徵。但頸動脈支架植入術也有其不足之處:花費較昂貴;也同樣存在腦卒中、偏癱甚至生命危險;有些病例頸動脈狹窄過重或完全閉塞,輸送裝置無法通過,這種情況只能行內膜剝脫術。另外,它同樣也存在再狹窄等問題。
頸動脈病變治療方式選擇:
頸動脈是供腦的主幹動脈,頸動脈通路不暢,阻塞或不斷脫落栓子進入腦時會產生人體腦供血不足,TIA發作,視力下降,甚至失明,頸動脈通道完全阻塞時,亦可中風,偏癱,後果嚴重。頸動脈病變,有頸動脈狹窄,頸動脈畸形,頸動脈瘤,動脈炎等,最常見的是頸動脈狹窄,常見病因是動脈硬化,治療由藥物發展成手術(內膜剝脫)又發展成腔內介入治療,究竟遇到頸動脈病變患者是保守治療,手術治療還是腔內治療,如何正確選擇,其依據如何?
不能一概而論,必須既有原則,也要因人而異。沒有一種方法能全面覆蓋即代替另一種方法。
1954年Eastcott首先開展頸動脈內膜剝脫術至今已達50年之久(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至今仍是我們治療閉塞性動脈硬化的重要手段。NASCET,ECST及VAST三大試驗,充分肯定了內膜剝脫術的價值。
CEA適應證是:頸動脈狹窄至少80%無症狀,有症狀者至少50%,但在下列情況下是有困難的:
1、以前作過CEA
2、充血性心衰
3、嚴重冠心病
4、以前作過頸根治或放射治療
5、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6、對側頸動脈阻塞
7、年齡>80歲
這些情況適應作CAS。美國Roubin應用CAS(Carotid Artery Stenting)至今已10年,CAS與CEA究竟如何選擇,二組在Stroke和死亡率上無差異。CEA顱神經麻痺和出血發生率高。二組在卒中和死亡率上無差異CEA顱神經麻痺和出血是發生率高CAS優於CEA,顱神經損傷(0%Vs5.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