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28 00:12

  典型病歷簡介
  患者男性,49歲。
  主訴:發現左肺腫瘤半個月。
  現病史:患者2011年11月因咳嗽於外院就診,CT檢查示左肺上葉佔位,經皮肺穿刺活檢病理報告示肺腺癌,因肺功能差轉診我院。
  既往史:支氣管哮喘10年;吸菸29年,平均40支/天。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放療科曾昭衝
  治療前
  體徵:KPS 90分;淺表淋巴結未捫及腫大,雙肺聽診呼吸音清。輔助檢查:血常規示RBC 5.2×1012/L,Hb 160 g/L ,WBC 9.6×109/L;PET-CT(2011年12月)示左肺上葉周圍型肺癌,腫瘤大小為2.1 cm×1.5 cm,SUV 11.8 g/ml,雙肺少許慢性炎症和陳舊灶,雙肺氣腫(見圖1A~B)。肺功能檢查(2011年12月)示FEV1 0.45 L,重度阻塞性為主的混合性通氣功能障礙。患者的手術風險較大。
  診斷:左肺周圍型腺癌,ⅠA期(cT1bN0M0)。
  治療
  經過肺內科、胸外科和放療科聯合會診,採用TomoTherapy結合四維CT技術,進行SBRT。劑量為10 Gy/次,5次/周,總劑量為50 Gy(圖2)。放療後未予化療。放療中及放療後,肺內科給予噻託溴銨粉吸入劑(1吸/日)及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1吸/次,2次/日),連用2個月。
  治療後
  放療後6周(2012年2月9日)複查PET-CT檢查顯示左肺上葉病灶較前縮小,腫瘤大小為 1.0 cm×0.8 cm,SUV 0.9 g/ml(圖1C~D)。肺功能示FEV1升至0.67 L,但仍有重度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
  療效評價:患者肺部病灶經放療後SUV明顯減低,腫瘤縮小,達到部分緩解。
  注:KPS 卡氏功能狀態評分;RBC 紅細胞;Hb 血紅蛋白;WBC 白細胞;PET 正電子發射體層攝影;SUV 標準攝取值;FEV1 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TomoTherapy 螺旋斷層導航自適應放療系統;SBRT 立體定向放療
  MDT討論
  在診斷為非小細胞肺癌的患者中,有16%分期為Ⅰ期和Ⅱ期(淋巴結陰性),根治性手術切除一直是其標準治療方案,患者術後5年生存率為70%~80%。1973-2007年的美國監測、流行病學與最終結果(SEER)數據庫資料顯示,大約70%的早期患者接受了手術切除,約30%接受了常規分割放療。放療後患者的5年生存率為10%~30%,遠不及手術切除的效果。90年代以後,由於三維適形放療技術的應用,放療劑量、腫瘤局部控制率以及患者長期生存率均得以提高。隨著放療技術的發展,SBRT得以克服呼吸運動導致的誤差,從而使射線劑量聚焦於腫瘤。據報道,SBRT的3年腫瘤局部控制率達90%,長期生存率達60%~80%,與手術的療效相當。作為不能耐受手術早期肺癌的治療手段,SBRT具有無創傷、治療時間短、可門診治療、避免術後併發症等優點。
  目前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CCN)指南已將SBRT作為不能耐受手術早期肺癌患者的推薦治療方案,但對於其能否成為Ⅰ、Ⅱ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標準治療,目前尚存在爭議。
  本例患者為Ⅰ期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PET-CT顯示無淋巴結轉移表現。由於肺葉切除術要求患者FEV1達到1.5 L以上,而該患者有嚴重的支氣管哮喘史,肺功能檢查示FEV1 0.45 L,且存在重度阻塞性為主的混合性通氣功能障礙,很顯然手術風險很大。經肺內科、放療科、胸外科會診,決定對其採用SBRT治療,10 Gy/次,5次/周,總劑量50 Gy(相當於等效生物劑量100 Gy以上),放療中肺內科醫生同時給予改善肺功能的治療。放療結束後6周複查PET-CT,不僅肺部病灶SUV減小,腫瘤縮小,無明顯放射性肺損傷跡象,而且患者肺功能改善,說明SBRT對肺功能差的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是安全有效的,這也體現了多學科合作診治模式的優勢,值得推廣。

早期周圍型肺癌的立體定向放療相關文章
手術一直是早期肺癌的標準治療模式,但對肺功能差不能手術或拒絕手術的患者,放療是首選的治療手段,但是常規放療技術由於肺臟的呼吸運動,容易造成實際放療時病灶脫離靶區,故療效欠佳。作為近年出現的放療新技術,立體定向瘤消融放療(SBRT)可獲得更高的腫瘤局控率和生存率。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立體定向放療(SBRT)是使用螺旋斷層放射治療(Tomotherapy)的圖像引導技術,結合使用四維CT,保證了SBR
發布於 2023-01-28 01:52
0評論
概述 周圍型肺癌也就是肺癌中的一種很常見的疾病。由於各種原因造成這類疾病的發生,所以這是一種能引起病人高度重視的疾病,因為這種疾病很危險,如稍有不慎就會有生命危險的發生。所以周圍型肺癌的及時治療顯得非常重要。而且早發現也是很關鍵的一個問題,一定要多瞭解這方面的知識。那麼,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週圍型肺癌早期症狀到底有哪些? 步驟/方法: 1、 周圍型肺癌早期症狀有病人會出現食慾下降,和飯後上腹飽脹
發布於 2023-12-08 05:17
0評論
立體定向腦電圖SEEG是近年來在國際上興起的一種全新的癲癇病灶定位技術,該技術把定位方法從2D引入3D層面,對大腦進行全方位立體覆蓋,從而到達準確定位病灶、提高治療效果的目的。立體定向電極可以直接放置至顱內任何靶向部位,如額葉深部、大腦內側面、扣帶回、顳葉內側等無法常規皮層電極無法達到的部位,術前能夠設置電極的路徑,從而規避顱內動脈、靜脈,大大降低手術風險。立體定向電極的主要優勢有:1、定位精確
發布於 2023-01-11 07:26
0評論
概述 周圍型肺癌也就是肺癌中的一種很常見的疾病。由於各種原因造成這類疾病的發生,所以這是一種能引起病人高度重視的疾病,因為這種疾病很危險,如稍有不慎就會有生命危險的發生。所以周圍型肺癌的及時治療顯得非常重要。而且早發現也是很關鍵的一個問題,一定要多瞭解這方面的知識。那麼,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週圍型肺癌早期症狀到底有哪些。 步驟/方法: 1、 周圍型肺癌早期症狀有病人會出現食慾下降,和飯後上腹飽脹
發布於 2023-05-14 15:46
0評論
肺癌放療治療原則: (1)應在外科、放療科、腫瘤內科和/或呼吸內科共同研究和/或討論後決定肺癌病人的治療方案。 (2)除急診情況外,應在治療前完成必要的輔助檢查和全面的治療計劃。 (3)對因心肺疾患等原因不能手術的病人,假似一樣狀況和預期壽命允許,放療應以治癒為目的。 (4)接受根治性放療或化放療的病人,應儘可能避免因為暫時和可處理的毒性反應而中斷治療或減少劑量。這些毒性反應包括3度食道炎、血液
發布於 2024-09-02 01:10
0評論
周圍型肺癌是指發生於三級支氣管以下的肺癌,約佔肺癌的三分之一。其中I、Ⅱ期的早期肺癌又佔近三分之一。手術切除是早期周圍型肺癌標準治療模式,但僅約20%的肺癌可以實施根治性手術[1],肺切除術的風險大、術後病殘率較高,加之患者原因不能或拒絕手術,需要採用非手術治療。根治性放射治療的5年生存率僅為4%~10%,常規放療難以控制局部腫瘤,治療結果尚不盡如人意[2]。近年來,影像引導下經皮穿刺消融微創治
發布於 2022-10-02 05:05
0評論
概述 中心型肺癌這種疾病是發生在人們身體當中的肺段支氣管的一種肺癌疾病的,發生在人們身體當中的支氣管還有葉支氣管的肺癌這種疾病都被稱作為中心型肺癌這種疾病的,中心型肺癌這種疾病要比鱗癌這種疾病常見的,生長在人們身體當中不同部位的肺癌會有不同的生長方式的,生長在管內型的肺癌這種疾病會下人們的管腔內出現生長的情況的。 步驟/方法: 1、 中心型肺癌這種疾病在早期的時候,人們會出現最典型的症狀就是
發布於 2023-03-28 09:19
0評論
立體定向神經外科手術可以改善僵硬,舞蹈徐動和震顫等症狀。進行頭部CT掃描以產生大腦的圖象。需要處理的部位座標被轉移到了一個立體框架內。該框架就像一幅地圖一樣引導電極到達大腦靶點區域。通過電極將電流發送到靶區域腦組織來改變其細胞功能。立體定向神經外科手術用來易化對異常運動的管理。因此,手術是針對症狀而不是疾病本身。根據需要改善的身體部位,外科醫生知道需要改變大腦中的哪一點來達到目的;也即靶點。這是
發布於 2022-12-14 04:51
0評論
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BRT)是利用影像設備採集腫瘤及周圍正常組織的圖像,在治療計劃系統的配合下,利用立體定向原理和技術,對人體內腫瘤施行精確定位,將窄束放射線聚集於靶點,給予較大劑量照射,使腫瘤產生局灶性破壞,而將正常組織受到損傷降至最低程度,達到治療目的。立體定向放射治療設備多種多樣,可以簡單到由普通直線加速器、一套不同直徑的用高密度材料做成的限光筒(10~35毫米)、計算機控制的治療計劃系統
發布於 2023-01-28 00:22
0評論
在肺癌患者進行放療時,放射線不可避免的會照射到肺部的健康組織以及心臟、食管等鄰近組織器官,從而會引起患者全身或是局部的不良反應,所謂的後遺症。肺癌放療後遺症如下: 1、全身反應:全身反應主要表現為消化道症狀,患者會出現食慾、白細胞計數下降等症狀,這些症狀只需要進行對症處理就可以緩解情況,不會影響到放射治療的進程; 肺癌放療後遺症怎麼解決 2、放射性腦反應:肺癌患者發生腦轉移後,常行全腦或腦局部放
發布於 2024-09-28 21:0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