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28 14:02

  1、妊娠合併血小板減少的病因及診斷

  妊娠合併血小板減少可由多種疾病引起,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脾功能亢進、系統性紅斑狼瘡、重度妊高徵先兆子癇、HIV感染、藥物誘發、瀰漫性血管內溶血、血栓性血小板減低以及溶血性尿毒症等。孕前已有病史者,常明確診斷為妊娠合併症。此類患者應在疾病穩定或緩解後妊娠,在妊娠期仍需嚴密觀察病情變化,一旦發現病情惡化,隨時調整治療方案。孕期發病的血小板減少常伴隨妊娠合併症和併發症發病而被發現,妊娠合併症如重度妊高徵,部分妊娠合併症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系統性紅斑狼瘡,病情可隨妊娠進展而發生與加劇。無臨床症狀者常在產前常規檢查時發現。外周血小板計數<100×109/L者,除自動計數外,須經傳統鏡檢覆核,同時觀察紅細胞、白細胞數量及形態,測定血紅蛋白,當複查血小板計數<70×109/L時,需排除實驗室誤差和妊娠期血小板減少症而進行病因診斷。通過詢問病史、全身體格檢查、外周血塗片、骨髓穿刺等實驗室檢查可以診斷。對於臨產或急症手術前發現的血小板減少,常由於時間、條件限制而只做對症處理,但有條件者產後應繼續隨訪,明確診斷。

  2、妊娠合併血小板減少的處理

  妊娠合併血小板的減少處理的重點是治療合併症和併發症,預防重度血小板減少所致的出血傾向,加強胎兒監護。根據孕齡及血小板計數,血小板計數≥50×109/L,或妊娠早期血小板計數(30~50)×109/L,無出血傾向者,常不需特殊治療。血小板計數<20×109/L、臨床有出血傾向,或妊娠中、晚期血小板計數<50×109/L時,尤其分娩前或預期有出血危險(如手術、麻醉等)時應積極治療。

  治療血小板減少常用:

  (1)糖皮質激素:主要機制是抑制抗體產生,抑制抗原-抗體反應,減少血小板過多破壞;改善毛細血管脆性;刺激骨髓造血。糖皮質激素是治療ITP、SLE及部分再障病例的首選藥物。但可能降低機體免疫力,易發生感染,應預防胎膜早破和早產的發生;

  (2)免疫球蛋白: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抑制自身抗體產生,抑制單核、巨噬細胞的可結晶片段受體,減少或避免血小板被吞噬,從而快速增加血小板數,可用於激素治療無反應者,重度血小板減少有出血傾向和重度妊高徵患者;

  (3)支持療法:血小板計數<10×109/L,有出血傾向,或分娩、手術時血小板計數<50×109/L,合併嚴重貧血、低蛋白血癥時,可成分輸血如新鮮血、血小板、新鮮冰凍血漿、人血白蛋白。由於血小板在體內存活時間短,易產生同種抗體,使以後輸血漸趨無效,孕期應儘量減少輸血;

  (4)其他:有出血症狀時使用止血藥物,再障患者如貧血嚴重,在B超證實為男胎是可使用丙酸睪酮或安雄,以刺激造血功能,脾臟切除可引起早產及感染,孕前儘量避免。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劑對胎兒有毒性,應慎用。

  3、分娩方式選擇

  血小板減少孕婦的分娩方式尚有爭議。建議剖宮產者,主要是為了預防產婦過度用力造成顱內出血,或由於新生兒血小板減少,分娩過程中造成顱內出血。我們的經驗是血小板計數≥50×109/L無產科併發症時可考慮陰道分娩,分娩過程中應儘量避免軟產道損傷,仔細檢查並徹底止血,防止產後出血和軟產道血腫形成,血小板計數<50×109/L時可考慮剖宮產。選擇手術日,準備充分血源,術前2h輸入血小板懸液儘可能使血小板計數達到50×109/L,術中、術後根據情況可再輸血小板懸液,以保持短期血小板升高,防止術時、術後發生硬膜外血腫,切口出血,子宮出血、顱內出血及臟器出血。術後使用輔助止血藥物。

  4、新生兒管理

  新生兒出生後予以嚴密監護,觀察有無出血傾向,並連續監測血小板計數,與免疫因素有關的血小板計數,母體循環中的血小板抗體可以通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循環,破壞胎兒血小板,發生新生兒血小板減少,但多為暫時性的,隨著體內抗體水平下降,血小板計數一般在出生後2~3個月恢復正常,如有持續嚴重血小板減少的患兒,應轉兒科診治。

妊娠合併血小板減少相關文章
1、急性ITP由於80%以上患者可自行恢復,故有人主張在急性感染後發病,出血輕微者可仔細觀察。鑑於1%患兒可死於顱內出血,多數人推薦在血小板嚴重減少病例,於短期內給予潑尼松治療,每天1~3mg/kg,可使血小板迅速上升。2、慢性ITP慢性型患者常呈間歇性反覆發作。各種感染可加重血小板破壞,使外周血小板計數進一步降低,出血症狀加劇,故慢性型ITP患者應注意預防感染。(1)一般支持療法:對隱性出血嚴
發布於 2023-01-28 13:57
0評論
概述 血小板主要的功能是促進止血和加速凝血,血小板還有維護毛細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而當血小板減少時,給患者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在生活中很多人對血小板減少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甚至在出現這種疾病時還不知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只要多瞭解血小板減少的有關知識,才能在生活中做好預防,那麼血小板減少的表現都有哪些呢?讓我們看看具體的介紹吧。 步驟/方法: 1、 週期性血小板減少症。本病是一種不明原因的週期
發布於 2022-11-23 20:16
0評論
妊娠期合併血小板減少的情況非常多見,主要包括下列原因:1、妊娠相關性血小板減少症:妊娠相關性血小板減少症因為為妊娠後血容量增大,相對血小板減少而不是血小板破壞增加引起,血小板下降程度多較小,病情相對較輕,分娩後多可自行恢復;2、妊娠合併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小板下降程度多較重,血紅蛋白、白細胞多正常,巨核細胞顯著增多伴成熟障礙,如不積極治療多危害較大;3、HELLP綜合症:即溶血、肝酶升高、
發布於 2023-09-06 15:18
0評論
對急性發作的出血及血小板數過低時應適當休息,防止各種損傷引起嚴重出血。治療本病的目的在於控制出血現象,減少血小板破壞,改善血小板的生成情況。目前常用治療方法有下列幾項: 1.腎上腺皮質激素。這是治療本病的重要藥物,對急、慢性病例均有一定療效,其劑量應根據病情而定。病情較輕者強的松0.5毫克/公斤體重/日,中度嚴重者強的松1毫克/公斤體重/日。非常嚴重者血小板低於1萬/立方毫米強的松2毫克/公斤體
發布於 2024-11-16 07:31
0評論
懷孕是每個女性一生中的大事,如何生下健康的寶寶是每個準媽媽所關心的話題。一般第一次和以後多次產前檢查醫生都要給孕婦驗血常規,而其中除血色素、白細胞外,醫生特別關注的是血小板的情況。因為血小板和出凝血系統密切相關,而且孕期出現血小板減少可能提示某種疾病。其中最常見的是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主要由於自身抗體與血小板結合,引起血小板生存期縮短,通過骨穿及血小板抗體可確診,有急性和慢性兩種,
發布於 2023-01-08 05:06
0評論
血小板減少症的治療隨其病因和嚴重程度而多變,需迅速鑑別病因,若有可能應予以糾正(如在肝素有關的血小板減少症停用肝素).由於血小板反覆輸注會產生同種血小板抗體,造成療效的降低,因而要間歇性使用以預防上述抗體產生.若血小板減少是由於血小板消耗,則血小板輸注應保留於治療致命性或中樞神經系出血.若由於骨髓衰竭引起的血小板減少,則血小板輸注保留於治療急性出血或嚴重性血小板減少(如血小板數&lt;10000
發布於 2024-07-02 08:05
0評論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以血小板減少為特徵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現為皮膚及臟器的出血性傾向以及血小板顯著減少,可分為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臨床上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兩種。急性型常見於兒童。起病急驟,少數病例表現為暴發性起病。可有輕度發熱、畏寒,突發廣泛性皮膚黏膜紫癜,甚至大片瘀斑。皮膚瘀點多為全身性,以下肢多見,分佈均勻。黏
發布於 2024-07-02 08:18
0評論
一、血小板減少的危害1: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其特點是血小板顯著減少,伴有皮膚粘膜紫癜,嚴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齦滲血、婦女月經量過多或嚴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狀,併發顱內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 二、血小板減少的危害2:手術後大出血; 三、血小板減少的危害3:多發性瘀斑、紫癜最常出現於腿部; 四、血小板減少的危害4:引起胃腸道大量出血和中樞神經內出血可危及生命; 五、急性型多為10歲以
發布於 2024-10-02 11:54
0評論
血小板減少是指血液中血小板計數&lt;100×10。血小板減少見於多種血液性疾病、風溼免疫病、放化療損傷及藥物相關性血小板減少。根據血小板減少程度可出現不同臨床表現:輕者可有皮膚出血點、淤斑,牙齦滲血、鼻衄,重者可表現為臟器出血:如嘔血、黑便、血尿及腦出血等。 病因: 1.血小板生成減少 (1)遺傳性:如Fanconi貧血、先天性伴畸形無巨核細胞血小板減少症及May-Hegglin異常等。 (2
發布於 2024-10-02 11:48
0評論
適宜食物 宜食用高蛋白飲食:血小板減少的飲食,應供給高蛋白飲食,飲食中宜多選用牛奶、瘦肉、魚類、蛋類、豆類等食品。宜食用含鐵豐富食物:紫癜病人同時伴有貧血,則宜在飲食中進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肝、豬肚、禽類、瘦肉、蛋黃。蔬菜中含鐵量較高的馬蘭頭、油菜、薺菜、芹菜、大頭菜、黃花菜、莧菜、菠菜、番茄等食物可經常食用。麵筋、麥麩、銀耳、蘑菇、香菇等也可在烹飪菜餚中應用。 中醫益食 宜食用偏寒涼食物:
發布於 2024-10-02 11:3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