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肩關節前脫位患者為中老年人,平時不做運動或者只做些休閒運動,沒有關節囊韌帶鬆弛,也沒有肩胛盂和肱骨頭的骨缺損,則為理想的肩關節脫位手術患者。這類患者行常規關節囊-盂唇修補手術的失敗率最低,顯性失敗率(重新脫位)只有5%,加上隱形失敗率,總的失敗率可能有10%。對於這部分患者,應當在第一次常規手術時就增加措施以進一步降低失敗率,還是在第一次手術時只做常規手術,等失敗以後再做補救手術,需要綜合考慮費用、風險和效益,再做決策。
理想的肩關節前脫位手術患者,之所以手術治療會失敗,一部分人是又承受了過度外傷應力,而那些未承受超高強度應力而失敗的患者,其主要原因是修復的關節囊-盂唇與肩胛盂的癒合不佳。關節囊-盂唇修復後,因為全身及局部組織環境的關係,並非所有人的組織癒合都能滿意。組織癒合不佳必定導致一般應力狀態下肩關節脫位或者不穩復發。
所以,為了提高這部分患者的療效,需要採用能促進關節囊-盂唇與肩胛盂癒合的技術。一種方法就是改進現有的關節囊-盂唇的單排錨釘修補方式,採用雙排錨釘修補,也就是在肩胛盂前緣和肩胛頸部分別植入兩排錨釘,通過這兩排錨釘把關節囊-盂唇拉回肩胛盂。比起單排修補,雙排修補增加了修復強度,更重要的是增加了關節囊-盂唇與肩胛盂的接觸面,有利於改善關節囊-盂唇與肩胛盂的癒合(圖6)。雙排修補在技術操作上並未增加太大難度,較普通修復僅需要多花半小時時間,只是需要多花一排錨釘的材料費。如果醫生已經熟練掌握常規修補方法,患者經濟承受能力較好,可以嘗試該方法。
另外一種方式為植骨增強手術。在進行關節囊-盂唇修補時,在肩胛盂前緣,也就是關節囊-盂唇與肩胛盂的對合區域補充一定量的骨質(異體骨塊或者自體骨塊)。我們的研究發現,植骨手術以後,在關節囊-盂唇癒合的過程中,補充的骨質會逐步被吸收替代。在骨質吸收替代的過程中,不僅會明顯促進關節囊-盂唇的癒合,而且能增強前側的關節囊-盂唇-肩胛盂聯合體(圖7)。相比於常規的修補手術,採用植骨增強的修補手術最後形成的新的關節囊-盂唇-肩胛盂聯合體要厚實得多,修復後失敗的幾率也要小得多。
採用肩胛盂懸吊植骨的方法,以及特殊的微創植骨器械,植骨手術操作容易,較常規修復手術僅僅需多花10-15分鐘時間。另外,較常規的修復手術,植骨增強手術僅增加了一個異體骨塊的材料費(當然,也可以從身體其他部位取自體骨以節省費用),從費用、風險和效應方面分析,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目前,肩關節前脫位的二聯手術(關節囊-盂唇修補和肩胛盂植骨)成為我們的標準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