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29 09:32

   分子影像學是醫學影像技術和分子生物學、化學、物理學、放射醫學、核醫學以及計算機科學相結合的一門新的學科。1999年美國哈佛大學Weissleder[1]最早提出分子影(成)像學(molecular imaging,MI)的概念,即應用影像學的方法對活體狀態下的生物過程進行細胞和分子水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它主要是以體內特定分子為成像對比度源,利用現有的一些醫學影像技術對人體內部生理或病理過程在分子水平上進行無損傷的、實時的成像。它將遺傳基因信息、生物化學與新的成像探針進行綜合,由精密的成像技術來檢測,再通過一系列的圖像後處理技術,達到顯示活體組織在分子和細胞水平上的生物學過程的目的。
  意義
  在診斷方面,通過對腫瘤發生過程中的關鍵標記分子進行成像,可在活體內直接觀察到疾病起因、發生、發展等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變化和特徵,而不僅僅顯示疾病末期的解剖改變;治療方面,觀察藥物作用過程中一些關鍵的標記分子有沒有改變,即可推論這種治療有無效用;在藥物開發方面,通過設計特異性探針,直接在體內顯示藥物治療靶點的分子改變,通過建立高能量的影像學分析系統,可大大加快藥物的篩選和開發;在基因功能分析以及基因治療的研究方面,通過設計一系列特異性探針,建立高通量的基因功能體內分析系統,可實時顯示該基因在體內表達的丰度、作用過程,也可在體內觀察目的基因表達效率,直接評價療效。主要應用於腫瘤學、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等方面。
  成像原理
  分子影像學融合了分子生物化學、數據處理、納米技術、圖像處理等技術,因其具有高特異性、高靈敏度和圖像的高分辨率,因此今後能夠真正為臨床診斷提供定性、定位、定量的資料。由此可見,分子影像學不再是一個單一的技術變革,而是各種技術的一次整合。分子影像技術有三個關鍵因素,第一是高特異性分子探針,第二是合適的信號放大技術,第三是能靈敏地獲得高分辨率圖像的探測系統。它將遺傳基因信息、生物化學與新的成像探針綜合輸入到人體內,用它標記所研究的“靶子”(另一分子),通過分子影像技術,把“靶子”放大,由精密的成像技術來檢測,再通過一系列的圖像後處理技術,達到顯示活體組織分子和細胞水平上的生物學過程的目的,從而對疾病進行亞臨床期診斷和治療。
  技術難點
  目前最為常用的分子影像學技術有核醫學成像技術,尤以PET的分子顯像研究最具活力。另外,MR成像及MR波譜成像(MRS)、光學成像以及紅外線光學體層亦頗多使用,而這些影像技術均有各自的利弊。就單從基因治療來看,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基因轉導或轉染是否成功?轉導或轉染的基因是否分佈到靶器官或靶組織,其分佈是否最佳?靶器或靶組織內轉基表達是否可以產生足夠的治療效應?轉導或轉染的基因是否以足夠高的水平定位於其他器官或組織以誘導產生未預料的毒性反應?在與前體藥物聯合作用時,轉基因表達的最佳時機以及啟動前體藥物治療的最佳時機如何?轉基因表達在靶組織或器官內可持續多長時間?
  跨學科合作
  也正因為各種成像技術各有利弊,存在各種難點,因此,常常需要進行跨學科、多角度的交叉與合作,這裡面既需要生命科學從分子水平提出亟待解決的問題,也需要物理、化學、生物數字、信息學等學科發展適應分子影像學研究的理論與技術,並應用於該領域。同時,需結合當代前沿的納米科學技術。然而,缺乏多學科的合作成了阻礙分子影像學發展的瓶頸,尤其缺乏與生物、化學、物理、工程、計算機等相關學科的交流和合作。比如,在分子探針的設計、製備以及表徵分析中,就需要生物工程、生物化學等相關專家的密切配合。
  因此,跨學科的專家們首先要坐在一起,尋找共同感興趣的目標,這裡面有臨床意義以及前期的基礎;共同的興趣,如:MRI、CT、PET、超聲;應在某些方面集中,如抗體。其次,為了提高合作研究的效率要組成固定的研究課題組,明確分工責任,明確時間節點。再其次就是經費保證。以及共同發表文章各自的側重點等。所有以上這些是否需要書面協議?把這理清後才有可能更好地往前走,否則效率不高。
  在分子影像學中,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客觀地評價傳遞和表達的效果,特別是在體(動物或人體)進行評價。目前顯示基因表達情況的方法分為有創性以及無或小創傷性兩大類。如果要對體內特殊分子或(和)基因成像,必須滿足4項必備前提:高親和力的探針,且該探針在體內有合理的藥代動力學行為;這些探針可穿透生物代謝屏障,如血管、間葉組織、細胞膜等;化學的或生物的信號擴增方法;敏感、快速、高分辨率的影像技術。
  展望
  至此,影像醫學發展逐漸形成了3個主要的陣營:經典醫學影像學:以X線、CT、MR、超聲成像等為主,顯示人體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以介入放射學為主體的治療學陣營;分子影像學:以MR、PET、光學成像及小動物成像設備等為主,可用於分子水平成像。三者是緊密聯繫的一個整體,相互印證,相互協作,以介入放射學為依託,使目的基因能更準確到達靶位,通過分子成像設備又可直接顯示治療效果和基因表達。分子影像學對影像醫學的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也與傳統的醫學影像學緊密相連。一些醫療器械製造商因此開發出了相應的產品,如西門子的Biograph 16 TruePoint(正電子發射及計算機斷層掃描系統),融合影像系統以及前沿的應用軟件,使研究人員能夠識別特定的生物學過程、監測化合物的效用、實時測量疾病進展,促進了基礎研究和藥物研發工作,使影像醫學從對傳統的解剖、生理功能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的成像,去探索疾病的分子水平的變化,將對新的醫療模式的形成和人類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分子影像學概念分子影像學與傳統影像學的對比 自從X射線發明以來,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大概經歷了三個階段:結構成像、功能成像和分子影像。醫學影像技術(包括結構成像和功能成像)和現代醫學影像設備(如:計算機斷層成像CT、核磁共振成像MRI、計算機X線成像PET、B超)的出現,使得傳統的醫學診斷方式發生了革命性變化。但是隨著人類基因組測序的完成和後基因組時代的到來,人們迫切需要從細胞、分子、基因水平探討疾病(尤其是惡性疾病)發生發展的機理,在臨床症狀出現之前就監測到病變的產生,從而實現疾病的早期預警和治療,提高疾病的治療效果。因此,1999年美國哈佛大學Weissleder等提出了分子影像學(Molecular Imaging)的概念:應用影像學方法,對活體狀態下的生物過程進行細胞和分子水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它是以體內特定分子作為成像對比度的醫學影像技術,能在真實、完整的人或動物體內,通過圖像直接顯示細胞或分子水平的生理和病理過程。它在分子生物學與臨床醫學之間架起了相互連接的橋樑,被美國醫學會評為未來最具有發展潛力的十個醫學科學前沿領域之一,是二十一世紀的醫學影像學。
  分子影像學的優勢,可以概括為三點:其一,分子影像技術可將基因表達、生物信號傳遞等複雜的過程變成直觀的圖像,使人們能更好地在分子細胞水平上了解疾病的發生機制及特徵;其二,能夠發現疾病早期的分子細胞變異及病理改變過程;其三,可在活體上連續觀察藥物或基因治療的機理和效果。通常,探測人體分子細胞的方法有離體和在體兩種,分子影像技術作為一種在體探測方法,其優勢在於可以連續、快速、遠距離、無損傷地獲得人體分子細胞的三維圖像。它可以揭示病變的早期分子生物學特徵,推動了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也為臨床診斷引入了新的概念。

分子影像技術的進展相關文章
期望早期準確診斷帕金森病一直是困擾神經科醫師的難題。傳統上主要根據病史、體徵等臨床表現進行診斷的方法常常在早期難以準確鑑別帕金森病以及類似的一些疾病。英國和加拿大等國學者進行的一系列臨床診斷與病理診斷相互對照比較的研究發現,即使是專門從事帕金森病等運動障礙疾病研究的專科醫師在診斷帕金森病時,也有可能存在20%-25%的診斷偏差。這些診斷偏差主要存在於將帕金森病與帕金森疊加綜合徵、震顫類疾病的鑑別
發布於 2022-10-19 14:04
0評論
在傳統腮腺腫瘤及腮腺切除手術的基礎上,腮腺外科技術在最近幾年有了很大的改進。在保證腫瘤切除徹底前提下,運用個性化的手段,最大限度保留及恢復術區正常腮腺組織及鄰近正常組織功能,選擇美容切口或者使用窺鏡手術,超聲刀的使用等,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併發症的發生。一、基礎研究進展李揚等通過動物實驗證明,,保留腮腺主導管的腮腺部分切除術後,殘餘腺體具有強大再生能力及代償作用,腺體功能得以保存或部分保存[1
發布於 2023-02-04 20:12
0評論
全髖關節置換術(THA)對於髖關節炎無疑是一種徹底而且耐用的治療方法,特別是針對老年患者有非常良好的效果。但是,對於患有髖關節炎的青年人群來說,全髖置換術存在比較明顯的缺陷――較高的早期翻修率,尤其體現在那些男性、從事活動量較大的工作、在術後參加體育運動的人群中。對於這一問題,髖關節表面置換具有獨特的優勢。髖關節表面置換是一種具有創傷小、術後活動度好、能保留較多股骨側骨量等優點的髖關節重建技術,
發布於 2023-01-29 02:37
0評論
背景介紹胰腺癌是消化系統中侵襲性最高的惡性腫瘤,以導管腺癌為主。雖然和其它腫瘤相比,胰腺癌發病率較低,但由於其極低的5年生存率(小於5%),使胰腺癌成為癌症相關死亡因素的第四大主因。長期以來,依據形態學進行病理學診斷一直是胰腺癌診斷的金標準,但由於腫瘤在分子水平上具有高度異質性,傳統的病理形態學診斷隨著國、內外分子診斷技術的發展逐漸不能滿足胰腺癌研究的發展需求。因此,在原有的病理組織學診斷的基礎
發布於 2023-02-02 20:17
0評論
探尋有效的治療藥物及手段在原發性肝癌治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不斷髮展,針對肝癌發病機制、腫瘤進展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取得了顯著進展,新的分子靶向藥物不斷湧現,包括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抗血管生成藥物和多激酶抑制劑等,生物靶向治療已逐漸成為原發性肝癌病人的新選擇、新希望。現就其研究進展簡要介紹如下。多靶點Raf激酶抑制劑腫瘤的生長、發展、轉移過程中的許多步驟均是由酪氨酸
發布於 2023-03-26 04:41
0評論
1992年McCarth等首次報道了4例口外牽引延長下頜骨的病例,將牽引成骨技術(Distractionosteogenesis,DO)首先引入了口腔頜面外科領域。牽引成骨在下頜骨的應用較為成熟,由於面中部複雜的解剖結構及其與長骨形態結構上的差異,使之在上頜骨及面中部骨骼的應用受到了較大的限制。自1993年以來陸續有一些牽引成骨技術矯治唇顎裂、外傷、手術以及顱面綜合徵引起的面中部畸形和缺損的報道
發布於 2023-02-16 18:11
0評論
骨延長技術(Distractionosteogenesis)是一種特定形式的臨床組織工程。是通過手術的方式將骨切斷後通過特製的容易操控的器械以適當的速度牽拉,引導新的骨性結構的形成,達到骨延長的目的。過程包括:骨質切開或切斷造成骨折,骨折局部休息一定時間,斷端牽拉造成間隙,固定癒合,骨質改建與成熟。是動態、連續的過程,也是骨質損傷與修復交替進行的過程。在顱面外科中的應用近年來更是得到了很大發展。
發布於 2023-01-01 07:25
0評論
概述 腸梗阻出現之後主要是我們腸道當中的內容物不能夠正常的運行,所以就會直接地引起堵塞或者是山塞,腸梗阻在臨床上出現的時候,它也可以分為機械性的腸梗阻和動力性的廠工作,以及血液運行的暢工作,在不同時期它的症狀表現是不同的,而且它的治療方法也會有所不同,那麼腸梗阻的影像診斷是甚麼呢?我們下面就來具體的和大家分享一下腸梗阻的診斷。 步驟/方法: 1、 腸梗阻在臨床上出現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x線的
發布於 2023-04-25 10:17
0評論
概述 腰間盤突出的症狀實際上對於患者的正常的生活還有工作實際上是有一定的影響的,而且在腰間盤突出的症狀嚴重之後,患者的下半身是經常的有一些麻木無知覺的狀態的額,實際上這是非常的嚴重的,要是患者不能夠及時的去治療的,非常的有可能導致患者的一個癱瘓的現象的,所以及時瞭解是很重要的,而腰間盤突出影像是能夠很好的看出患者的腰間盤的健康狀態的。 步驟/方法: 1、 你好,目前來說,腰間盤突出的影像實際
發布於 2024-06-19 23:54
0評論
CT對全身部位一次精細掃描只需短短的十幾秒鐘,通過後處理可對掃描圖像和病灶進行三維立體顯像。它可用於腫瘤早期診斷及治療後療效跟蹤檢查、腦出血急性期診斷、血管病等全身血管病變檢查、心臟冠狀動脈硬化等多種心臟血管和心肌疾病的預報和檢測,全身血管狹窄分析、支架放置前計劃及放置後評價,從而使CT臨床應用躍上新臺階。對臨床上懷疑腦梗患者,經過注射造影劑行腦灌注成像能在1小時內得到明確診斷,使患者得到及時治
發布於 2023-08-24 02:2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