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26 04:41

  探尋有效的治療藥物及手段在原發性肝癌治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不斷髮展,針對肝癌發病機制、腫瘤進展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取得了顯著進展,新的分子靶向藥物不斷湧現,包括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抗血管生成藥物和多激酶抑制劑等,生物靶向治療已逐漸成為原發性肝癌病人的新選擇、新希望。現就其研究進展簡要介紹如下。
  多靶點Raf激酶抑制劑
  腫瘤的生長、發展、轉移過程中的許多步驟均是由酪氨酸激酶受體激活開始的信號傳導途徑介導的。多種腫瘤細胞均有Raf/MEK/ERK傳導通路上調,通過Ras、Raf、MEK及ERK的特異性級聯磷酸化將信號由細胞外傳入細胞核。作為Raf激酶的下游底物,激活的MEK可使ERK磷酸化,而ERK通過作用於多種底物可調節細胞功能。臨床前研究發現,VEGF、PDGF-β、表皮生長因子(EGF)及轉化生長因子-α(TGF-α)等多種生長因子一旦與其同源受體結合以後,即可通過受體酪氨酸激酶自體磷酸化的方式激活Raf/MEK/ERK通路。該通路被過度激活,細胞增殖加速與細胞生存期延長便可導致腫瘤的形成及發展。
  激酶有3個同工酶,分別為A-Raf、B-Raf與Raf1(又名C-Raf),它們均與細胞增殖、分化、生存、附著及血管生成的調節密切相關。其中,Raf1在大多數人體組織中表達,很可能通過調節細胞凋亡的相關因子來抑制細胞凋亡,因此在腫瘤形成及發展中具重要意義,Raf1主要存在於富含血管的實體腫瘤(如肝細癌)。
  臨床前試驗結果顯示,首個主要針對Raf激酶多靶點藥物――索拉非尼(BAY43-9006,sorafenib)不但可阻斷Raf/MEK/ERK通路介導的信號傳導,還能夠抑制多種受體酪氨酸激酶,其中包括與促新生血管有關的VEGFR-2、VEGFR-3、PDGFR-β及與腫瘤生長相關的c-kit與Flt-3等。多項臨床研究結果顯示,索拉非尼具有較為廣譜的抗腫瘤作用,可阻斷肝癌細胞內的Raf/MEK/ERK通路,抑制肝癌細胞的新生血管生成並誘導細胞凋亡。
  等的Ⅱ期臨床試驗,用索拉非尼單藥(400 mg,bid)治療了137例無法手術切除的進展期肝細胞癌患者。結果顯示,分別有2.2%與5.8%的患者經治療後病情獲部分或輕微緩解;33.6%的患者疾病穩定≥16周;患者的中位疾病無進展時間(TTP)與總生存期(OS)分別為4.2個月與9.2個月;Ⅲ/Ⅳ度不良反應主要包括疲乏(9.5%)、腹瀉(8.0%)與手足綜合徵(5.1%)。該試驗還發現,治療前腫瘤表達高水平pERK者的TTP較長,提示pERK可能是索拉非尼治療有效的一種生物標誌物。相比以往針對肝細胞癌的細胞毒藥物試驗,該項Ⅱ期試驗中的患者生存數據可比性較好。雖然患者入組可能存在選擇性偏倚,但該試驗的大樣本量增加了試驗結果的可靠性。
  鑑於上述Ⅱ期臨床試驗結果,展開了數項Ⅲ期隨機臨床試驗。其中,SHARP研究是一項國際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Ⅲ期臨床研究,共納入602例患者,按1:1比例隨機分為索拉非尼400mg,2/日組(n=299)或安慰劑組(n=303)。患者分層:大血管侵潤(MVI)(門靜脈)和(或)肝外轉移(EHS),ECOG 體能狀況評分以及地域。研究結果顯示,索拉非尼顯著延長晚期肝細胞肝癌患者的總生存期(OS)(10.7個月對7.9個月)。

原發性肝癌分子靶向治療研究進展相關文章
最新一期《臨床肝膽病雜誌》刊出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腫瘤內科葉勝龍教授文章:肝癌研究當前面臨的挑戰。摘要:原發性肝癌是常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升高趨勢。近年來原發性肝癌臨床研究不斷取得長足進展,但仍面臨嚴峻挑戰。重點評述原發性肝癌相關的分子分型和幹細胞基礎研究、病理和臨床診斷、臨床分期、外科治療、局部區域治療、分子靶向治療、系統化療、門靜脈癌栓治療、抗病毒治療、肝內膽
發布於 2023-03-09 04:11
0評論
概述 肝癌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是一種常見到的惡性腫瘤,在幹海子治療方法上面也是比較多的也有專門的肝膽醫院,在現在的醫學研究發現,當中,靶向藥物在肝癌的治療上效果還是非常好的,這也是生物技術上的一個發展。靶向藥物可以安心保衛,八點直接抑制或者是殺死癌細胞。現在肝癌的靶向藥物也是非常多的,那麼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肝癌靶向治療藥物有哪些?索拉菲尼是作為第一個在肝癌治療上應用的靶向藥物。索拉非尼是一種小分
發布於 2023-10-02 13:25
0評論
隨著對腫瘤細胞信號傳導途經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對腫瘤細胞內部的癌基因和抗癌基因相互作用己越來越清楚,特別最近人們逐漸認識到腫瘤組織內可能存在一群具有類似幹細胞功能的細胞,這群細胞雖然數量很小,但他們在腫瘤的發生、發展、復發及轉移中起重要作用。因此,針對腫瘤的特異性分子靶點設計腫瘤治療方案,具有治療特異性強、效果顯著、基本不損傷正常組織的優點。 分子靶向是靶向治療中特異性的最高層次,分子靶向治療是
發布於 2024-01-29 13:48
0評論
原發性肝癌既往有“癌中之王”之稱,主要是因為原發性肝癌在發現時只有1/5左右的患者有手術切除的機會,剩下4/5的患者往往只剩3-6個月生存期,因此素有“癌中之王”的稱呼。介入治療通過血管栓塞技術、局部消融技術聯合分子靶向藥物治療等綜合治療技術可以有效控制病灶發展,門靜脈支架技術、粒子植入技術又能解決門脈癌栓的難題,經頸靜脈門體靜脈分流術則能解決肝癌、肝硬化所致的門脈高壓症狀(如嘔血、腹水、腹脹等
發布於 2023-02-04 01:37
0評論
肺癌是目前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其治療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傳統的化療和放療由於缺乏特異性,取得療效的同時也往往給患者帶來較大的毒副作用。因此,選擇肺癌細胞特異的分子靶點,應用針對該靶點的藥物進行治療,在取得明顯療效的同時,又避免對正常細胞的傷害。這種高效低副作用的治療模式,越來越被腫瘤學術界和廣大患者所認同。近幾年來,隨著對肺癌分子生物學行為的不斷深入研究,發現了多個可用於治療的特異性
發布於 2022-12-12 01:37
0評論
眾所周知,肺癌的早發現、早治療對長期生存非常關鍵。但是由於肺癌早期的症狀往往表現不是非常明顯,而且早期診斷的手段有限制,因此將近70%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發現時已是局部晚期或發生轉移;此時常規治療手段為傳統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患者往往要經歷難以忍受的藥物毒副反應,許多患者因此不能完成治療治療方案。而目前開始流行的分子靶向藥物(易瑞沙、特羅凱)則為破解這一難題提交了一份滿意的答案。分子靶向藥物雖然只有
發布於 2023-01-31 07:47
0評論
原發性肝癌(PLC,以下簡稱肝癌)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全球發病率逐年增長,已超過62.6萬/年,居於惡性腫瘤的第5位;死亡接近60萬/年,位居腫瘤相關死亡的第3位。PLC在我國高發,目前,我國發病人數約佔全球的55%;在腫瘤相關死亡中僅次於肺癌,位居第二。因此,肝癌嚴重威脅我國人民健康和生命。由於PLC中大多數是肝細胞癌(HCC),臨床處理涉及內科、外科、介入、放療、中醫科和醫學影像學
發布於 2022-12-11 00:02
0評論
1、原發性肝癌治療方法的選擇宜根據腫瘤的大小和數目、腫瘤侵襲的部位和範圍、有無靜脈癌栓、遠處轉移情況、肝功能代償程度以及患者的全身狀況進行全面衡量,作出決定。多年來原發性肝癌的治療已形成以手術切除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案,然而由於原發性肝癌的症狀隱匿,約70%的患者在臨床診斷時已失去了手術切除的機會或無法耐受手術,因此非手術治療方法在原發性肝癌的治療中也佔有重要地位。原發性肝癌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包括經導
發布於 2023-03-11 08:41
0評論
人們常會有這樣的感覺:周圍生癌症的人好像越來越多了。確實如此,近二十多年來,惡性腫瘤的總髮病率處於較快上升的趨勢,到上世紀末已上升至我國大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1位。肺癌就是其中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幅最大的病種之一:1970年,中國肺癌發病人數位居全球第4位,經過短短三十餘年,目前已上升至第1位,且肺癌的早期發現率低,缺乏立竿見影的治療手段,使其死亡率長期高居各種惡性腫瘤之首。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
發布於 2023-01-31 00:27
0評論
肺癌目前是世界範圍內發生率和死亡率第一的惡性腫瘤,雖經多年努力,總的治療效果仍不樂觀。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以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為靶標的分子靶向藥物的出現為肺癌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和手段,以Gefitinib(ZD1839,易瑞沙,阿斯利康公司)和Erlotinib(OSI-774,特羅凱,羅氏公司)為代表的酪胺酸激酶抑制劑(T
發布於 2023-02-06 05:2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