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01 10:12

   觀察針灸配合行為干預治療頸型、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頸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隨機分為四組,即單純電針組、電針水針組、溫針水針組和藥物對照組,接受針灸治療者同時給予拔罐和行為干預(經常做抬頭望月動作和糾正不良的睡眠習慣),通過症狀體徵評定量表,比較各組的臨床療效。結果  單純電針組、電針水針組、溫針水針組各治療組,治療4星期後的臨床控制率分別為30.0%、36.7%、33.3%,明顯高於藥物對照組10.0%;治療8星期後的臨床控制率分別為60.0%、80.0%、73.3%,明顯高於藥物對照組30.0%;治療或隨訪4個月後的臨床控制率分別為76.7%、86.7%、80.0%,明顯高於藥物對照組50.0%。結論  針灸配合行為干預是有效防治頸型、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解決方案,本法具有簡、便、易、廉的特點,可供臨床應用。
  頸椎病也稱頸椎綜合徵,是指頸部扭傷或椎間盤退化、椎骨退行性改變引起神經和血管壓迫而出現的一系列症狀,是中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隨著現代從事低頭工作方式人群增多,如電腦、空調的廣泛使用,人們屈頸和遭受風寒溼的機會不斷增加,造成頸椎病的患病率不斷上升,且發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近年來我們在針灸科門診中進行一項小樣本隨機分組對比研究,總結如下。
  1 、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120例,其中男45例,女75例;年齡最小27歲,最大75歲,平均年齡(50±13)歲;病程最短3 d,最長30年,其中1個月內29例,1~6個月28例,7~12個月12例,1~3年22例,3年以上29例。全部病例均為門診患者,各臨床醫師按患者來院就診順序和事先編好的隨機碼,將患者隨機分配入單純電針組、電針水針組、溫針水針組和藥物對照組,每組30例。
       1.2  診斷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中頸型、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診斷標準選擇病例。①有慢性勞損或外傷史,或有頸椎先天性畸形、頸椎退行性病變;②多發於40歲以上中年人,長期低頭工作者或習慣於長時間看電視、錄像者,往往呈慢性發病;③頸、肩背疼痛,頭痛頭暈,頸部板硬,上肢麻木;④頸部活動功能受限,病變頸椎棘突,患側肩胛骨內上角常有壓痛,可摸到條索狀硬結。可有上肢肌力減弱和肌肉萎縮,臂叢牽拉試驗陽性,壓頭試驗陽性;⑤X線正位攝片顯示,鉤椎關節增生,張口位可有鑿狀突偏歪,側位攝片顯示頸椎曲度變直,椎間隙變窄,有骨質增生或韌帶鈣化,斜位攝片可見椎間孔變小。CT及磁共振檢查對定性定位診斷有意義。

  頸型 

      枕頸部痛,頸活動受限,頸肌僵硬,有相應壓痛點。X線攝片示頸椎生理弧度在病變節段改變。

  神經根型 

       頸痛伴上肢放射痛,頸前屈或後伸時加重,受壓神經根皮膚節段分佈區感覺減弱,腱反射異常,肌萎縮,肌力減退,頸活動受限,牽拉試驗、壓頭試驗陽性。頸椎X線攝片示椎體增生,鉤椎關節增生,椎間隙變窄,椎間孔變小。CT見椎體後贅生物及神經根管變窄。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頸椎病的診斷標準,且病理分型屬頸型或神經根型者;②年齡在25~75歲之間。
  1.4  排除標準
  ①年齡25歲以下,或75歲以上;②椎動脈型、交感型、脊髓型及混合型頸椎病,胸廓出口綜合徵、肩周炎、腕管綜合徵等;③X線攝片示椎間孔橫徑正常者,X線攝片示骨質增生非常嚴重,形成骨橋者;④伴有先天性畸形或脊柱側彎畸形,患有骨腫瘤或結核,伴有高血壓病、冠心病及其他嚴重內臟疾病。
  1.5  剔除標準
  ①觀察中自然脫離者;②採用該治療方法有效,但患者為提高療效,採用其他治療方法或服用他藥,無法判定療效;③最終診斷不符合本症者;④治療2星期以上無效而停止治療或改用其他療法,應按無效處理,不得剔除。
  1.6  適應證、禁忌證標準
  適應證為頸型、神經根型頸椎病。禁忌證為伴有全身發熱、項背部局部皮膚潰瘍和嚴重皮膚出血者。
  2、  治療方法
  2.1  單純電針組
  2.1.1  電針治療
  主穴取C3-7夾脊穴,配穴取肩井、曲池、外關。操作方法為患者俯臥位,常規消毒各穴後,頸夾脊穴選用0.30 mm×50 mm毫針向脊柱方向斜刺,使針尖直達椎板骨膜,施提插捻轉補瀉法,使患者局部有輕微脹麻為宜,然後同側施以G6805-2型電針儀治療15 min,選連續波,頻率調節至1檔,強度以微見局部肌肉跳動,患者感覺舒適為宜。配穴按常規方法針刺,得氣後,留針15 min。
  2.1.2  拔罐治療
  出針後在項背部予拔罐治療10 min。隔日治療1次(每星期治療3次),10次為1個療程。
  2.1.3  行為干預方法
  ①頸項適當活動。在放鬆情況下,做抬頭望月動作,即緩慢地讓頭儘量向後上方轉動,感覺到頸項、肩胛上部有輕微的酸脹感,每半小時做1次,每次1~2 min。②無枕(或低枕)仰臥。睡眠姿勢儘量採用仰臥位無枕頭或低枕頭。如用枕頭,可選用質材柔軟的墊子如手掌大小,墊於項部,切忌墊於枕部。
  2.2  電針水針組
  取穴針刺方法和電針治療、拔罐方法、行為干預同單純電針組。
  水針治療取穴為X線攝片所提示的病變頸椎夾脊穴或壓痛點,一般多為C5或C6夾脊穴。患者取俯臥位,穴位皮膚常規消毒後,用5 mL注射器,牙科用6號針頭,抽取丹參注射液4 mL,用無痛快速進針法將針頭刺入穴位,緩慢推進或上下提插,直到出現得氣感時回抽針芯,如無回血即可注入藥液,每穴1 mL。出針後用幹棉球按壓2 min。隔日治療1次(每星期治療3次),10次為1個療程。
  2.3  溫針水針組
  主穴頸夾脊穴用溫針灸,患者俯臥位,常規消毒皮膚後,頸夾脊穴選用0.30 mm×50 mm毫針直刺1.5寸,得氣後施以清艾炷(段)溫針灸約15 min。其餘配穴針刺方法、水針治療、拔罐方法、行為干預同電針水針組。隔日治療1次(每星期治療3次),10次為1個療程。
  2.4  藥物對照組
  予莫比可片7.5 mg,每日1次口服;風溼骨痛膠囊6顆,每日分3次服。1個月為1個療程。
  3 、 治療效果
  3.1  臨床症狀體徵記分法[2]
  ①頸臂疼痛。頸臂重度疼痛,夜間難忍(3分);頸臂中度疼痛,影響工作與生活(2分);頸臂輕度疼痛(1分);正常(0分)。
  ②臂手麻木。明顯的過電樣竄麻,持續不減(3分);麻木持續不減,但程度較輕(2分);間斷性麻木,多在睡眠或晨起時出現(1分);正常(0分)。
  ③頸部功能活動。頸部活動功能明顯受限,後伸或側屈小於15°(3分),頸部活動功能中度受限,後伸或側屈小於30°(2分);頸部活動功能輕度受限,後伸或側屈小於45°(1分);頸部活動功能正常(0分)。
  ④頸椎病變節段棘突,或旁壓痛。壓痛重並伴明顯的上肢放射痛(3分);壓痛重上肢放射痛不明顯(2分);有壓痛無上肢放射痛(1分);正常(0分)。
  ⑤椎間孔擠壓試驗。有明顯的上肢放射痛或麻木(3分);有中度的上肢放射痛或麻木(2分);有可疑上肢放射痛或麻木(1分);正常(0分)。
  3.2  療效標準
  主要根據患者臨床症狀體徵積分的改善率進行判斷。
  臨床控制  症狀及陽性體徵基本消失,頸肢體功能恢復正常,症狀體徵積分下降大於90%。
  顯效  症狀及陽性體徵明顯改善,頸肢體功能恢復正常,症狀體徵積分下降70%~90%。
  有效  症狀及陽性體徵好轉,頸肢體功能改善,症狀體徵積分下降40%~70%。
  無效  症狀體徵無改善,症狀體徵積分下降不足40%。
  3.3  治療結果
  3.3.1  各組治療前後症狀計分比較
  經F檢驗,治療前各組計分比較接近,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後4星期、8星期和4個月的計分與治療前比較,P<0.01,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無論針灸治療或藥物治療頸椎病均有療效。治療4星期後計分分析,針灸治療各組與藥物對照組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8星期後計分分析,單純電針組和電針水針組與藥物對照組比較,P<0.05,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單純電針組和電針水針組的療效優於藥物對照組;隨訪或治療4個月後計分分析,溫針水針組與藥物對照組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單純電針組和電針水針組與藥物對照組比較,P<0.0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針灸配合行為干預治療頸型、神經根型頸椎病相關文章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頸椎病裡兩種類型,頸型頸椎病和神經根型頸椎病。神經根型的頸椎病是頸椎的結構退行性改變後刺激到了頸部的神經和肌肉,影響神經所管的區域的功能,頸型與神經根型臨床比較多見,很多病人都是因為手麻手臂疼痛來看病,這種手麻手痛往往與頸部的不適同時發生,這就是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典型表現。而另外一種就是很多年青人由於反覆的頸部疼痛來看病,而這種疼痛不同於落枕的地方是,疼痛反覆發作,疼痛部位是在頸後
發布於 2023-02-01 08:22
0評論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最常見的頸椎病類型,其病因可為骨贅擠壓、急性外傷、慢性勞損、關節囊鬆弛後小關節錯位及椎體異位等。骨性和軟組織因素造成椎間孔縮小,神經根受壓水腫、炎症、粘連等。對於經正規非手術療法3個月以上無效的患者,或雖非手術療法有效,但由於症狀反覆發作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患者,可以考慮手術治療。頸椎前路減壓融合手術(ACDF)是目前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主要術式之一。自上世紀50年代Smith
發布於 2022-11-26 06:21
0評論
概述 神經根型頸椎病一般是因骨刺或突出的椎間盤壓刺激神經根引起的症狀。如果不能及時給予正確的治療,患者需終日忍受頸肩痛、活動受限等不適。 步驟/方法: 1、 採用軟帆布特製的頭帶,行坐位或臥位牽引。每日1-2次,每次0.5-1小時。重量由輕到重逐漸適應,一定要嚴格控制好牽引的治療,以免拉傷頸部軟組織,可持續3-4周。牽引後配合理療。 2、 急性期,在牽引治療間隙時,可用領圈以限制頸部活動,
發布於 2023-02-01 01:22
0評論
1、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的典型臨床表現主要為上肢的下運動神經元損害和下肢的上運動神經元損害,前者主要反映了受壓節段脊髓的損害嚴重程度,而後者則是由於皮質脊髓側束及脊髓丘腦側束同時受到累及所致。當病變僅僅累及脊髓的中央灰質尤其是脊髓的前角和/或后角時,臨床表現主要為雙側上肢的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腱反射減弱或消失,但下肢檢查並無異常發現。對於這一特殊類型的脊髓型頸椎病以往文獻中很少提及,而實際
發布於 2022-09-24 23:32
0評論
頸椎病是由於頸椎生理曲度改變,椎間盤、關節等組織的退行變化,刺激或壓迫了頸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和頸部的交感神經而出現的一種症狀複雜的綜合症候群。病變主要累及頸椎、椎間盤、周圍韌帶及纖維結構;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頭、頸、臂、手及前胸等部位的疼痛,並可有進行性肢體感覺和運動功能障礙,嚴重者可導致四肢癱瘓。好發於40~60歲的成年人,男性多於女性。頸椎病患者大多隻需保守治療皆可緩解症狀,應避免對患者過
發布於 2023-02-22 04:36
0評論
神經根型頸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radiculopathy,CSR)是頸椎病各類型中診斷明確、臨床常見的類型。它是頸椎椎間盤間盤組織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病理改變刺激、壓迫脊神經根,並出現相應節段的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臨床表現者。1、症狀和體徵:症狀發作過程可為急性或慢性,急性發作者年齡多在30~40歲,常發生於頸部外傷之後數日或以往有頸部外傷史。症狀以疼痛為主,表現為劇烈的
發布於 2022-09-24 23:32
0評論
概述 疾病是從古至今,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不管社會如何進步,我們人類如何的發展,卻始終擺脫不了疾病對我們的困擾。近年來頸椎病的發病率以及發病群體,已經超乎了我們的想象。 步驟/方法: 1、 注意保暖。換季或者寒冷季節時一定要做好保暖的工作。還有在夏季不要直接吹電風扇和空調。 2、 注意防止損傷,尤其是要防止頭頸部外傷的發生。在進行戶外運動或者乘車時候,不要傷到頸部。否則很容易患上頸椎病。
發布於 2024-06-14 06:26
0評論
概述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關節系統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隨著現在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疾病的發病率也是逐漸增加的。神經根型頸椎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頸椎病,患者主要是表現為上肢的麻木,一般頸部沒有甚麼特殊的不適症狀,應該建議患者自己能夠重視積極治療。同時也是應該注意自己的生活習慣的改善的,祝你健康,希望能夠幫助你。 步驟/方法: 1、 神經根性頸椎病是發病率最高的一種,也是預後比較
發布於 2024-06-16 23:14
0評論
概述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頸椎病的一種。它也是發病率最高的一種。它是因為神經根受到壓迫導致而成。在日常生活當中,一直以來困擾著。主要表現為頸部疼痛,四肢無力,非常的頭暈目眩。主要是因為我們長時間的對著電腦以及長時間的低頭工作,看手機都會導致神經根型頸椎病。所以我們應該不時的扭動一下脖子,促進一下血液循環。注意運動鍛鍊。 步驟/方法: 1、 應該經常的做一下頸部的按摩。不要過度的疲勞,不要熬夜,不
發布於 2024-06-16 22:26
0評論
頸椎病是由於頸椎生理曲度改變,椎間盤、關節等組織的退行變化,刺激或壓迫了頸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和頸部的交感神經而出現的一種症狀複雜的綜合症候群。病變主要累及頸椎、椎間盤、周圍韌帶及纖維結構;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頭、頸、臂、手及前胸等部位的疼痛,並可有進行性肢體感覺和運動功能障礙,嚴重者可導致四肢癱瘓。好發於40~60歲的成年人,男性多於女性。 頸椎病患者大多隻需保守治療皆可緩解症狀,應避免對患者
發布於 2023-01-10 20:4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