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02 20:47

  該研究的研究背景

  胰腺癌預後極差,手術依然是治癒胰腺癌的唯一手段。然而,絕大部分的胰腺癌患者在術後一年裡就出現復發轉移,術後長期生存的比例很低,5年生存率不超過20%。研究表明術前對適合手術人群的篩選和合理應用圍手術期的綜合治療在提高手術療效,延長患者的長期生存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復旦大學胰腺腫瘤研究所/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胰腺外科虞先F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開展一系列的針對提高胰腺癌手術療效的研究。首先從術前最常規也是最易應用的血清學指標入手,研究團隊證實了術前CA125和CA19-9在判斷胰腺癌的可切除性方面的優越性和重要性(J Gastrointest Surg. 2013),這為最大程度上篩選出合適的手術人群的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據。在此基礎之上,研究團隊進一步通過對手術人群與非手術人群的對照比較和系統性地臨床分析,提出術前具有“CEA+/CA125+/CA19-9 ≥ 1000U/ml”血清學特徵的胰腺癌手術病人難以從手術中獲益(Int J Cancer. 2015),而剔除了這類特徵的人群的手術人群則可以從手術中獲得較好的受益。同時,研究團隊合理結合高端的功能影像學手段(PET/CT)和計算機三維合成技術,認為術前的腫瘤代謝性負荷(Metabolic Tumor Burden)在預測手術療效方面的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可指導胰腺癌治療策略的制定(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 2014)。術前人群的篩選對於胰腺癌圍手術期綜合治療策略的制定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在篩選手術獲益人群的過程中,我們鑑別出一些不能從手術中獲益的人群。潛在微轉移灶的存在是這部分人群不能手術獲益的癥結所在,而手術創傷帶來的緩慢恢復造成後續系統治療開展的延誤,進一步影響患者術後的長期生存。這為術前開展系統性的治療即新輔助治療提高這類人群的手術療效提供了臨床依據。新輔助治療在乳腺癌和結直腸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其具有以下幾點優勢:1、新輔助治療可以使Borderline resectable的人群獲得手術切除的機會,減少切緣陽性的比率,提高手術的根治性;2、新輔助治療可以抑制循環血裡的腫瘤細胞,減少術前微轉移的形成,篩選出一批的確處在侷限期的胰腺癌,最大程度地提高手術療效;3、新輔助治療可以在術前所有人群中實施,不會因手術創傷而影響系統性治療的開展。基於以上的理論依據以及針對胰腺癌更有效的系統治療方案的出現,新輔助治療目前在胰腺癌也成為了研究熱點。

  本次文獻彙報的內容

  本次Literature Report文章是關於新輔助化療在胰腺癌中的應用。文章的題目是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Generates a Significant Tumor Response in Resectable Pancreatic Cancer Without Increasing Morbidity,發表在Annals of Surgery期刊上。文章的通訊作者是Pierre-Alain Clavien。他是歐非胰腺肝膽協會的主席,在胰腺癌新輔助治療方面做出了非常出色的工作。他先前證實了新輔助化療在胰腺癌中應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內容發表在J Clin Oncol雜誌上,本次研究是基於上述研究的基礎之上,探索新輔助化療療效評價指標的分析。這些研究工作對於我們在新輔助治療方面的探索有著非常好的指導意義。

  本研究是建立一項二期臨床試驗的基礎上(J Clin Oncol. 2008),共納入28名可切除胰頭癌患者,在術前基線分期評估後進行了四周期的新輔助化療(吉西他濱+順鉑)。其中僅有2名患者在再次分期評估後提示新發的遠處轉移失去手術機會,而其餘的26名患者則接受了胰十二指腸切除的手術治療。患者術後的平均住院時間為16天,術後一月裡死亡率為0%,並且大部分患者的術後併發症為低級別的(I和II級),因此新輔助治療後行胰十二指腸切除切除術是安全的。

  對新輔助化療的療效預測對於後續手術介入的時間選擇有著重要指導意義。本研究從組織病理、血清學CA19-9和功能影像學PET/CT的SUVmax角度出發,評估新輔助化療的療效。研究者證實了新輔助化療可誘導胰腺癌的組織病理反應,CA19-9反應以及SUVmax代謝反應。其中,組織病理學反應是評估新輔助化療療效的金標準,然而這需要反覆穿刺獲取足夠的標本。但是,這對於穿刺容易造成胰漏和胰腺炎等不良併發症的胰腺癌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急需尋找一些能夠預測組織病理學反應的臨床指標。研究者進而分析了CA19-9和SUVmax預測組織病理學反應的可行性。研究者證實了術前基線SUVmax而不是CA19-9可預測組織病理學反應。因此,研究者認為SUVmax在新輔助化療過程中的變化可以評估新輔助化療的療效,進而指導手術介入的時機選擇。

  總結,本研究在證實新輔助化療後接受胰十二指腸切除的安全性基礎之上,證實新輔助化療在胰腺癌中的有效性,進而作者提出了SUVmax在預測新輔助化療療效的重要作用。然而由於本研究的病例數比較少,其結果仍需要大規模的臨床試驗的證實。







新輔助化療在胰腺癌中的應用相關文章
胰腺癌預後極差,手術依然是治癒胰腺癌的唯一手段。然而,絕大部分的胰腺癌患者在術後一年裡就出現復發轉移,術後長期生存的比例很低,5年生存率不超過20%。研究表明術前對適合手術人群的篩選和合理應用圍手術期的綜合治療在提高手術療效,延長患者的長期生存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復旦大學胰腺腫瘤研究所/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胰腺外科虞先濬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開展一系列的針對提高胰腺癌手術療效的研究。首先從術前最
發布於 2023-02-02 14:37
0評論
胰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消化系統腫瘤,患者的5年存活率低於5%,以手術切除為主的綜合治療是延長生命的主要療法,各種手術技巧的改進也使得腫瘤切除率不斷提高。然而,由於胰腺癌起病隱匿、早診困難,大多患者就診時已經是晚期而失去了手術機會,此時藥物治療就成為主要的治療手段。即使是經過手術切除的患者,他們在術後2年的復發、轉移率也高達80%,術後5年的存活率只有15%~20%,大部分患者都因為手術以後的
發布於 2023-02-02 09:12
0評論
很多胰腺癌在診斷之時已處於中晚期,手術切除率相當低。目前認為,只有手術切除掉腫瘤才能取得最好的療效,我們能否創造條件進行手術切除呢?採用各種方法使病變縮小是其中的思路之一,即術前新輔助治療。這一概念的提出是對腫瘤外科醫生及內科醫生觀念上的一個挑戰。人們根據術後輔助治療的經驗提出術前輔助治療的概念,亦稱新輔助治療,包括新輔助化療、新輔助放療、新輔助放化療和術前聚焦超聲消融治療。新輔助治療的理論依據
發布於 2022-10-02 15:50
0評論
胰腺癌是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之一,為第四大腫瘤致死原因,在中國死亡率為1.3/10萬。近年來,胰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亦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其惡性程度高,早期即可發生局部浸潤和全身轉移。外科手術雖為唯一明確可以達到長期疾病控制的治療手段,但是由於胰腺癌侵襲性的生物學特性,起病隱匿,較少有特異性症狀和體徵,手術切除率僅為15%~20%。局部復發與遠處轉移是胰腺癌術後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如果能提高胰腺
發布於 2023-02-02 17:17
0評論
胰腺癌術後是否需要輔助放化療?淋巴轉移狀態是關鍵背景知識胰腺癌是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之一,為第四大腫瘤致死原因,在中國死亡率為1.3/10萬。近年來,胰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亦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其惡性程度高,早期即可發生局部浸潤和全身轉移。外科手術雖為唯一明確可以達到長期疾病控制的治療手段,但是由於胰腺癌侵襲性的生物學特性,起病隱匿,較少有特異性症狀和體徵,手術切除率僅為15%~20%。局部復發
發布於 2023-02-02 20:37
0評論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虞先濬教授所領銜的研究團隊,重點探索胰腺癌生物學特性,開展手術個體化與規範化研究,並轉化應用於臨床治療,使手術更有針對性。該研究團隊成員利用PET-CT影像學檢查結合計算機三維合成技術提出了腫瘤代謝性負荷能夠預測胰腺癌患者的預後,指導胰腺癌的治療策略。相關論文發表在《歐洲核醫學及分子影像學》(EuropeanJournalofNuclearMedicineandMolecu
發布於 2023-02-02 14:42
0評論
目前,腫瘤化療的臨床應用有四種方式。1、根治性化療對化療敏感,通過全身化療可以治癒或完全控制的腫瘤往往採用根治性化療,如絨毛膜上皮癌、急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睪丸腫瘤、腎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及胚胎性橫紋肌肉瘤等惡性腫瘤。近年來逐漸認識到此類腫瘤療效與劑量強度密切相關。自1989年基因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單核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及rhGM-CSF)進入臨床使用,加上自身骨髓
發布於 2022-10-04 22:15
0評論
胰腺癌是一高度惡性的腫瘤,預後極差,儘管在過去的50年中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在提高胰腺癌生存率方面並未取得較大進展。未接受治療的胰腺癌病人的生存期約4個月,接受旁路手術治療的病人生存期約7個月,切除手術後病人一般能生存16個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報告,胰腺癌總體1年生存率為8%,5年生存率為3%,中位生存期僅2~3個月。我國外科的統計資料顯示,5年生存率僅為5%左右。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是提高和改
發布於 2024-04-27 10:11
0評論
胰腺癌惡性程度高,預後極差,5年生存率低於5%。約80%-85%的患者就診時已處於局部進展期或晚期,從而喪失手術治療的機會。吉西他濱單藥化療是胰腺癌的標準治療方案,但只有約15%-20%的患者對此方案有效。對於一線吉西他濱為主的化療方案失敗後,NCCN指南推薦以氟尿嘧啶為基礎的方案作為二線化療方案,但是缺乏隨機對照III期臨床試驗的支持。CONKO003臨床試驗,是由德國CONKO胰腺癌研究小組
發布於 2023-02-02 18:12
0評論
膽囊癌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佔消化道癌腫的8.5%,居第五或第六位,且其發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由於膽囊癌無特異性的臨床表現,因此膽囊癌患者早期常無特殊症狀,臨床發現的膽囊癌多屬中晚期且進展迅速,誤診率高,手術根治性切除率低,預後差。歐美國家膽囊癌術後5年生存率僅5%―13%,日本膽道外科學會調查治癒性切除5年生存率僅26.4%。本文就膽囊癌的化療治療與其他綜合輔助治療方法的可行性及重要性進
發布於 2023-02-28 20:5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