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常見的惡性程度很高的消化系統腫瘤,其在世界範圍內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病死率已躍居所有腫瘤的前五位。據報道,美國年發病達42470例,年死亡35240例,居死亡相關病因第五位。儘管胰腺癌的診治技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其預後仍不樂觀,半數病人死於診斷後5個月內,手術切除後除少數專業性醫院和專業醫生外,多數報道病人的五年生存率在10%-20%之間,總體五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左右,取代肝癌成為“癌中之王”。來自上海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資料顯示,本市胰腺癌的年發病例已達1800例,在實體腫瘤中女性已佔第七位,男性佔第八位,死亡率幾乎接近其發病率。為此筆者在日前訪問了復旦大學胰腺病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外科榮譽教授、胰腺肝膽外科名譽主任倪泉興教授。
關注胰腺癌的危險因素
筆者(下簡稱“筆”):有調查顯示,上海市區惡性腫瘤總的發病趨勢在下降,但胰腺癌發病率卻呈現明顯上升勢頭,年平均增加2%左右。這是甚麼原因呢?
倪泉興教授(下稱“倪”):據流行病學調查,全球胰腺癌世界人口標化發病率男性為4.4/10萬,女性為3.1/10萬;發達國家和地區男、女性中分別為7.8/10萬和5.0/10萬;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則為2.5/10萬和1.7/10 萬。而上海市區2000年男、女性中已分別達到7.7/10萬和5.8/10萬,已屬於較高水平。
雖然目前尚未找到胰腺癌發病的確切原因,但有許多危險因素與胰腺癌的發生密切相關。
首先、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吸菸是目前唯一被公認的、對胰腺癌發病有確定作用的危險因素。國外大量前瞻性研究及病例對照研究表明,吸菸的胰腺癌患者與非吸菸者死亡的危險比在1.6-3.1:1,吸菸量的多少與胰腺癌的發病呈正相關。動物實驗屍檢可以見到吸菸者胰腺導管細胞增生、細胞核不典型改變等,而且這些變化與吸菸的量呈正相關。飲酒對胰腺的致癌作用結論不一,目前認為適量飲酒與胰腺癌無明顯的相關關係,但長期大量飲酒可能增加危險度。此外,國外有研究認為,每天3杯以上咖啡,胰腺癌危險性將顯著增加。
第二、是飲食結構不平衡。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症研究所總結了飲食與胰腺癌關係的研究結果,認為富含紅肉(豬、牛、羊肉)、高脂肪和高能量的食物可能增加致胰腺癌的危險性,而通過攝入富含蔬菜、水果的飲食可預防33%-50%的胰腺癌發病率。富含蔬菜和水果的飲食以及果汁、綠茶等綠色飲料。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成份,它們可以防止細胞受損,甚至使受損的細胞修復。因此,可能有預防胰腺癌的作用。植物性食品中的纖維和維生素C也可能有保護作用。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只喜歡吃口味好的富含紅肉(豬、牛、羊肉)、高脂肪和高能量的食物,不吃富含蔬菜、水果的飲食,暴飲暴飲,不僅會增加患胰腺癌的風險,還會增加腸癌等其他癌症的風險。
第三、是疾病因素。糖尿病或者糖耐量異常作為胰腺癌的病因尚有爭論,爭論的焦點主要是糖尿病究竟是胰腺癌的一個早期症狀或併發症,還是致病因素,目前贊成其為病因的佔優勢。尤其是那些突發的無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應該作胰腺癌篩查。此外,芬蘭的一項大規模隊列研究發現,幽門螺桿菌可增加胰腺癌的發病危險,特別是血清幽門螺桿菌CagA抗體陽性者胰腺癌危險性為血清幽門螺桿菌CagA抗體陰性者的2倍。這一結果支持了以往病例對照研究的報告,但幽門螺桿菌與胰腺癌的關係還需要進一步驗證。
第四、是手術史。胰腺癌發病可能與切除膽囊有關,有報道說膽囊切除20年以上的患者發生胰腺癌的危險性超過70%。實驗證實膽囊切除術後可以引起體循環中縮膽囊素水平升高,而後者可以促進齧齒類動物發生胰腺癌。
第五、是遺傳因素。流行病學研究證實胰腺癌有家族聚集的特點,胰腺癌患者中,有胰腺癌家族史者是無胰腺癌家族史患者的3-13倍。此外,胰腺癌還與幾種高度特徵性遺傳綜合徵相關,包括遺傳性胰腺炎、家族性多發性非典型丘狀黑色素瘤、Peutz-Jeghers綜合徵等。這些綜合徵常伴有生殖細胞的某些基因突變。
第六、炎症因素。已有證據表明反覆發作慢性胰腺炎、胰管結石或結石性胰腺炎有可能是一種癌前期病變。
第七、良性腫瘤惡變。胰腺有多種良性腫瘤,但原發性良性腫瘤,例如粘液性囊腺瘤、導管內粘液乳頭狀瘤很可能惡變為胰腺癌。
如果我們能避免這些危險因素,及早進行適當處理。胰腺癌的增長勢頭就有可能被遏制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