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內分泌系統惡性腫瘤,近年來世界各地的發病率均呈上升趨勢,尤其是乳頭狀微癌;在亞太地區,甲狀腺癌已列入女性最常見十大腫瘤之一。甲狀腺癌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目前甲狀腺癌外科治療的主要爭議體現在原發病灶處理範圍和頸淋巴結清掃適應證。
原發病灶處理範圍:
歐美和部分國內學者主張大多數分化型甲狀腺癌應當行甲狀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術;對於活檢結果不能診斷的甲狀腺單髮結節或活檢結果為惡性病變,但腫瘤小、低危、單發、包膜內乳頭狀癌和無頸部淋巴結轉移者也可考慮行腺葉切除術。
由於全甲狀腺切除術會產生較多且嚴重術後併發症:①甲狀旁腺誤切或血供不足導致嚴重低鈣血癥;②雙側喉返神經顯露,損傷概率明顯增加。目前國內腫瘤醫院多主張行患側腺葉+峽部切除術,其主要理論依據:①在殘留的甲狀腺內真正有臨床意義的復發,遠低於病理檢測出的微小癌。②分化性甲狀腺癌轉化為差分化癌或未分化癌的概率極低。③如在隨訪期中對側甲狀腺出現腫瘤,再次手術時改行側入手術路徑,並不增加手術難度與術後併發症。④行患側腺葉和峽部切除術患者的長期生存質量優於行全甲狀腺切除術者,且術後10年生存率在統計學上無差異。
行患側腺葉+峽部切除術式關鍵是術前應充分評估健側腺葉有無可疑惡性病灶;術中常規對健側腺葉結節探查,如術中冰凍為惡性或可疑病灶,應改行全甲狀腺切除術以保證手術徹底性。
頸淋巴結清掃適應證:
頸側區有淋巴結轉移(cN1b+):應行功能性或根治性頸淋巴結清掃術已成為臨床共識。由於分化型甲狀腺癌預後較好,轉移淋巴結多無包膜外侵犯;且病人多為中青年,對功能和外觀要求較高,目前保留頸叢的擇區性頸部淋巴結清掃術得到逐步推廣應用。結合國內外研究,一般推薦的相對手術適應證為:N1b+的分化型甲狀腺癌(ⅤA 區轉移除外),且轉移淋巴結較小(直徑≤3cm)無包膜外侵犯者。手術禁忌證為:①手術前已有不規範頸部淋巴結清掃術史者或胸鎖乳突肌深面淋巴結活檢者;②頸淋巴結轉移廣泛或淋巴結有明顯外侵者。
頸側區淋巴結陰性(cN0):患者是否行選擇性頸側區淋巴結清掃,國外學者已趨向一致,對cN0患者可不作頸側區清掃術。對cN0患者行選擇性頸側區清掃並不改善預後,但明顯影響患者的外形與生活質量,長期隨訪中如出現頸淋巴結轉移,再行清掃術並不影響預後。濾泡狀癌以血道轉移為主,對cN0患者不作頸側區清掃,也不做中央區清掃;髓樣癌由於淋巴轉移傾向明顯和向前上縱膈轉移趨勢,對cN0患者可考慮行選擇性頸側區清掃術,同時應常規清掃中央區和注重對前上縱隔區域的淋巴清掃。目前有研究提出根據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的個數或比例來決定是否需要行預防性頸側區清掃,尚缺乏循證醫學數據支持。
中央區淋巴結陰性(cN0):術前評估和術中探查考慮中央區淋巴結轉移應該常規行中央區清掃已成共識。對於中央區淋巴結陰性患者,為避免手術併發症,國外多數學者並不主張常規清掃;但是應該注意到甲狀腺癌轉移到中央區的概率在頸部的七個分區中是最高的;且術前B超或CT評估陰性的患者行常規清掃後病理發現仍有很高的淋巴轉移率。多數腫瘤醫院主張在處理原發灶時應同時清掃中央區淋巴結(主要包括喉返神經旁、氣管前、氣管食管旁淋巴結等),在經過專科訓練的醫生熟練操作下,並不明顯增加手術時間,可減少再次手術時因疤痕誤傷喉返神經和甲狀旁腺,降低頸側區淋巴結轉移概率,有利於腫瘤的準確臨床分期和判斷預後[12]。對於單側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的患者,是否需要同期行對側中央區清掃預測模型的建立,是今後研究的一個方向。
由於國內不同地區醫院在甲狀腺疾病認識和診療水平的差異,在術前超聲、穿刺細胞學診斷和術中冰凍病理水平也有待於進一步提高,應該加強對甲狀腺疾病診療規範化和甲狀腺外科專業化培訓,給患者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