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貧血是缺鐵造成的,或者把貧血當成亞健康,專家指出,貧血是一種臨床症狀,不是血液裡缺了鐵,也不是一種獨立的病,是由於其他疾病引發的。多數情況下,原發病比貧血本身的危害嚴重得多,其治療也比告別貧血來得重要。在病因診斷未明確時,不應亂服藥物,使情況複雜,增加診斷上的困難。比如肝病、腎病造成的貧血,補血後反而會加重內臟負擔。因此找到原發病因,針對性治療才能從根本上治癒貧血。
除此之外,還應根據貧血的發病機理治療,如缺鐵性貧血應補充鐵劑,常用的有硫酸亞鐵、富馬酸鐵、右旋糖酐鐵等;營養不良型貧血可用葉酸或維生素B1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就該注射腎上腺皮質激素。若貧血症狀較重或有出血和感染,則應對症治療,如輸血、用抗感染和止血藥等。
要確診是否為貧血,必須依靠血紅蛋白的指標。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貧血標準為:血紅蛋白成年男性低於120克/升,成年女性低於110克/升,孕婦低於110克/升,15歲以下兒童低於90克 /升。按此來計算,全球約有30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貧血,而每年因患貧血導致的死亡人數超過千萬。近年來因為減肥而造成營養失調,使貧血人群有猛增的跡象。
因此貧血患者一定理性地去補鐵,盲目補鐵是沒有用的,另外貧血患者在治療前一定要先確定一下自己的病因是甚麼,然後根據病因選擇有針對性的方法去進行治療。這樣就可以用最短的時間恢復健康了,另外貧血患者在平時生活中應該注意一下飲食均衡,不要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