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意義來講,“老爛腿”不是一個病名,而是多種疾病都可以導致的一種臨床表現:腿上出現的潰瘍,經久不愈。
“老爛腳”大多發生在小腿和腳上,常有感染,惡臭襲人。又因為是多病因,而大多數臨床醫生缺乏診斷和治療的經驗。因此,“老爛腳”患者往往心理壓力巨大,求醫無門,或者盲目求醫。有些病人輾轉多地多家醫院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甚至上當受騙,換來的卻是“爛腿依舊”。
其實,“老爛腿”的早期診斷,對於後續的治療至關重要。不同病因導致的“老爛腿”,治療思路和方式也大不相同。如果混淆疾病而施治,病情反而會“越治越差”。臨床上因盲目求醫導致截肢的情況常有發生。
哪些疾病可以引起“老爛腳”?
一、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
這是最常見的病因。病人表現為下肢有肉眼可見的靜脈曲張,小腿中下1/3的部位有皮膚顏色變深(色素沉著)和潰瘍。交通靜脈返流是潰瘍形成的重要因素。
首選診斷方法:下肢靜脈超聲,直立位,探測深靜脈、交通靜脈和淺靜脈。
首選治療方案:內鏡下靜脈交通支離斷術,輔以淺靜脈手術或深靜脈瓣膜修復。
治療指證:足踝上方的交通靜脈擴張和返流均明顯,直徑超過2毫米。
常見的診療錯誤:
1、B超檢查時臥位,靜脈排空後無法反映病變真實狀況。
2、B超檢查遺漏交通靜脈和小隱靜脈的口徑和返流情況,使得無法瞭解潰瘍的原因。
3、B超檢查結果沒有提供病變交通支的具體位置,使得醫生手術盲目。
4、治療上簡單地採用淺靜脈手術,極易導致術後無效或潰瘍復發。
二、下肢深靜脈血栓後遺症
這是第二常見的病因,而且很容易被忽視或者誤診。病人表現上和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很相似,也是有下肢肉眼可見的靜脈曲張,小腿中下1/3的部位有皮膚顏色變深(色素沉著)和潰瘍。
不容忽視的特徵性的表現是:下腹部出現扭曲的靜脈,下肢腫脹明顯。
首選診斷方法:髂靜脈CT,下肢深靜脈超聲,下肢深靜脈造影。
首選治療方法:彈性壓迫治療(彈力襪或者間歇充氣壓迫治療)。
外科治療:主要包括介入(球囊擴張\支架植入)和轉流手術。適合於下肢深靜脈再通情況良好
外科治療指證:只有髂靜脈閉塞或狹窄的情況下。病變距離越長,效果越差。
常見診療錯誤:
1、身體檢查時忽略腹部情況。
2、忽視深靜脈閉塞的情況貿然做淺靜脈手術,導致術後病情加重。
3、在深靜脈再通不理想情況下使用球囊擴張和支架植入,導致手術失敗。
三、神經病變型糖尿病足
病人有糖尿病病史,潰瘍部位往往處於外力(鞋子\地面)壓迫區,如踝部,足跟,趾掌關節處。同時往往足部有神經病變症狀如麻木,燒灼,冰冷等感覺。
首選診斷方法:肌電圖,下肢動脈彩超。
首選治療方法:控制血糖,清創換藥,解除壓力。
常見診療錯誤:
1、忽略減壓措施,導致效果不佳。
2、對於感染潰瘍,抗生素療程不足。
3、清創不徹底。
四、下肢動脈缺血
主要包括動脈硬化閉塞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缺血性糖尿病足。
病人表現為末梢的潰瘍,足跟或者趾。特徵性臨床表現還有間歇性跛行,小腿和足部皮膚溫度冰涼,足背脈搏消失。
首選檢查方法:動脈CT
首選治療:介入,架橋手術。
治療指證:節段性動脈閉塞。
常見診療錯誤:
1、檢查身體時遺漏下肢動脈的觸診檢查(股動脈、N動脈、足背動脈、脛後動脈)。
2、CT檢查範圍不夠,遺漏主髂動脈,導致手術失敗。
3、在遠端血管閉塞的情況下(流出道不良)貿然做手術,導致手術失敗。
4、術後隨訪和用藥指導缺失,導致復發。
5、忽視戒菸、控血壓、控血糖、控血脂,導致手術失敗。
五、其他原因
一些藥物、全身情況也可以影響傷口癒合,在診療時必須給予排除和糾正。
預防“老爛腿”
預防“老爛腿”比治療“老爛腿”更有效、安全、經濟。
【預防要點】
1、靜脈曲張臨床在第4期及以上(小腿皮膚髮黑),就要檢查交通靜脈病變,並予以內鏡下靜脈交通支離斷術予以處理。
2、糖尿病患者必須注意足部保護。
3、靜脈血栓病人須採用早期、足量、規範的抗凝治療,以防止血栓後遺症發生。
患者必須學會在家給自己換藥,受益多多。
【遠程換藥指導】
即便經過正規的治療,腿上的潰瘍還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換藥,才會逐漸癒合。患者學習在家裡給自己換藥,可以節省跑醫院的時間和金錢,而且在專家遠程指導下的換藥質量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