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九寒冬,腦卒中的高發期來臨。腦卒中俗稱“腦中風”,是由於腦血管突然堵塞或破裂出血造成嚴重的腦功能障礙,輕者肢體偏癱,感覺異常;重者意識障礙、生命垂危。臨床上最常見的腦卒中是缺血性卒中,也稱腦梗塞,約佔所有腦卒中病例的80%以上。據統計,我國每年缺血性腦卒中新發病例約150萬-200萬人,其中近40%的病人遺留重度殘疾,80%病例又會在2-5年內復發。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腦卒中人群發病率不斷上升。腦卒中嚴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給家庭和社會都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目前認識到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引起的頸動脈狹窄直至閉塞或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栓塞,是造成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原因。臨床研究發現30%-50%的腦卒中與頸總動脈分叉處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有關。粥樣硬化斑塊造成頸動脈狹窄程度越嚴重,患者發生腦卒中的危險性也越高,狹窄程度小於70%的患者每年發生卒中的危險性為2.1%,而狹窄程度超過70%時,患者每年發生腦卒中的危險性可高達10%。
雖然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早期並無臨床症狀,稱之為“亞臨床”或“亞健康”階段,但此時已埋下了腦卒中的“禍根”。隨著硬化斑塊增大導致動脈狹窄超過70%或是伴有頸動脈小栓子脫落時,就可能出現昏厥、一過性黑、肢體麻木,乏力甚或癱瘓。這些症狀可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一般不超過24小時。醫學上稱之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英文簡稱TIA)。約有1/3的缺血性腦卒中發病前會有TIA發作。此階段若不積極干預,嚴重的腦梗塞將會在短期內不期而至。
50歲以上,有吸菸史和伴有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的腦缺血高危人群中推薦頸動脈超聲、主動脈弓上MRA(磁共振血管造影)等進行篩查,是降低腦卒中發病率的重要措施。必要時還可以做腦血管造影檢查。如果篩查陽性,頸動脈狹窄超過70%,且硬化斑塊表面凹凸不平、質地不均,或有潰瘍、斑塊內有出血,對於這類患者,除了控制危險因素和藥物治療外,外科介入採用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是很好的選擇。切除發生粥樣硬化病變的頸動脈內膜,既可消除導致腦血管堵塞的栓子來源,同時又增加了腦血管血流,是治療頸動脈狹窄防止腦梗塞的標準術式。在國外已歷經逾半個多世紀的臨床驗證,是一種成熟的治療方法。歐美國家每年有十數萬患者因接受了頸動脈內膜切除術而降低了腦卒中的風險。瑞金醫院神經外科近年來也開展了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效果滿意。
為了預防腦梗塞的發生,需要關注頸動脈的亞健康!及時檢查發現異常,及時手術治療方可化險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