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09 03:37

  數九寒冬,腦卒中的高發期來臨。腦卒中俗稱“腦中風”,是由於腦血管突然堵塞或破裂出血造成嚴重的腦功能障礙,輕者肢體偏癱,感覺異常;重者意識障礙、生命垂危。臨床上最常見的腦卒中是缺血性卒中,也稱腦梗塞,約佔所有腦卒中病例的80%以上。據統計,我國每年缺血性腦卒中新發病例約150萬-200萬人,其中近40%的病人遺留重度殘疾,80%病例又會在2-5年內復發。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腦卒中人群發病率不斷上升。腦卒中嚴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給家庭和社會都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目前認識到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引起的頸動脈狹窄直至閉塞或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栓塞,是造成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原因。臨床研究發現30%-50%的腦卒中與頸總動脈分叉處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有關。粥樣硬化斑塊造成頸動脈狹窄程度越嚴重,患者發生腦卒中的危險性也越高,狹窄程度小於70%的患者每年發生卒中的危險性為2.1%,而狹窄程度超過70%時,患者每年發生腦卒中的危險性可高達10%。

  雖然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早期並無臨床症狀,稱之為“亞臨床”或“亞健康”階段,但此時已埋下了腦卒中的“禍根”。隨著硬化斑塊增大導致動脈狹窄超過70%或是伴有頸動脈小栓子脫落時,就可能出現昏厥、一過性黑、肢體麻木,乏力甚或癱瘓。這些症狀可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一般不超過24小時。醫學上稱之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英文簡稱TIA)。約有1/3的缺血性腦卒中發病前會有TIA發作。此階段若不積極干預,嚴重的腦梗塞將會在短期內不期而至。

  50歲以上,有吸菸史和伴有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的腦缺血高危人群中推薦頸動脈超聲、主動脈弓上MRA(磁共振血管造影)等進行篩查,是降低腦卒中發病率的重要措施。必要時還可以做腦血管造影檢查。如果篩查陽性,頸動脈狹窄超過70%,且硬化斑塊表面凹凸不平、質地不均,或有潰瘍、斑塊內有出血,對於這類患者,除了控制危險因素和藥物治療外,外科介入採用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是很好的選擇。切除發生粥樣硬化病變的頸動脈內膜,既可消除導致腦血管堵塞的栓子來源,同時又增加了腦血管血流,是治療頸動脈狹窄防止腦梗塞的標準術式。在國外已歷經逾半個多世紀的臨床驗證,是一種成熟的治療方法。歐美國家每年有十數萬患者因接受了頸動脈內膜切除術而降低了腦卒中的風險。瑞金醫院神經外科近年來也開展了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效果滿意。

  為了預防腦梗塞的發生,需要關注頸動脈的亞健康!及時檢查發現異常,及時手術治療方可化險為夷。

腦中風禍起頸動脈亞健康相關文章
頸動脈為腦組織提供80%以上的供血。頸動脈狹窄除了可造成腦供血減少外,常因狹窄部動脈硬化斑塊破碎、局部血栓形成栓子脫落而發生腦梗死。60%的腦梗死是由顱外血管疾病引起的,。治療頸動脈狹窄是預防腦中風的重要手段。頸動脈狹窄治療的發展傳統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即行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在過去的50年中,這種手術為腦梗死的預防作出了很大貢獻。近十年來隨著血管內介入技術的發展,頸動脈腔內成形、頸動脈支架置入技術
發布於 2023-01-10 03:01
0評論
老年朋友都害怕中風,很多人都說,寧可死也不願癱。中風大部分的病因都是腦梗死,所謂腦梗死,就是供應腦的血管堵塞導致腦組織缺血梗死。人體供應腦的血管包括一對頸動脈和一對椎動脈,其中兩根頸動脈為腦組織提供80%以上的供血。所以,當發生頸動脈狹窄時,腦供血就會明顯減少,一旦頸動脈狹窄部位斑塊碎片脫落,就會順血流堵塞腦血管,導致中風。據統計,發生缺血性腦卒中的患者中,將近一半與頸動脈狹窄有關。頸動脈狹窄的
發布於 2022-12-22 14:40
0評論
甚麼是腦中風:腦中風,又稱腦卒中或腦血管意外,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風兩大類,通俗地說,就是腦出血和腦梗死。缺血性腦血管病,臨床較多見,約佔全部腦血管病人的70%-80%,是由於腦動脈硬化等原因,使腦動脈管腔狹窄,血流減少或完全阻塞,腦部血液循環障礙,腦組織受損而發生的一系列症狀。中風是危害人們健康的重要疾病,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及複發率高的特點,目前已與心血管病、惡性腫瘤成為三大致死
發布於 2023-03-14 09:26
0評論
2009年9月,一位家住浦東的男性70歲患者楊某來到神經外科萬傑清副主任醫師的專家門診,自述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多年,近一年來反覆左側肢體無力等小中風發作,頭部CT顯示有多個散在的腦梗死灶。頸動脈超聲顯示右側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明顯重度狹窄。萬主任隨即將患者收治入院,為其進行DSA腦血管造影檢查,確診右側頸動脈已堵塞90%以上,且斑塊表面有潰瘍形成。小中風的原因正是由於斑塊表面潰破不斷有小栓子脫落造成
發布於 2023-01-10 02:51
0評論
疏通頸動脈,預防腦中風 頸動脈狹窄是引起缺血性腦卒中的最主要原因,在我國每年約有50多萬人發生缺血性腦卒中,1/4的患者在發病後1年內死亡,倖存者中半數生活不能自理。統計學資料表明,腦缺血腦卒中的患者,約2/3的腦梗塞與頸部動脈狹窄有關。但大多數病人並不瞭解頸動脈狹窄與腦卒中的利害關係,甚至很多醫生也對此缺乏正確的認識,使病人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發生了同側腦卒中,造成偏瘓,增加了家庭及社會的
發布於 2023-03-07 05:11
0評論
腸中風其實就是急性缺血性腸病的俗稱。腦中風其中的腦血栓就是因為堵塞了腦部的血管,而腸中風就是腸道的血管被堵塞了,其實道理是一樣的。 我們都知道,年齡越大的人越容易有動脈硬化,而這種動脈粥樣硬化是全身性的,不僅在心臟及腦血管中發生,在腹腔內,動脈血管也在潛移默化地硬化著,人的腹腔裡有兩個非常重要的血管腸繫膜上動脈和腸繫膜下動脈,這兩根血管是供給腸道血液的重要命脈。如果這兩根血管因硬化嚴重,出現了
發布於 2023-02-14 06:12
0評論
1.頭暈:會出現反覆眩暈,自覺天旋地轉,幾秒鐘恢復正常。 2.肢體麻木:中老年人出現肢體麻木的異常感覺,一般要提高警惕。 3.眼前突然發黑:單眼突然發黑,幾秒或幾十秒恢復常態。這是因為腦缺血引起視網膜缺血所致。 4.中老年人原因不明的跌跤。由於腦血管硬化,導致腦缺血,運動神經失靈,可產生共濟失調與平衡障礙,而容易發生跌跤,也是一種中風先兆症狀。 5.說話吐字不清。 6.哈欠不斷。 7.精神改變:
發布於 2022-10-07 03:22
0評論
1.定位診斷根據患者的症狀和體徵,分析病變的部位,是瀰漫性的,還是侷限性的?是中樞性的,或是周圍性的?然後再指出病變的具體部位。大腦半球,小腦,腦幹不同部位的病變,表現不同。大腦半球的病變,表現對側面癱、舌癱、肢體偏癱與偏盲;小腦病變主要表現劇烈眩暈,站立不穩,眼球震顫等;腦幹病變臨床表現較複雜,主要為交叉性癱瘓,病灶同側嘴歪、舌斜,對側肢體偏癱,感覺減退。CT檢查可明確病變具體部位。 2.定性
發布於 2022-10-07 03:49
0評論
1.急性期 以儘早改善腦缺血區的血液循環、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為原則。 (1)緩解腦水腫梗塞區較大嚴重患者,可使用脫水劑或利尿劑。 (2)改善微循環可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能降低血粘度和改善微循環。 (3)稀釋血液①等容量血液稀釋療法通過靜脈放血,同時予置換等量液體。②高容量血液稀釋療法靜脈注射不含血液的液體以達到擴容目的。 (4)溶栓①鏈激酶。②尿激酶。 (5)抗凝用以防止血栓擴延和新的血栓發生。①肝
發布於 2022-10-07 03:36
0評論
腦中風恢復期和後遺症期最好的治療應該是以大複方道地取材的現代中藥為主,中藥治療腦中風這種慢性疾病,具有無耐藥性、藥效持久、安全適合長期服用的優勢,但缺點是質量不穩定,服用劑量大。 (1)活血化瘀治療:是臨床應用廣泛的中醫療法,活血化瘀法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它具有抗動脈硬化形成,血栓形成的作用,能夠增加腦血流量,有利於梗塞病灶周圍血腫水腫的吸收,改善臨床症狀。不適用於急性期治療,以治本為主。
發布於 2024-03-25 18:4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