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體催乳素腺瘤藥物治療方面的幾點好處:
1、 藥物作為催乳素腺瘤首選治療的重要性:
指南(2014版)明確多巴胺受體激動劑(DA)藥物治療的適應症,同時指出,藥物能使絕大多數患者催乳素水平正常和腫瘤體積顯著縮小,因而藥物治療適用於各種大小的腫瘤,包括侵襲性大或巨大催乳素腺瘤[2]。由於藥物治療通常在能短時間內有效恢復視力,其效果與外科行視交叉減壓手術相當。所以,除了腫瘤急性卒中致使視力急劇下降宜急診減壓手術外,視野缺失的大腺瘤患者不再被認為是神經外科急症。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對於侵襲性巨大催乳素腺瘤,更應該首選藥物治療,因為手術無法全切除腫瘤,風險大,死亡率高,而且術後仍然需要接受藥物治療以控制催乳素水平[3]。
由於溴隱亭已經證實其安全有效,且價格相對便宜,在我國大部分醫療部門可以提供,因此在國內得到廣泛使用。對比溴隱亭,卡麥角林服用方便(作用時效長,1周服用2次)、副作用輕、療效更好(對溴隱亭耐藥病例接受卡麥角林治療有效[4])。由於中國大陸缺乏卡麥角林,因此,宜敦促引進卡麥角林,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2、停藥問題:
既然藥物作為首選治療,就涉及到何時停藥問題,而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我們臨床醫師。通常,DA治療被認為是終生的。2003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報道105例微腺瘤和70例大腺瘤經卡麥角林治療2年以上,催乳素降到正常水平,腫瘤消失或縮小50%以上且不累及視交叉和海綿竇,停藥觀察2~5年,69%微腺瘤及64%大腺瘤催乳素未升高;停藥前MRI未見腫瘤殘留患者的緩解率明顯高於有腫瘤殘留患者[5]。然而,一項薈萃分析表明只有25%微腺瘤和16%大腺瘤停藥後仍能持續維持正常催乳素水平,停藥前治療時間長及使用卡麥角林停藥後複發率要低[6]。因此,對催乳素長期正常(2年以上)和MRI上無腫瘤證據的患者停用DA是安全的[5]。甚至低劑量DA治療後催乳素正常兩年,腫瘤體積縮小50%以上,如不累及視交叉和海綿竇亦可以考慮停藥[7]。顯然,溴隱亭停藥將面臨更高的複發率。需要注意的是,停藥患者需要仔細的定期隨訪以發現高催乳素血癥復發和腫瘤增大,以便及時重新治療。
3、 重視催乳素腺瘤的基礎研究,探索新靶點或新藥:
目前,對垂體腺瘤分子標記物研究大多集中在腫瘤生長繁殖、侵襲和發生發展方面,而與藥物治療相關的標記物研究卻是少有更新[8]。卡麥角林和溴隱亭作用的靶點是多巴胺2型受體(D2R),腫瘤細胞表面D2R的表達量決定了藥物治療的效果[9]。以往研究表明:DA激動Gαi2抑制腺苷酸環化酶活性導致細胞內cAMP水平下降,從而抑制基因轉錄和催乳素合成,導致催乳素分泌較少;同時使細胞內質網和高爾基體捲曲,腫瘤細胞皺縮壞死和體積減少[10-11]。D2R的兩個亞型(長鏈D2L和短鏈D2S)中,其D2S的表達在藥物治療中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12]。同時,我們還在大鼠的移植瘤模型上也證實了這一結果[13]。溴隱亭和卡麥角林通過D2S誘導細胞凋亡,這種凋亡主要是通過ERK、JNK、p38MAPK通路激活下游的caspase所致[14-15]。另外,神經生長因子受體也被證明跟藥物治療敏感性有關[16],我們的研究表明NGF通過其受體上調D2S的表達,從而增加藥物治療的敏感性[17]。最近,張亞卓教授團隊通過對6例敏感和6例耐藥的催乳素腺瘤進行全外顯子測序,篩選並驗證了PRB3的低表達跟藥物敏感性有關[18]。他們團隊還在細胞水平和動物體內水平上證實雌激素拮抗劑氟維斯群(fulvestrant)能有效治療催乳素腺瘤[19-20]。近幾年,有文獻報道替莫唑胺試用於治療侵襲性垂體瘤、垂體癌、耐藥催乳素腺瘤,且治療效果跟MGMT的表達有關[21]。上述研究均在積極探索催乳素腺瘤藥物治療敏感性相關的新靶點。
對於10%~25%的溴隱亭耐藥患者而言,後續的治療非常棘手。因此,一方面要進一步提高溴隱亭和卡麥角林的治療效果,就要深入研究藥物作用的新機制;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催乳素腺瘤疾病本身的認識,深入挖掘發病機制和藥物治療的敏感機制,從而找到新藥研發的靶點。最近,上海市內分泌腫瘤重點實驗室寧光團隊發現,PRKACA基因上L205R熱點突變與腎上腺皮質腺瘤發生密切相關,從而為藥物研發提供一個很好的靶點[22]。該研究為今後尋求治療催乳素腺瘤的新靶點提供很好的借鑑。
相信,藉助中國垂體瘤協作組這樣一個大平臺,藉助國內大樣本患者群體的優勢,藉助該指南頒發的良好契機,積極開展多中心合作研究,以期在垂體瘤的臨床和基礎研究方面均有所突破。更相信有一天,不僅是催乳素腺瘤,所有的垂體腺瘤都要進入藥物治療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