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是世界頭號致殘性疾病。截止2015年估計中國大陸的關節炎病人有1億以上,而且隨社會人口老齡化,患病人數還在不斷增加。其中一部分病人的病情最終會進展至晚期,產生嚴重疼痛、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影響病人生活。在這種時候,手術治療是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它可以明顯緩解病人疼痛,矯正畸形和改善功能,使病人能夠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以關節炎最常侵犯的髖、膝關節來說,全髖關節置換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效果良好,擁有極高的經濟性價比,所以被評為“21世紀最成功的手術方式”。 但是常規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是傷口比較大,由於手術要切開剝離較多肌肉軟組織,病人術後會數月內會有傷口疼痛、患肢肌肉力量下降和跛行,術後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需要數月時間。近些年來隨觀念、技術和手術工具的發展,這些不足都得到了極大改進。
首先是鎮痛方式改進極大地減輕了術後疼痛,特別是術中混合藥物傷口周圍注射(又稱雞尾酒療法)或神經根阻滯的應用,可以讓病人在術後1、2天內基本不感覺疼痛。這些鎮痛治療在手術中完成,不增加病人創傷和痛苦,不影響術後康復,簡便安全。再結合術後靜脈和口服其它鎮痛藥物,可以幫助病人很好耐受關節手術後疼痛和進行康復鍛鍊。
其次根據關節炎類型和損害部位進行針對性治療,而不是統統全關節置換。這主要表現在膝關節炎治療上,例如針對損害膝關節前內側的骨性關節炎,可以僅置換內側破壞的軟骨部分,保留膝關節其餘未損壞的軟骨,或者還可以不換關節,而是通過截骨矯正的辦法緩解關節疼痛。這樣通過嚴格區分病人,使之獲得最恰當的治療,使手術創傷儘量減少。
更值得高興的是近年來微創技術的進步使關節手術的創傷大大減輕。例如在全髖關節置換術中直接前入路和直接上方入路微創手術的應用已經成熟,手術切口縮短到原常規切口一半不到,更關鍵是手術在肌肉間隙中進行,不切斷損傷任何肌肉,使病人手術損傷減少到最小,同時大大減少了術後脫位的風險。
另外還有近年來關節假體不斷改進以及術後康復理念和手段也得到很大發展,這些進步一起使得晚期關節炎的手術治療效果更好,讓病人的手術體驗變得更舒適,也讓關節手術變得不再那麼“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