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14 20:12

  甚麼是腹壁的組織結構分離技術?
  腹壁組織結構分離技術(component separation technique,簡稱CST)  是一修復腹壁的技術,通過使用這一技術可能達到增加腹腔容積,減少腹壁張力,對前腹壁中線區域的缺損修復非常實用。
  CST 方法的實質就是通過腹壁肌肉的分離滑行,來覆蓋腹壁的缺損,換言之,腹壁缺損是通過自身的肌肉組織來進行修補。通過這種技術修補和重建的腹壁具有肌肉層的保護。這對於維持腹壁正常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
  這種手術方法可上溯至1985年或更早Component Separation Technique and Hernia or Abdominal Wall Defects”在PubMed網頁上行搜索,即有上千篇文獻列出,而且以近幾年的居多,說明這一技術在腹壁缺損修補與重建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組織結構分離技術的解剖學基礎
  前腹壁最重要的成分是肌肉和筋膜,就肌肉而言即為兩條縱行的腹直肌和其外側的三層扁平肌,由淺至深依次為腹外斜肌、腹內斜肌和腹橫肌。
  前腹壁肌肉之間的筋膜不腱膜融合形成三條縱行的“線”,居正中的是腹自線,兩側的分別為半月線。在半月線的淺層中沒有神經和血管的穿行。腹直肌有來自其上方和下方的相對獨立的血供,且支配肌肉運 動的神經也都走行亍兩側肌肉的深面。
  基於這種結構特點,外科手術可以分別將三條縱行的“線”切開用以分離肌肉,同時會影響到肌肉的血運和功能。
  在研究前腹壁結構不腹圍的關係中,有人在屍體解剖中發現腹外斜肌與腹內斜肌之間存在一相對無血管的平面,腹直肌及其前鞘的複合體自後鞘分離後可以向中線滑行推 10cm 左右。
  換句話說,這種通過肌肉間的分離不滑行來擴大腹圍,用於修補和重建腹壁的缺損。
  組織結構分離技術的手術原理及適應證
  CST 的手術原理就是利用前側腹壁肌肉間的位和滑行來增加腹壁的面積,而這種位和滑行是通過切開兩側半月線以分離、展開前側壁的三層肌肉及腹直肌後鞘來實現的。因此,這一技術避免了進處肌肉戒肌皮瓣的轉等更加複雜的操作。
  CST的宗旨是腹壁的缺損可以依靠腹壁自身的肌肉組織來覆蓋,這一點對保存和維持腹壁的原有功能是至關重要的。由於CST修補主要是依靠兩側腹壁肌肉的分離向中間移動來達到的。所以,CST的適應證主要是修補前腹壁中間部位的缺損。
  組織分離技術操作步驟:
  1、切口的選擇
  一般選擇縱行的直切口,以利亍充分的分離不顯露;繞臍而行(必要時可將臍切除)。
  2、腹壁肌肉皮下組織的分離範圍
  在腹直肌前鞘和腹外斜肌腱膜的表面行充分的分離,兩側達腋前線,上緣至劍突下,下緣到恥骨聯合。
  3、確定腹壁缺損大小及肌肉分離範圍
  首先測量並確定腹壁缺損的大小,然後根據腹壁缺損的範圍決定半月線切開的長度;若缺損較小,僅切開一側的半月線即可。
  4、半月線的切開及肌肉的分離
  先切開一側的半月線,在腹外斜肌和腹內斜肌間的無血管平面之間行分離,然後向中線部位牽拉;對側亦然。腹壁肌肉經過上述分離滑行需要確定是否足夠覆蓋腹壁的缺損。
  5、腹直肌後輔的切開
  如果切開兩側的半月線仍丌能獲得滿意的肌瓣用亍關腹,可以從正中線即腹白線後的腹膜向兩側分離,翻起腹直肌,縱行切開腹直肌後鞘。以使腹直肌展平一步獲得2-4cm的動範圍。
  6、腹壁的再加強
  通過腹壁肌肉間的分離不滑行,擴大了腹圍,修補了腹壁的缺損,但是,這種分離不滑行也使腹壁的肌肉變薄。因此,常常需要在肌肉前面戒後面用人工材料(補片) 行加固,這一過程稱之為再加強腹壁。再加強的方式有三種,即肌前放置補片、肌後放置補片,而放置在肌肉層面之後的材料多選擇可吸收材料。
  7、皮下引流管的放置及逐層縫合腹壁
  操作注意事項:
  1、切口大小本身可以不是太大(約12cm),但可以通過拉鉤分離皮膚、皮下組織不肌肉筋膜之間的間隙,但,分離面一定要大,要達到所需的範圍。
  2、切開半月線時要注意深度,以免切斷並損傷支配腹直肌的運動神經。在切開腹直肌後鞘時,注意保護供應腹直肌的血管。
  由於皮下組織分離面大,術中一定要放置引流,以避免術後形成皮下積液並引發感染。從技術層面上講,引流要充分,可在兩側分別放置引流管,引流管最好選擇8-10號的腦室引流管(硅膠材質),以利於通暢引流。

甚麼是腹壁的組織結構分離技術相關文章
包括各種疝在內的腹壁缺損的治療在近半個世紀取得了重要進步。但複雜腹壁缺損的治療仍是外科醫師必須面對的重大挑戰,對其認識還在不斷完善中。外科治療的目的不僅是要恢復腹壁的解剖完整性,更要恢復腹壁的功能,通過腹壁重建達到腹壁缺損修復的理想治療效果。1、複雜腹壁缺損的定義複雜腹壁缺損主要包含4種情況:(1)腹壁缺損的大小、容積及部位:缺損寬度≥10cm,疝與腹腔容積比≥15%,腹壁缺損伴腹壁功能不全,缺
發布於 2023-02-14 19:32
0評論
有了寶寶的女人是幸福的。可是,生完孩子後,媽媽們會普遍出現腹部脂肪堆積伴腹壁鬆弛,皮膚遍佈妊娠紋。腹壁鬆弛是因為在懷孕期間的腹部皮膚組織結構如彈力纖維和膠原纖維承受不住漲大的子宮張力被撕裂了,皮膚的彈性減弱了,腹壁的肌肉筋膜也被扯鬆了,生完孩子後腹腔內的容積縮小了,但腹壁皮膚及肌肉沒辦法恢復到原來的樣子,所以就顯得肚皮鬆了。對於孕產婦女來說,這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鬆垮垮的肚皮不僅影響美觀,更是
發布於 2023-02-08 07:02
0評論
全腹壁整形手術適合多數需要尋求腹壁形態改善的患者。可以矯正腹壁脂肪堆積和軟組織鬆弛、雙側腹直肌分離、腹壁鬆弛和皮膚皺褶。絕大部分全腹壁整形患者來自於那些生育後和減肥失敗者。患者通常希望能夠達到孕前或增重前的腹壁形態。全腹壁整形是最常見的腹壁整形方法。這是因為腹壁脂肪堆積、明顯的軟組織鬆弛、雙側腹直肌分離、腹壁皮膚皺褶等狀況在大多數患者中同時存在。全腹壁整形術能夠對絕大多數病例的上述狀況有明顯的改
發布於 2022-12-30 01:20
0評論
腹壁切口疝(incisionalhernia,IH)是腹部外科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發生率約在5-20%間,糖尿病等高危病人發生率甚至可高達35%以上。巨大切口疝(largeincisionalhernia,LIH)是IH的一種重要類型,但國內外至今對LIH的定義尚未形成共識。參照歐洲疝學會及複雜腹壁疝的標準,考慮到對術式選擇的指導意義,目前多將IH寬度≥250px或疝與腹腔容積比≥15-20%作
發布於 2023-02-14 23:32
0評論
疝是常見病,多發病。腹股溝區疝主要表現為大腿根部“腫塊”,站立時出現,平臥時消失(可復性),逐漸增大,可以到達陰囊,可以隱約不適,疼痛,也可以有時劇痛(腸嵌頓),影響生活工作,有時威脅生命。而外科手術修補缺損是唯一的根治方法。除嬰幼兒疝常見外,雖然女性也可見,但以中老年男性多見,隨著中國老年化社會的到來,疝的防治不僅是醫療問題,還是社會和經濟問題。手術後切口疝和造口周圍疝,甚至原發性臍疝、腰疝、
發布於 2023-01-29 11:12
0評論
最近在我的網站上有好幾個病友給我提問,說自己的肚子上長了一個“怪包”,開始的時候個頭很小,後來漸漸的越長越大,而且這個“怪包”是在站立位或坐著的時候變大,平臥位的時候就可以消失,完全摸不到了,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這幾位病友雖然病情各不相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發病之前因為各自的原因腹部都曾做過手術(闌尾炎、結腸癌、膽囊炎膽石症等),出現“怪包”的地方就在原來做手術的切口瘢痕周圍。到了醫院
發布於 2022-12-26 04:45
0評論
腹壁老化是隨著年齡增長人體老化的一部分,主要原因有:局部脂肪過度堆積,皮膚等軟組織鬆弛下垂,深層筋膜、骨骼支持結構的萎縮導致附著組織的移位及變形。按老化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四度:一度:可見局部脂肪堆積,腹部澎隆,皮膚彈性較好,深層肌肉腱膜無鬆弛;二度:有輕至中度的脂肪堆積,尤以臍下明顯,有輕微的皮膚及腹壁肌肉鬆弛現象,多見於生育過孩子的母親。三度:除皮膚下垂外,合併全腹肌肉筋膜的鬆弛,全腹部瀰漫性脂
發布於 2022-12-31 06:45
0評論
手術切除是治療絕大多數腹壁腫瘤的主要手段。小的良性腫瘤可通過局部切除達到治療目的,一般不會造成巨大與全層腹壁缺損形成。交界性與惡性腫瘤的主要治療方式是擴大切除,切除的範圍一般需超過腫瘤邊緣肉眼正常組織的2~3cm以上,這往往會導致巨大腹壁缺損形成。對於此類腫瘤外科醫師有時會因懼怕切除後巨大腹壁缺損的形成以及修復重建困難而縮小切除範圍,這反而導致腫瘤反覆復發,多次手術,使腹壁缺損治療愈加困難。因此
發布於 2023-02-14 19:07
0評論
腹壁疝是腹內臟器或組織經腹壁裂孔、筋膜薄弱或缺損處向體表突出,在局部形成的“腫塊”。它是外科的常見病,種類多。根據突出的部位或成因命名,如腹股溝疝、股疝、臍疝、造口旁疝及切口疝等。其中腹股溝疝是最常見的腹外疝,佔全部腹外疝的90%。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術後常見的併發症,發生率約佔2%-11%,其發生與切口類型、縫合材料與技術、切口感染、肥胖、營養不良、高齡、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局部和全身因素
發布於 2023-02-19 23:01
0評論
腹腔內的器官或組織自腹壁薄弱區或缺損處膨出,醫學上稱為腹壁疝,是外科的多發病和常見病,其中的70%以上是腹股溝疝,即人們俗稱的“小腸氣”。疝的成因:腹壁局部的薄弱、缺損,比如曾經接受手術,或者先天性局部腹壁薄弱等;腹內壓力增高;代謝的異常。腹壁疝的症狀:1、在腹部,可以看到或摸位於腹股溝區的腫塊,平臥休息時多數可以消失或縮小2、患者有局部的痠痛、脹痛感3、腫塊嵌頓無法回納則會引起劇烈的腹痛,甚至
發布於 2023-02-28 21:2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