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16 03:46

  1、甚麼是外傷性視神經病變?
  外傷性視神經病變(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是指顱面部外傷後視神經管和/或周圍骨質發生骨折對視神經產生壓迫、牽拉導致視神經的管內段產生高壓性損害,視力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害.造成視力嚴重受損的原因一是原發性損傷:指外傷時瞬間外力造成的改變,包括出血和視神經撕裂;二是繼發性損害外傷後因為視神經水腫和局部血管受壓引起的繼發性視力下降。 原發性損傷後出現繼發性損害,而繼發性損害進一步加重原發性損傷,造成視力不可逆的損害。
  2、是不是隻有非常嚴重的外傷才會出現視神經損傷?
  不是的。視神經從顱內延伸到眼球后面,位置深在。按照一般思維認為只有出現嚴重的眼球破裂傷才可能出現視神經的損傷。其實不然,臨床見到的視神經損傷大多數沒有合併眼球的損傷,有時甚至是很輕微的眼部損傷,只見到皮下淤青,而患者也可能出現很嚴重視神經損傷。
  3、甚麼情況下要警惕視神經損傷的可能?
  發病者大多為中青年,因車禍受撞擊導致頭面部著地,尤其多見於騎電動車或摩托車者,受傷當時車速較快又沒有足夠的保護措施,衝擊力完全作用於患者頭部,所以部分患者可合併顱腦外傷。儘管視神經損傷患者受傷情況不一,但受傷後的表徵還是能夠給我們一些提示的。如果遇到以下情況要高度警惕,儘早檢查視力:1、受傷時是一側面部著地,伴有顳側皮膚或者軟組織損傷;2、車禍後患者出現一過昏迷,CT檢查發現顱腦損傷,特別是顱底損傷;3、傷後出現鼻腔出血或出現鼻內“清液”流出;4、眉弓和眉尾處皮下血腫。上述情況一定請患者家屬警惕視神經損傷的可能,儘早到醫院進行檢查。
  4、為甚麼視神經損傷容易被忽略?
  (1)外傷後患者可能出現眼瞼淤血、水腫,眼瞼不能睜開視物時往往忽略檢查眼睛的視力;(2)受傷後容易忽略視力受損的原因還有我們平時是雙眼視物,只要能看到眼前物體,默認為雙眼都能夠看到,不會刻意地閉上一隻眼檢查單眼視力;(3)當患者合併嚴重的顱腦外傷,患者本人處於昏迷狀態時,家屬和醫生把精力放在搶救生命上、容易忽略對視神經的檢查;待患者清醒後,往往在無意中發現一眼視力下降或喪失,而此時已經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5、外傷性視神經病變應該如何進行治療?
  外傷後緊急送往醫院,明確診斷;
  一旦確診需大劑量激素衝擊治療;
  使用神經營養藥物,擴血管藥物;
  觀察視力恢復情況預判視神經管減壓術的風險和預後進行手術減壓
  6、哪種視神經管減壓手術更好、更微創?
  視神經管減壓手術目前常用的有兩種:一是經鼻視神經管減壓;另一種是。兩種都是有效的視神經管減方法,都能開放視神經管眶口和顱口,減壓範圍充分。經顱視神經管減壓術是行視神經管上壁減壓,但手術創傷較大,患者恢復較慢。經鼻內鏡視神經減壓術是目前公認的有效且手術創傷小的手術方式,減壓區域是骨管的內下壁,手術後第2天患者即可下地活動。目前九院眼科開展計算機手術導航手術,大大增加手術的精確性和安全性。
  7、視神經減壓手術的危險嗎?
  經鼻內鏡視神經減壓術的手術風險比其他手術大:1、由於比鄰頸內動脈管,術中存在損傷頸內動脈的可能,使用了內鏡導航系統大大降低了風險。 2、腦脊液鼻漏及腦膜炎,打開視神經管顱口即存在這種風險。3、損傷眶尖重要結構。正因為這個手術存在這樣的風險,所以請患者及家屬在手術前充分認識手術的風險性。雖然手術可能會挽救部分視力,但不是“囊中取物”。
  8、視神經管減壓手術成功率多少?
  首先要區分手術成功和視力提高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手術成功是將骨管充分減壓而沒有出現嚴重的併發症。而視力提高主要取決於受傷當時原發性損害和繼發性損害程度。原發性損害是受傷當時即已經存在,無法逆轉。繼發性損害是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的,所以與就診時間關係密切,時間越短效果越好,所以建議患者一旦確診,就要到有能力完成這個手術的醫院診治,手術聯合藥物綜合治療,力爭最大限度恢復視力。
  9、是否做了手術就完成治療了?
  不是的,救治外傷性視神經病變要聯合藥物綜合治療的過程。早期手術聯合激素衝擊,神經生長藥物並輔以營養神經、擴血管藥物,激素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的,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漸減藥,不能驟停。所以要求患者定期複查。
  10、平時需要怎樣做才能不得外傷性視神經病變?
  外傷性視神經病變是因為外傷引起的,所以生活中最大限度避免外傷是關鍵。遵守交通規則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受外傷的幾率,尤其是騎電動車及摩托車時更要小心,佩戴頭盔可以在外傷時緩衝避免速度過快不易控制而摔傷。

有關外傷性視神經病變10問相關文章
病史:患者男性,24歲。頭部摔傷後視力進行性下降5天入院。5天前從2米高處落下摔傷頭部,右側額部著地受力,傷後視力呈進行性下降。查體:右眼視力光感,眼眶CT顯示視神經管骨折。診斷:右側創傷性視神經病變手術:內鏡經鼻視神經減壓手術手術療效:手術後隨訪2年,病人視力為0.6,有視野缺損。內鏡經鼻視神經減壓手術中所見:眼眶CT清晰顯示蝶竇積血及視神經管骨折。術中見視神經管線性骨折。
發布於 2022-12-27 23:00
0評論
外傷性視神經病(TON)通常發生在頜面及頭部外傷後,是頭部或頜面部鈍性外傷的合併症[1],早期手術減壓是目前治療TON的主要方法之一。經鼻內鏡篩蝶竇進路視神經管減壓術,是近幾年來隨著鼻內窺鏡技術和鼻眼相關外科的興起而開展起來的,因其較好的臨床效果,而倍受國內外學者們的重視。1、TON發病機制TON發病機制可分為兩種:直接損傷和間接損傷。視神經直接損傷的機制為視神經管骨折導致視神經直接受創或斷裂,
發布於 2022-10-22 17:49
0評論
肖瀟 馬雄1.甚麼是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種由於機體的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的肝臟成分而造成的慢性肝膽損傷。通常情況下,免疫系統是機體的護衛隊,幫助機體抵抗和清除外來物。當免疫系統紊亂或肝臟組織成分出現異常時,免疫系統便誤將自身肝臟組織當成了外來物,出現“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情況。根據攻擊的組織成分不同,自身免疫性肝病可分為以肝細胞損傷為主型,即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以肝內膽管損傷為主
發布於 2023-01-07 18:26
0評論
1、剛剛手術完,回家需要注意甚麼?微創雙眼皮,比如縫線法、小切口法這些基本沒有出血,回家路上持續按壓切口紗布,回家後冷敷一小時就可以,48小時後熱敷。切開法去皮去脂的,切口會略有滲血,術後即刻按壓紗布一小時減少出血,48小時內冷敷,每次半小時,間隔十分鐘。之後可以熱毛巾或者溫的熟雞蛋隔著保鮮膜熱敷。當天晚上回家睡覺要將枕頭墊高,不要看電視手機電腦,減輕眼睛負擔。術後24小時後可以將紗布輕輕揭掉,
發布於 2022-12-29 11:15
0評論
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是中國老年人群最常見的急性視神經疾病,以無痛性視力下降伴視盤水腫為特徵。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危險因素包括全身性血管病,常見的有高血壓、低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缺血性心臟病、高脂血症,罕見的有女性Fabry病、Takayasu動脈炎、頸動脈狹窄或栓塞、頸動脈發育不良、閉塞性血栓性脈管炎、偏頭痛、Raynaud病。另外,急性失血性疾病或低血壓,外傷、手術、感染、炎症性疾
發布於 2023-02-20 23:06
0評論
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NA-AION)的視力損害通常為急性發作,繼而保持相對穩定;亦有42.7%的患者出現自發的視功能改善。接近25%的患者,視功能損害會漸進性惡化,持續數週。如果視力損害漸進性惡化,需要更進一步檢查,以排除浸潤性視神經病變可能,如視神經鞘腦膜瘤。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如果存在典型臨床徵象,如急性發作、單側視力損害、同側視乳頭水腫、老年人,不需要進行影像學檢查。但是,需要
發布於 2023-02-20 23:11
0評論
1、甚麼是癲癇?癲癇是大腦神經元陣發性異常放電所致疾病,類似於電器中線路短路。癲癇發作時,可以出現抽搐、神志不清、痙攣、感覺異常、記憶喪失或一些精神症狀。2、癲癇是怎樣產生的?癲癇的病因繁多,總的來說可將其歸為兩大類:(1)特發性癲癇,即目前技術找不到致病原因的癲癇,此類癲癇部分與遺產有關;(2)症狀性癲癇,可繼發於腦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嬰幼兒多見於圍產期損傷、缺氧、高熱,成人多見於腦外傷、感染
發布於 2022-12-27 02:10
0評論
1、是否保證每天開窗通風2次,每次30分鐘?(天冷可以倒換房間逐一通風,孩子大人在喂未開窗的房間)。因為不通風,空氣中細菌病毒含量高,最容易導致孩子被感染。2、大人從外面回家後是否先洗手後再抱孩子?因為不洗手外界細菌病毒帶回來,容易傳染給孩子。尤其是擠了一天公共汽車,接觸10個人以上。最好回家洗手洗臉換家居服後再抱孩子。3、是否經常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如果經常帶孩子到超市等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裡
發布於 2022-12-17 22:55
0評論
1、我為甚麼會得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一般情況下,並不是你或其他人做了甚麼不該做的才得這個病的。視盤解剖結構是天生如此。高血壓或吸菸可能會增加患病的風險;少數情況下,出血過多或血壓突然下降也有一定的作用。其實,根據目前所有的知識,醫生們還對於誘發該病的確切原因並不確定。2、我的視力還會下降嗎?在發病的數日或數週內,視力可能還會進一步下降,但幸運的是,這並不常見的。戒菸、確保血壓正常而不是過度控制
發布於 2023-02-20 23:46
0評論
1、甚麼是甲減?請普及甲減相關知識?答:甲減的全稱是甲狀腺功能減退症,指甲狀腺由於各種原因不能產生足夠的甲狀腺激素來滿足人體的正常需要。常出現怕冷、出汗減少、皮膚乾燥、表情遲純、心率減慢、食慾不振、大便乾燥及疲乏無力等臨床變現。臨床甲減的患病率為1%左右,女性較男性多見,隨年齡增加患病率上升。功能減退始於胎兒或新生兒者稱呆小病;起於親春期發育前兒童者,稱幼年型甲減;起病於成年者為成年型甲減。重者
發布於 2023-02-08 10:3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