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脂異常
血脂是血漿中脂類物質的總稱,臨床上化驗的血脂項目主要包括: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的血脂會沉積到血管壁上,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就像自來水管中的“水垢”,會造成血管腔狹窄,斑塊破損誘發血栓形成。據統計50%的高血壓朋友伴有血脂升高;反過來說,血脂升高者發生高血壓的幾率也達到50%。由於血脂升高可沒有任何不適,所以只要通過體檢或定期化驗才能發現血脂異常。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甚至消退,有利於血壓的平穩控制,同時明顯減少心腦血管併發症。
血脂異常的治療首先是改善生活方式,飲食控制和規律運動,經過3個月的調理,血脂指標未恢復正常者,需要藥物治療。因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的主要危險因素,所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調脂治療的首要目標。但是要使已經形成的動脈粥樣斑塊縮小或消退,必須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同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因為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種運輸工具,可以將血管壁內膜上的膽固醇運送到肝臟進行分解代謝,成為有用的營養物質。降脂藥物首選他汀類降脂藥,例如阿託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洛伐他汀等;甘油三脂升高者選擇貝特類藥物;如果一種藥物治療不能達標,他汀類可以和其他種類降脂藥聯合應用,例如貝特類,煙酸,膽酸螯合劑,膽固醇吸收抑制劑,魚油製劑等,但需特別謹慎,權衡利弊後再作決定。對此類患者的降壓藥物,儘量少用利尿劑或β-受體阻滯劑,但需注意,控制血壓是第一位的,不要因小失大。
二、血液粘稠度增高
高血壓患者往往有血小板功能異常,血小板活動度增高,再加血管內皮功能損傷,血小板處於激活狀態,容易發生聚集形成血栓;同時血液中凝血和纖溶系統平衡失調,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容易發生凝固,導致血栓形成。實驗室試驗和大量臨床觀察表明,阿司匹林可以通過抑制血小板聚集來預防血栓的形成,有下列情況者建議應用阿司匹林:
1. 高血壓合併有左室肥厚,頸動脈內膜增厚或斑塊,血肌酐輕度升高,微量白蛋白尿,血糖偏高,2型糖尿病。
2. 男性大於50歲,女性絕經後,長期吸菸,糖耐量受損或空腹血糖異常,血脂升高,肥胖,心血管病家族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3. 高血壓合併慢性腎臟病。
4. 高血壓合併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腦卒、一過性腦缺血發作、周圍動脈粥樣硬化疾病。
預防劑量建議75-100mg/日,治療劑量建議100mg/日;對於阿司匹林過敏或不能耐受者建議應用氯吡格雷,劑量50-75mg/日。
長期應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項:血壓檢測控制在160/90mmHg,才可以應用阿司匹林,血壓超過180/100mmHg評估風險,暫緩或暫停阿司匹林的使用。
有消化道潰瘍、糜爛性出血性胃炎,消化道出血史,出血傾向,血小板降低者,嚴重肝病者不能用阿司匹林。
因其他疾病必須服皮質類固醇激素、非甾體類抗炎藥物者,可同時服用胃粘膜保護劑、質子泵抑制劑。
治療中出現出血情況,立即停用阿司匹林。
三、高血糖
約18%的高血壓患者合併2型糖尿病,約50-70%的糖尿病患者合併高血壓,高血壓合併糖尿病常發生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卒中、腎功能不全及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明顯增加。嚴格的血糖控制可以減少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腎病的發生率,但未能降低腦卒中,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血管控制應該採取個體化的方案,一般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應該控制在7.0%以下;老年、身體虛弱者,建議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5-8.0%或更高。
降壓藥物建議選用對血糖、血脂代謝無不良影響,甚至可以改善脂、糖代謝的藥物,例如腎素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常用的有:培哚普利、福辛普利、卡託普利、雷米普利、貝那普利、依那普利等;或腎素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例如氯沙坦、纈沙坦、厄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也可選用對血糖、血脂代謝無影響的鈣離子拮抗劑,例如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硝苯地平緩釋片控釋片、拉西地平等。
四、高尿酸血癥
尿酸作為心血管的一個危險因素越來越受到重視,高尿酸血癥可以使高血壓發生的機會增多,血壓變得不容易控制,造成冠心病、心力衰竭、腎功能不全等。尿酸是人體嘌呤代謝的產物,升高原因系攝入高嘌呤食物過多,體內核酸代謝異常和腎臟排洩減少有關。血尿酸升高與有無痛風發作無對等關係,有些人尿酸輕微升高即發生痛風,而有些人尿酸升的很高,也無痛風發作,此種情況稱為無症狀高尿酸血癥。
高尿酸的治療首先是改變生活方式,少吃含嘌呤豐富的食物,例如海鮮、動物內臟、禽類皮、啤酒、紅肉等,特別是海鮮和啤酒同時進食,易產生高尿酸血癥;每日飲水保持在1500ml以上,保證一天當中均勻補水;戒菸酒;控制體重,防止肥胖很重要,還要堅持體育鍛煉。儘量避免使用可以使尿酸升高的藥物,例如利尿劑(大劑量噻嗪類利尿劑)、皮質激素、胰島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