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狹窄症輕型及早期病例以非手術療法為主,無效者則需行手術擴大椎管。
一、腰椎椎管狹窄症之非手術治療:
1、傳統之非手術療法:
(1)背肌、腹肌鍛鍊:以增加脊柱的穩定性。
(2)腰部保護:包括腰圍外用,避免外傷及劇烈運動等。
(3)對症處理:理療、藥物外敷等。
2、藥物療法:目前尚無特效藥物,以活血化瘀及神經營養藥等為主包括維生素、妙納、丹參及彌可保等,均可酌情選用。
二、腰椎椎管狹窄症之手術療法:
手術病例選擇:
1、非手術療法無效者:此組病例大多系繼發性腰椎椎管狹窄症者。
2、經常發作者:凡發作頻繁、已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之病例。
3、根性症狀較明顯者:宜及早施術,以免繼發蛛網膜粘連。
臨床上較為常用之術式及其選擇:
1、因黃韌帶肥厚所致者:僅行黃韌帶切除術即可。
2、一般骨性椎管狹窄者:對症狀嚴重者,應行椎管擴大減壓術。
3、側隱窩狹窄者:在確認受壓神經根後,取擴大開窗或半椎板入路,擴大神經根管,直到神經根充分鬆解。
4、單純小關節變異、肥大者:應將向椎管內突出之骨質切除。
5、合併椎間盤突(脫)出症者:應於術中一併摘除。
6、伴有椎節不穩定者:可行椎體間融合術或椎弓根釘固定術,或是二者並用。
手術適應證:
1、發育性腰椎椎管狹窄症:診斷明確,經非手術療法治療無效者。
2、繼發性腰椎椎管狹窄症:在處理原發病之同時,將椎管擴大減壓。
3、其他:合併腰椎間盤脫出症之腰椎椎管狹窄症者及腰椎椎管內腫瘤等,可同時施術。
麻醉及體位:全麻多用,或其他麻醉,俯臥位較方便。
術式:
1、切口:一般位於腰4~骶1段,因此切口範圍多取該段正中縱形切口。
2、術後處理:術畢沖洗創口,徹底止血,裸露的硬膜囊及神經根可取薄片脂肪覆蓋,並置負壓引流管,以減少粘連。在恢復期中,除一般注意事項外,應加強腰背肌及腹肌鍛鍊,並防止外傷。
三、復發、嚴重型腰椎管狹窄症處理
此種嚴重型病例,大多是在先天發育型椎管狹窄的基礎上,加上後天諸多誘發因素使椎管狹窄程度加劇而行各種手術,包括全椎板切除減壓術、節段性椎管減壓術、腰椎管開門術等,少數病例曾被多次手術,如果減壓不徹底,可因術後創傷反應加劇病情不得不繼續治療,包括再次手術。但此種病例必須全面認識清楚,尤其是對病理解剖狀態要認真分析,並找出造成目前狀態的主要因素,再作進一步處理。
復發因素:
引起本病復發的原因甚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幾類:
1、初次手術減壓範圍不夠:最為多見,主要是椎節減壓之長度或寬度不夠。
2、忽視其他病變:術中對椎管前方之椎間盤(突出、脫出等)、側方小關節畸形等未能同時處理。
3、術後血腫形成:不僅引起神經致壓症狀,且血腫機化後所形成之疤痕則構成新的纖維管道狹窄。
4、術後椎節失穩:如果術中對腰椎後結構切除過多,而又未行植骨融合或其他內固定術,則術後由於椎節不穩而引發新的症狀。
5、廣泛疤痕形成:除疤痕體質患者外,多次手術病例亦易引起手術局部廣泛疤痕化而形成新的致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