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19 13:36

  1、定義

  採用外科手術技術(包括顯微外科手術技術和其他外科輔助技術)切除位於脊髓隨內的各種腫瘤或腫瘤性病變的手術。

  2、概述

  對於原發的脊髓髓內腫瘤,主要和首選的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手術不僅可以儘量減少腫瘤體積,緩解和改善神經功能,並能獲得病理組織學診斷,為術後輔助治療提供依據。在安全前提下全切除腫瘤以達到外科治癒,則更是手術治療的目標。

  3、簡史

  20世紀70年代以前,由於腫瘤切除會加重脊髓損傷和脊髓功能障礙,一般傾向於較為保守的治療,常採取椎板切除減壓、活檢、繼之放療。隨著影像學、顯微外科技術和術中電生理監測的廣泛應用,脊髓隨內腫瘤的手術治療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大多脊髓隨內腫瘤能夠通過手術獲得良好的療效,術後神經功能的障礙也可減少到最低程度。

  4、原理

  脊髓隨內腫瘤以膠質瘤多見,對於邊界清楚的腫瘤如室管膜瘤和血管母細胞瘤,對脊髓呈推擠性生長,與正常脊髓組織之間常有膠樣化組織,為手術全切除創造了條件;而對於邊界不清,MRI增強不明顯的星形細胞瘤,由於腫瘤組織內尚有正常神經軸突存在,手術不宜做全切除。

  5、應用

  只要手術時機允許,患者全身狀態無惡化,都應積極手術治療。髓內腫瘤的手術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手術時脊髓的功能狀態。根據McCormick神經功能分級,分級較差的患者術後神經功能恢復的希望渺茫,而分級良好的患者術後神經功能多能維持現狀或得到改善。

  術前應根據病史特徵及影像學改變,判斷腫瘤的部位、性質、範圍以及術中、術後可能發生的問題及防護措施。也可脊柱導航系統幫助術者對正常解剖和病變部位進行精確定位。

  手術技巧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

  (1)椎板顯露要充分,要能包括腫瘤實質性部分,而不必地向頭尾兩側擴展。

  (2)一般選擇脊髓後正中溝切開,膨大的脊髓常造成脊髓旋轉移位,使脊髓後正中溝偏離中線,因此切開脊髓前需參考雙側脊神經後根進入帶、脊髓後正中靜脈以及雙側軟脊膜交匯等結構,仔細辨認脊髓後正中溝。血管母細胞瘤以及一些突破脊髓表面的腫瘤,常在腫瘤所處的部位切開脊髓。

  (3)脊髓切開後,可使用軟膜縫線將軟脊膜牽開,以有利於脊髓的敞開和腫瘤的顯露。

  (4)充分的腫瘤內減壓,以便於牽拉腫瘤,分離腫瘤與脊髓的界面。

  (5)顯微鏡下,一般較易辨別異常的腫瘤組織與正常的白質組織,手術時應沿腫瘤-白質面分離腫瘤。

  (6)術中應在在顯微鏡下仔細辨別呈白色或黃色的瘤床來判斷腫瘤是否全切,亦可通過腫瘤上下脊髓恢復搏動、瘤床上下有腦脊液流出等間接徵象來判定腫瘤是否全切除。

  術中使用超聲吸引器(CUSA)、神經電生理以及術中超聲,將有助於減少對脊髓神經功能的損傷,同時提高腫瘤的全切率。

  6、展望

  脊髓髓內腫瘤的手術治療進展主要集中於兩個方面:一方面,越來越先進的MRI、三維成像以及節段性增強的血管造影,在術前腫瘤定位、定性以及血供等方面為手術計劃的制定提供了更精確的信息。另一方面,手術中顯微技術的進步、手術器械(超聲吸引器(CUSA)、Beaver刀等)的更新以及電生理檢測等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手術的治療效果。

髓內腫瘤的手術治療相關文章
脊髓髓內腫瘤的手術治療脊髓髓內腫瘤佔椎管內腫瘤的20%左右,為中樞神經系統常見腫瘤之一。其中,室管膜細胞瘤和星形細胞瘤約各佔40%,血管母細胞瘤約佔10%,神經鞘瘤、脂肪瘤、海綿狀血管瘤、表皮樣囊腫、皮樣囊腫和其它腫瘤也約佔10%。早在1911年,就有成功切除脊髓髓內腫瘤的報道,但直至本世紀50年代,對脊髓髓內腫瘤仍多主張僅作姑息性椎板切除減壓術。60年代後,顯微手術與超聲吸引器的應用,和70年
發布於 2023-03-16 18:21
0評論
脊髓髓內腫瘤佔中樞神經系統腫瘤(腦和脊髓)的2%-4%,佔椎管內腫瘤的20%-25%。兒童的髓內腫瘤發病率高於成人,約佔椎管內腫瘤的50%左右。按照病理類型,常見的髓內腫瘤中室管膜瘤45%,星形細胞40%,血管網織細胞瘤5%,其它腫瘤如:脂肪瘤、海綿狀血管瘤、表皮樣囊腫等佔10%。由於髓內腫瘤埋藏在正常脊髓組織中,手術切除必然帶來正常脊髓的損傷。70年代以前,脊髓髓內腫瘤的手術死亡率、致殘率高,
發布於 2023-01-27 16:12
0評論
患者女性,40歲。主因“右側肢體麻木1年,伴左手麻木20天”入院。增強MRI顯示T6-7處可見明顯增強信號,上下為擴展型空洞。入院後在局麻監護下行髓內腫瘤切除術,術後1周,右側肢體麻木症狀改善。術後2月複查MRI顯示,胸段脊髓空洞較術前明顯縮小。
發布於 2022-12-28 02:40
0評論
男性,45歲,因“肢體麻木、無力進行性加重7年餘”入院。診斷:C2-5節段椎管內佔位病變性質待查髓內病變可能,神經電生理監測下C2-5髓內佔位內病變探查切除術。術後病理:髓內佔位病變符合成熟性囊性畸胎瘤。
發布於 2022-10-10 09:28
0評論
開放甲狀腺外科手術治療甲狀腺疾病是有效的、安全的,這一點已經被大家所接受,但是開放手術會在頸部皮膚留下不美觀的切口瘢痕帶來永久創傷。自從1980年開始頸部微創外科手術以來,越來越多的外科醫生注意到這種術式,是因為它不僅能減少頸部的切口而且能夠降低創傷的水平。近幾年來,腹腔鏡在腹部外科中的應用已經越來越多地取代了傳統開放手術,在頸部外科領域,紐約外科醫生Gagner於1996年首先利用內鏡完成了甲
發布於 2022-12-01 06:56
0評論
女性,23歲,因“左手麻木2年餘,左上肢無力1年”入院。診斷:C2-5脊髓內佔位病變性質待查,行後正中入路C2-5脊髓內血管母細胞瘤切除術,頸椎椎板還納、鈦板固定。術後病理:符合血管母細胞瘤。術後恢復順利,無併發症。術後7天出院。 
發布於 2022-10-10 09:38
0評論
患者為中年男性,因四肢無力伴麻木數月入院。頸椎MRI提示:延髓及頸髓內多節段強化病灶,影像診斷考慮:星形細胞瘤或室管膜瘤,脫髓鞘病變待排。入院後,安排手術治療(擬施行髓內病變活檢備髓內腫瘤切除+頸椎管減壓內固定術)術中發現:病變為黃色,質地較韌,術中冰凍提示:腫瘤來源,傾向於上皮來源病變。根據病理結果,遂決定沿著腫瘤邊界,進行分離切除。術中腫瘤鏡下全切,因術前有脊髓水腫,C4-5椎板予以切除減壓
發布於 2023-02-03 23:37
0評論
顱咽管瘤主要有三個臨床症狀: (1)、顱內壓力增高引起的頭痛,重時可伴有嘔吐。 (2)、視力減退,可發生一眼或雙眼 (3)、內分泌功能障礙,因垂體的生長激素的缺乏導致兒童生長髮育遲緩,體格矮小但身體各部
發布於 2023-02-21 02:52
0評論
顱內腫瘤發病率在腫瘤中排名第八位,其中以神經上皮性腫瘤、腦膜瘤、神經鞘瘤、神經纖維瘤、生殖細胞瘤和轉移瘤為主,前三者達80%,顱內腫瘤手術治療為首選治療方法,放射治療也是其重要治療方法之一,放射治療目的有三,一是治療、消滅去除腫瘤,主要用於不能手術且對放射治療較敏感腫瘤,如生殖細胞瘤、轉移瘤、部分惡性程度較高的神經上皮性腫瘤;二是用於手術後防止腫瘤復發,神經上皮性腫瘤、腦膜瘤、神經鞘瘤術後大多數
發布於 2022-10-04 21:50
0評論
甲狀腺腫瘤一般採取手術治療。常用的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經過手術治療後,需要定期複查,防止病情反覆和併發症的出現。手術切除一側或全甲狀腺後,應常規補充甲狀腺素,使甲狀腺功能儘量維持正常。對分化型甲狀腺癌,長期補充甲狀腺素,能抑制促甲狀腺激素的分泌,減少腫瘤復發的可能,明顯改善患者的預後。因此隨診過程中應密切注意促甲狀腺激素的水平,最好維持在正常值之下,而其他指標在正常範圍內。
發布於 2023-03-22 22:2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