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07 04:53

  嗜酸性粒細胞由骨髓造血幹細胞分化而來,分化過程受白介素-3(IL-3),白介素-5(IL-5)以及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調控,其中IL-5還對嗜酸性粒細胞成熟後從骨髓中釋放、遷移至組織這一過程發揮調控作用。一旦受到激活,嗜酸性粒細胞可以迅速釋放大量預先合成的炎性介質,包括主要鹼性蛋白(MBP)、嗜酸性粒細胞源性神經毒素(EDN)和嗜酸性陽離子蛋白(ECP),從而在組織引發炎症反應。
  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增高按不同程度分為:輕度(500C1500/mm3),中度(1500C5000/mm3),重度(>5000/mm3)。需要注意的是,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高並不一定代表組織中細胞浸潤程度,此外數量增多並不一定代表細胞活性隨之增強,有研究報道在家族性高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患者血液中增多的嗜酸性粒細胞活性往往不足。
  引發嗜酸性粒細胞增高的常見原因有:
  1、藥物因素。在寄生蟲感染的低流行地區,藥物因素是導致嗜酸性粒細胞增高的最常見原因。發生藥物相關性嗜酸性粒細胞增高後,需要評估用藥必要性、其他藥物替代可行性、終末器官受累情況,病情輕微時並不需要必須停藥。一旦終末器官明顯受累,例如柳氮磺胺吡啶、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引發的嗜酸性粒細胞肺浸潤、急性間質性腎炎,則需要立即終止用藥,並對受累器官進行支持治療。藥物誘導超敏反應綜合徵(DIHS)通常在開始用藥後4-12周出現症狀,即使停止用藥症狀仍可持續數週之久。需要注意的是,引發DIHS的病因並不限於藥物,潛伏病毒(例如人類皰疹病毒6型、7型,EB病毒和鉅細胞病毒)再次激活也可以引發DIHS出現。
  2、過敏疾病。普通過敏性疾病所致嗜酸性粒細胞增高通常不會高於1500/mm3,但是重症特應性皮炎、重症哮喘、鼻息肉病以及變應性支氣管肺麴菌病(ABPA)/變應性支氣管肺真菌病(ABPM)可以造成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增高。
  嗜酸性粒細胞肉芽腫性血管炎,表現為壞死性血管炎和血管外肉芽腫性,可伴有哮喘和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增高,其中40%患者伴ANCA陽性,表現為壞死性腎小球性腎炎,肺出血,多發性單一神經炎;其他ANCA陰性患者表現為更明顯的組織浸潤,例如嗜酸性粒細胞胃炎/腸炎。
  3、感染因素,包括寄生蟲、病毒和真菌。
  組織侵入性寄生蟲感染是世界範圍內引發嗜酸性粒細胞增高的最常見原因。細菌感染通常會導致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降低,所以發現細菌感染伴嗜酸性粒細胞增高需要評估其他原因,比如是否由治療感染的抗生素所致。支氣管上皮細胞病毒感染可以導致多種炎性介質釋放,免疫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中性粒細胞以及肥大細胞)募集後進一步釋放更多炎性介質,產生氣道炎症。兒童呼吸道病毒感染可以導致反覆喘息,有研究顯示嗜酸性粒細胞可以促進呼吸道病毒的清除。因此,如果在呼吸道感染的孩子中檢查發現嗜酸性粒細胞增高,往往提示機體在清除病毒,而不一定是過敏性反應。
  4、腫瘤。腫瘤壞死可以導致嗜酸性粒細胞趨化應答增強,腫瘤細胞擴散也可以導致骨髓中嗜酸性粒細胞產生增多,如果腫瘤本身能產生大量嗜酸性粒細胞蛋白質,例如IL-3、IL-5以及GM-CSF,更可以造成嗜酸性粒細胞增高。另外,髓系和淋巴系血液惡性腫瘤也是嗜酸性粒細胞產生增多的原因。
  5、內分泌因素。愛迪生氏病,腎上腺出血和垂體機能減退等疾病可以導致內源性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的生成減少,從而導致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6、其他疾病。例如風溼性疾病、系統性肥大細胞增多症(高達28%的患者大於650 /mm3)、先天性免疫缺陷(例如重度特應性皮炎伴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增高,往往提示高IgE綜合徵或Omenn綜合徵)
  7、高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
  自1975年以來使用的診斷標準包括:
  (1)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1500/mm3,持續6個月以上,或者在6個月內發生死亡;
  (2)除外其他可能導致嗜酸性粒細胞增高的原因,例如寄生蟲感染、過敏疾病等等;
  (3)出現累及器官的體徵,例如心衰,胃腸功能障礙,中樞神經系統異常,發熱,體重下降等等。隨著醫學認識的進步,2006年診斷標準增加了需要除外的病因:嗜酸性粒細胞胃腸病(EGID),嗜酸性粒細胞肉芽腫性血管炎(EGPA),慢性嗜酸性粒細胞肺炎。進而,考慮到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不能完全代表組織內的浸潤程度,目前使用的診斷標準刪除了“持續6個月以上”,取而代之的是“6個月內至少出現兩次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1500/mm3”。
  嗜酸細胞增多症常用治療藥物為糖皮質激素,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避免發生藥物副作用,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骨質疏鬆症、白內障、青光眼、肌病以及抑鬱症。美國風溼病醫師協會(ACR)推薦給予糖皮質激素長期治療同時:
  (1)補充鈣攝入量1200 mg/日,維生素D攝入量800 IU/日;
  (2)定期進行骨密度掃描檢查;
  (3)對於需要長期用藥(≥3個月)的所有高風險人群、絕經後婦女以及≥ 50歲男性患者應給予二磷酸鹽治療。
  近年來,分子治療手段越來越多,使用抗白介素5、抗白介素5受體α鏈的單抗治療逐漸擴展至支氣管哮喘以外的其他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疾病,例如高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嗜酸性粒細胞肉芽腫性血管炎,並取得了顯著地療效。

與嗜酸細胞增多症有關的疾病有哪些?相關文章
在歐美國家中,嗜酸細胞性食管炎(EoE)是導致兒童餵養障礙、成人吞嚥困難和食物嵌塞的常見疾病。定義及鑑別診斷最初的觀點認為食管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病理學表現形式。然而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有經驗的臨床醫師發現食管嗜酸性粒細胞增多亦可出現於有其他症狀而非反流症狀的患者,且抑酸藥或抗反流治療並不能改善上述患者的臨床症狀或組織學異常,由此推論上述患者所患疾病可能有別於GERD,
發布於 2022-10-03 23:00
0評論
血常規檢查嗜酸細胞(EOS)絕對值>0.5×109/L稱為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大多數嗜酸細胞增高是由於各種身體疾病繼發的反應性增高,常見的原因包括:1、感染(如寄生蟲感染、結核和衣原體感染等);2、藥物(抗驚厥藥、抗生素、磺胺類及抗風溼類藥物等);3、過敏反應(哮喘、過敏性鼻炎和蕁麻疹等);4、結締組織病(類風溼關節炎、硬皮病和結節性多動脈炎等);5、腫瘤性疾病(白血病如AML-M4EO和
發布於 2022-10-08 10:28
0評論
您的位置:疾病百科>疾病>嗜鉻細胞瘤>嗜鉻細胞瘤的檢查 嗜鉻細胞瘤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1.血、尿兒茶酚胺及其代謝物測定 (1)尿中兒茶酚胺、香草基杏仁酸、3-甲氧基腎上腺素(MN)和甲氧基去甲腎上腺素(NMN)及其總和(TMN)均可升高。 (2)血漿兒茶酚胺和DHPG測定:血漿兒茶酚胺值在本病持續或陣發性發作時明顯高於正常。僅反映取血樣即時的血兒茶酚胺水平,故其診斷價值不比發作
發布於 2023-12-12 05:31
0評論
13歲的陳明最近1周總是反覆發熱,體溫經常超過39℃,感覺沒力氣、嗓子痛,吃了不少感冒藥和抗生素都不見好。這幾天陳明還發現自己左耳朵下面出現了一個包塊,好像還越來越大,伴著隱隱的疼。這可把陳明的媽媽急壞了,孩子不會是得了白血病或者淋巴瘤吧?來到醫院,醫生對陳明進行了全面的體檢,發現陳明的咽部明顯充血,而且雙側的扁桃體上都可以見到灰白色的膿苔,左側頸部觸及多個明顯腫大的淋巴結,肝臟和脾臟也稍大。之
發布於 2022-12-20 15:30
0評論
概述 由於現代人們的生活習慣已經開始改變,所以很多的女性面對婦科疾病的侵襲真是防不勝防,一旦發生了這些婦科疾病,就會給病人帶來生活上的負面影響,同時還會給病人的身心上造成巨大的痛苦。女性朋友在平時生活裡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一定要採取各種預防措施來阻止這些可怕的疾病發生。同時要多瞭解一些關於女性養生的知識,那麼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白帶異味與哪些疾病有關? 步驟/方法: 1、 白帶出現異味與
發布於 2023-01-06 01:03
0評論
嗜鉻細胞瘤為起源於神經外胚層嗜鉻組織的腫瘤,主要分泌兒茶酚胺,根據腫瘤是來自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將副神經節瘤分為副交感神經副神經節瘤(包括化學感受器瘤、頸動脈體瘤等)及交感神經副神經節瘤(包括腹膜後、盆腔及縱隔後的副神經節瘤)。某些患者可因長期高血壓致嚴重的心、腦、腎損害或因突發嚴重高血壓而導致危象,危及生命,但如能及時、早期獲得診斷和治療,是一種可治癒的繼發性高血壓病。1、甚麼是嗜鉻細胞瘤?嗜
發布於 2023-03-18 03:26
0評論
嗜鉻細胞瘤的臨床症狀與兒茶酚胺分泌過量有關,表現有高血壓、頭痛、心悸、高代謝狀態、高血糖、多汗等。其常見症狀和體徵如下:一、心血管系統:1、高血壓為本症的主要和特徵性表現,可呈間歇性或持續性發作。典型的陣發性發作常表現為血壓突然升高,可達200~300/130~180mmHg,伴劇烈頭痛,全身大汗淋漓、心悸、心動過速、心律失常,心前區和上腹部緊迫感、疼痛感、焦慮、恐懼或有瀕死感、皮膚蒼白、噁心、
發布於 2023-01-06 08:21
0評論
間質性肺炎病因都和哪些有關? ⑴吸入無機粉塵:二氧化硅、石棉、滑石、銻、鈹、煤、鋁、錫、鐵。 ⑵吸入有機粉塵:黴草塵、蔗塵、蘑菇肺、飼鴿者病、棉塵、合成纖維、電木放射線損傷。 ⑶微生物感染:病毒、細菌、真菌、卡氏肺孢子蟲病、寄生蟲。 ⑷藥物:細胞毒化療藥物、白消胺、環磷酰胺。 ⑸癌性淋巴管炎;肺水腫。 ⑹吸入氣體:氧、二氧化硫、氯、氧化氮、煙塵、脂類、汞蒸氣 病因未明 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又名隱
發布於 2023-04-05 12:53
0評論
(一)寄生蟲感染是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最常見的原因。單細胞的原蟲感染一般不引起嗜酸性粒細胞增高,而多細胞的蠕蟲、吸蟲感染可引起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其增多的程度與蟲體特別是幼蟲侵人組織的數量和範圍相平行。在組織內被包裹的或僅限於腸道腔內的感染(蛔蟲、絛蟲),一般不引起嗜酸性粒細胞增多。但能破壞腸粘膜的寄生蟲(鉤蟲)可使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臨床上對原因不明的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者必須仔細瞭解其生活環境和飲食史
發布於 2024-06-14 04:43
0評論
概述 白血病是一種影響血液及骨髓的惡性腫瘤,而且它的特點是產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細胞,這些白細胞還會在骨髓內聚集,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並且能夠通過血液在全身擴散,導致病人出現貧血、容易出血、感染及器官浸潤等不良的病症,單核細胞增多症,全稱應該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通常表現為發熱、咽炎、淋巴結腫大,有的還會有肝功能損害,所以對於這個大家都要注意。 步驟/方法: 1、 如果單核細胞增多症白血病沒有
發布於 2023-04-20 09:2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