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是西方一種常見病,但近十年,中日韓等東方國家發病率明顯上升,流行病學資料提示國內胃食管反流病發病率約12%,其中約三分之一的病人有明顯的食管損害即反流性食管炎。
胃食管反流病的根本原因是位於食管交界的屏障功能薄弱導致胃酸反流進入食道甚至口腔和呼吸道引起燒心、反流、胸痛以及肺炎哮喘等一系列典型或不典型的症狀,甚至可能最終發展到食道癌。質子泵抑制劑PPI(就是各種拉唑類藥物)的出現給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療帶來革命性的突破,PPI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明顯地抑制胃酸生成,從而大大降低酸的腐蝕作用,能夠顯著地緩解燒心等不適感覺,有利於食管炎的緩解。PPI一出現,立刻改變了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療方案,給眾多的病人帶來福音。
儘管拉唑類藥物應用越來越多,但很多醫生髮現高達30%的病人用了PPI後也沒有明顯地改善反流症狀,也就是說,經過正規的PPI治療8周後燒心反流的症狀如果仍然沒有緩解,就定義為難治性反流性食管炎。此外,長期應用PPI所出現的一些副作用,如抑制胃排空引起消化不良、萎縮性胃炎、胃底腺息肉及肝功能損害等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那麼用PPI也不能控制反流症狀,或者一停藥就復發,或者因為藥物的毒副作用不願長期用藥的病人是否就對反流病無計可施了嗎?
其實早在上世紀初就有外科醫生探索用手術的方式來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經過幾十年的技術改進和經驗總結,外科治療已成為反流病的一個治療選擇,而隨著腹腔鏡技術的引進,手術創傷進一步減小,更使腹腔鏡手術成為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標準治療。
這種手術就叫做腹腔鏡胃底摺疊術,也可以通俗地稱之為抗反流手術。抗反流手術與PPI藥物治療的最大區別在於PPI是針對反流病的標―胃酸,即降低酸度;而抗反流術針對的是反流病的根本―抗反流屏障薄弱,即通過手術在胃食管交界的薄弱處構建一個“圍脖”,從而在根本上堵住了反流的通路。手術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可以同時修補胃食管反流病的“幫兇”食管裂孔疝,實現“一箭雙鵰”。
這樣看來,手術的最大優勢就是從解剖上恢復反流病的薄弱點,進而在病因上治療反流病。而且手術能使胃容積略為縮小,能夠加快胃排空,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狀。此外,手術能夠起到“一勞永逸”的效果,讓病人擺脫長期困擾的“藥罐子”。當然,手術治療的優勢是基於臨床治療結果的分析,國外基於數萬例手術病人的大數據分析表明,長期使用PPI和抗反流手術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總體效果基本相當,而手術對於改善病人生活質量方面略優。
因此,在診斷了胃食管反流病後,病人先應該接受消化內科醫生的建議接受規範的PPI治療。同時,病人也應該瞭解到除了拉唑類藥物,還有一項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利器”―抗反流手術可以選擇,而對於存在食管裂孔疝、食道括約肌明顯薄弱的病人、或是使用PPI效果不佳的病人,手術無疑是更好的選擇。經過充分的病情評估,接受手術治療,有望使您重拾健康,擺脫反流病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