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汙染物品的接觸傳播。典型的臨床症狀是:急起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症狀。一般秋冬季節是其高發期,所引起的併發症和死亡現象非常嚴重。
一、典型症狀
流感起病急:潛伏期為數小時-4天,一般為1-2天;高熱,體溫可達39-40℃,伴畏寒,一般持續2-3天;全身中毒症狀重,如乏力、頭痛、頭暈、全身痠痛;持續時間長,體溫正常後乏力等症狀可持續1~2周;呼吸道其它症狀輕微,常有咽痛,少數有鼻塞、流涕等;少數有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腹瀉、腹痛等。有少數患者以消化道症狀為主要表現。老人、嬰幼兒、有心肺疾病著者或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者患流感後可發展為肺炎。
二、流感病毒分為A、B、C三種:
A型:最常見,可廣泛流行及人畜共患,A型病毒可再分為A1、A2型,並按結構再劃分,例如A型H5N1毒株(香港禽流感病毒)、A型H3N2(1995年在武漢發生)、A型H1N1(1995年在德國發生)等。病毒因不定時的基因突變而衍生新品種。
B型:也會流行,症狀較A型輕,無再分亞型。
C型:主要以散發病例出現;無再分亞型。
三、中醫對“流感”的看法:
中醫學上並沒有病毒這個概念,對於流感或感冒,一律統稱為“外邪入侵”,因為病毒發源地不論是鼻黏膜或呼吸道,都屬臟腑以外,因此稱為“外邪”。中醫按病症的表徵和身體反應分類,大致分“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
風熱感冒症狀:喉痛、發燒、沒胃口、流鼻涕(濃稠、黃綠色)、有濃痰。
風寒感冒症狀:畏寒怕風、疲倦、流清鼻水、沒有食慾。
四、治療方法:
1、一般對症治療:臥床休息,多飲水,給予流質或流質飲食,適宜營養,補充維生素,進食後以溫開水或溫鹽水漱口,保持口鼻清潔,全身症狀明顯時予抗感染治療。
2、早期應用抗病毒治療:
(1)可減少病毒的排毒量,抑制病毒複製,減輕臨床症狀,並防止病毒向下呼吸道蔓延導致肺炎等併發症。
(2)藥物:
①金剛烷胺為M2離子阻斷劑,可阻斷病毒吸附於敏感細胞,抑制病毒複製,對甲型流感有效。發病48h內用藥效果好。用量:成人200mg/天,老人100mg/天,小孩4-5mg/kg/天;用法:分2次口服,療程3-4天;副作用:口乾、頭暈、嗜睡、共濟失調等神經系統症狀。
②甲基金剛烷胺用量:100-200mg/天,用法:分2次口服,其抗病毒活性比金剛烷胺高2-4倍,且神經系統副作用少。
(3)注意事項:孕婦、神經、精神異常、肝腎功能嚴重受損者禁用,且此兩種藥物易發生耐藥。
3、中藥治療:中醫學上有句話:“正氣存內,邪不可幹”,認為若身體強健,便不受外邪(病毒)干擾。但這個理論不適用於流感,流感病毒感染後發病率高達95%,是一種基本無視免疫力的病毒性疾病.中醫常使用的感冒藥物如板藍根和小柴胡等,均不具備對抗病毒(而不是細菌)的功能。
4、辨證治療
流感一症,分為外感和內傷兩種。
外感:是感受外來邪氣,客於肺經,閉其清道,肺氣不得下降,其人必定流清涕、發熱、惡風、惡寒、頭疼身痛等情形。法宜宣散,如桂枝湯、麻黃湯、葛根湯之類。
內傷:由於腎陽衰而陰寒內生,腎絡通於肺,心肺之陽不足,不能統攝津液,而流清鼻涕,患者必定沒有外感的足徵,多睏倦無神,或噴嚏不休,或兩腳冰冷,法宜扶陽,如四逆湯、白通湯、封髓丹、麻黃附子細辛湯、薑桂湯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