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23 16:46

  手足癬是日常皮膚科門診中最常見的疾病,也是難以根治的皮膚病之一。春夏之際有時人們常常為腳趾瘙癢而感到尷尬,秋冬之時又有人為自己手足皸裂而痛苦不堪。
  手足癬如何形成,為何難治

  春夏季節氣候潮溼、悶熱,尤其在南方,加之有些患者手足部多汗,或經常穿透氣性差的鞋襪,或手足接觸水後不注意及時擦乾,以致皮膚癬菌生長侵犯手足掌及掌側、指(趾)間、足底、足跟引起的淺部真菌感染性疾病,而且具有一定的傳染性。
  隨著廣譜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普遍應用,真菌感染的發病率日益增加。而引起手足癬的皮膚癬菌種類又很多,目前臨床上應用的西藥抗真菌藥物,均存在著療效低、易耐藥、毒性大等缺點。所以臨床上常見的手足癬常易復發難以根治。
  手足癬臨床表現及分型
  通常手足癬於春夏季節發病增多,症狀較重,以丘疹、水皰、糜爛為主;於秋冬季節症狀緩解減輕,以脫屑、增厚、皸裂為主。發病部位於手足掌及掌側、指(趾)間、足緣、足底、足跟。根據皮損表現可歸納為三個類型:

1、丘疹水皰型:主要表現為足底、手掌、指側出現深在性米粒大小水皰,不易破裂,皰液透明,數日後吸收、乾涸。有時因搔抓水皰破潰而糜爛。瘙癢劇烈。

2、浸漬糜爛型:主要表現為趾(指)間皮膚浸漬發白、糜爛,邊緣清楚,去除浸漬的表皮留下潮溼的鮮紅新生皮膚。

3、鱗屑角化型:主要表現為以脫屑或角化過度為主,夏季水皰脫屑,到秋冬乾燥時則皮膚開裂疼痛難忍甚則出血。

臨床上雖然分成三型,但三型常同時存在,而以某一型較為顯著。
  手足癬的中醫認識
  中醫認為手足癬是由於外感溼熱、蟲毒之邪凝聚肌膚,則見丘皰疹、小水皰、浸漬糜爛,溼熱蟲毒,疫行相染。日久溼毒不化,氣血失暢,內而傷陰,血虛風燥以致肌膚失養而成脫屑、粗糙、皸裂。
  通常認為在夏季應用中藥浸泡防治手足癬,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是因為盛夏之際,俗稱“伏天”是一年中人體陽氣最旺之時,人體為適應外界氣溫,全身毛孔開洩,此時應用中藥浸泡使藥物透達皮膚深處,藥物的作用充分發揮,溼熱之邪得以發散,氣血疏暢,肌膚得以濡養,乃致秋冬季節肌膚能保持滋潤。由此可見在夏季治療手足癬的同時,還能防治手足癬在冬季延續轉型或復發,體現了我國傳統中醫藥療法中“冬病夏治”的預防醫學特色。
  手足癬“驗方”受青睞
  1、取土槿皮、蛇床子、百部等適量,浸泡於2000毫升米醋或白醋中。置於陰涼之處,七天後去渣取藥液。然後每日浸泡患病的手足半小時,十天為一療程。
  2、取皂角、花椒各一兩放入一斤白醋內,浸泡一天後,再用來浸泡手足,每晚臨睡前泡二十分鐘,連續治療七天。
  3、取藿香、黃精、大黃等適量加入1公斤米醋5-7天后取浸出液,每天浸泡1小時。十天一療程。
  4、選用單味中藥白鳳仙花100克,加水煎煮,冷卻後加等量的食用醋,每日浸泡患病的手足半小時,二週為一療程。
  手足癬的中醫辨證施治
  治療手足癬,還必須注意對不同類型的應選用不同劑型的外用藥對症治療,同時配合內服中藥有利於增加和鞏固療效。

比如丘疹水皰型多為風溼蘊膚,內服以祛風利溼,清熱殺蟲。常用中藥為黃芩、黃柏、苦參、地膚子、白鮮皮、澤瀉、車前子、土茯苓等。中成藥有祛風利溼合劑消風散、四妙丸和萆Z滲溼飲等。

浸漬糜爛型多為溼熱毒聚,內服以清熱解毒,燥溼止癢。常用中藥為黃芩、黃柏、蒲公英、地膚子、金銀花、紫花地丁、百部等。中成藥有解溼熱合劑、清熱解毒合劑、龍膽瀉肝飲等。

鱗屑角化型多為血虛風燥,內服以養血潤燥,祛風殺蟲。常用中藥為當歸、何首烏、雞血藤、刺蒺藜、百部等。中成藥有當歸止癢合劑、潤燥止癢膠囊等。
  由此可見,伏天中藥浸泡治療手足癬在治癒當令疾病同時還可防治冬季皸裂的發生。它不僅體現了我國傳統中醫藥療法中“冬病夏治”的預防醫學一大特色,而且在臨床上已取得了確切療效,給病人帶來了巨大福音。

冬日皸裂苦,何不求三伏相關文章
早在清朝初期張璐的《張氏醫通》中即有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塗法防止哮喘復發的記載。 三伏灸是我國傳統醫學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療法,與現代預防醫學有異曲同工之處。具體做法是,通過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根據所要預防的疾病,在對應穴位貼上中藥,以達到灸治的效果。 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規定,即初伏、中伏、末伏。“三伏”是指三個農曆節日,古醫書載,伏日必是庚,庚屬金,與肺相配,祖國醫學認為,寒來暑往
發布於 2024-04-15 02:26
0評論
“三伏灸”利用的是“冬病夏治”的理論,在夏天治療冬天好發的疾病,起到預防和減少發病的作用。 為甚麼要選在三伏天貼藥呢?很多人不理解,三伏天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天氣最炎熱的日子,這時皮膚腠理開洩,新陳代謝旺盛,此時貼三伏灸,藥性最容易作用於穴位經絡,效果自然更好。 工具/原料 艾柱、生薑、打火機 方法/步驟 1呼吸系統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慢性咳嗽、經常感冒等。三伏灸針對此類疾
發布於 2024-04-15 02:46
0評論
概述 大家整天面對著手機,所以眼睛疲倦是很常見的眼部不適症狀了。眼睛疲勞的原因與眼淚的分泌是有很大的關係的。這要引起大家的重視的,建議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倍保護我們的眼睛,最好是在日常飲食中加入營養眼睛的食物是最好的選擇。還有就是充足的睡眠也是消除我們眼睛疲倦的最佳方法之一的。那麼告別冬日眼睛乾澀的方法有甚麼呢?分析一下。 步驟/方法: 1、 如果大家覺得眼睛出現乾澀的話,建議可以選擇護眼之必需
發布於 2023-03-07 17:50
0評論
手足皸裂性溼疹是冬季常見病、多發病,可達數月甚則數年不愈,四季均裂。臨床觀察,雖是皸裂,但皮損與症狀卻截然不同,有的反覆起水皰,癢感劇烈。有的起水皰較少,以乾燥皸裂為主。另有除皸裂外,伴灼熱癢感。總之,本病病因比較複雜,但如按皮損表現,結合症狀進行辨證分型治療,可收佳效。 溼熱蘊結型症見皮膚皸裂,膚色潮紅,內有較多粟粒至高梁粒大丘皰疹,或有少許黏液滲出,邊緣不清,觸之皮損灼熱,癢感劇烈。口苦口渴
發布於 2022-12-28 05:09
0評論
冬病夏治是傳統中醫按照自然界變化對人體的影響,推算出氣血運行在每個節氣的變化,並依此制定出傳統的治療方法。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由於夏季陽氣旺盛,人體陽氣也達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膚腠理開洩,選取穴位敷貼,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能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灶,所以在夏季治療冬病,往往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按慣例,小孩、老人和年輕白領是伏貼的三大主要人群。其中孩子最多,絕大多數是患呼吸系統
發布於 2023-08-01 00:19
0評論
至牽拉時會出現裂口、出血,而且暴露的部位為多發區。 中醫外科預防皸裂的方法可在洗手、腳時少用鹼性過強的肥皂,每次洗手或腳後,要立即用毛巾擦淨水滴,並在好發部位擦些凡士林、植物油或用一份蜂蜜、二份水調均勻後塗抹。病情較輕者,可在睡前用熱水浸泡後,局部塗一層雪花膏或30%的甘油。裂口較大者,可用醫用膠布貼敷,幾天後即可癒合,此法簡單有效,惟一不足是易復發。 預防皸裂也可用中藥白芨打粉,調香麻油塗擦,
發布於 2023-05-30 22:53
0評論
皸裂是手、足部皮膚由於各種原因所致的皮膚乾燥和線狀裂隙的一種疾病。本病是為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多見於老年人及婦女。因經常受機械性或化學性物質的刺激,加之冬季氣候寒冷,皮下汗腺分泌減少,經常摩擦,皮膚失潤乾燥,皮膚角質增厚,失去彈性,故當手足運動時極易發生皸裂。 發生皸裂跟乾燥有關,跟職業也有關。有的人可能每天都要洗衣做飯,要接觸一些脂溶性或鹼性物質,手腳皮膚往往因缺少滋潤而乾裂,嚴重者皸裂可至深部
發布於 2024-03-25 02:58
0評論
靜脈曲張是常見病,該病進展緩慢,早期僅表現為靜脈彎曲突出或小腿痠脹不適,但隨著疾病的進展可逐步出現“抽筋”、瘙癢、疼痛、皮炎、色素、血栓、破裂出血等併發症,最終可形成難愈的潰瘍,俗稱“老爛腳”。冬日氣候乾冷、血粘度增高,更容易發生併發症。在靜脈疾病門診工作中經常可見因冬日護理保養治療不當而引起嚴重後果。誤區一:皮膚癢癢“抓撓燙”靜脈曲張可引起皮膚炎症或皮膚敏感性增高,加上冬日皮膚乾燥,往往會出現
發布於 2023-03-07 03:36
0評論
正值三伏酷暑,也到了手足癬發病的高發期,但亦是治療手足癬的好時節。手足癬是一種常見真菌性皮膚病,在潮溼炎熱的春夏季節裡,多汗而容易導致真菌繁殖侵襲皮膚髮生手足癬,如果未及時治療,至冬季往往使手足部皮膚出現乾燥皸裂,甚至出血疼痛,就是老百姓俗稱的鵝掌瘋。一般多以抗真菌的西醫藥物外塗治療,但易反覆發作。在三伏夏季應用中藥浸泡防治手足癬是中醫的一大特色。盛夏之際,人體皮膚毛孔開洩,易使藥液透達皮膚深處
發布於 2023-02-01 11:27
0評論
冬病夏治三伏貼三伏貼的貼敷原理是於夏季三伏日,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根據中醫“天人相應”的觀念,此事人體的陽氣也最旺盛,經絡氣血流注也最旺盛。此時採用一些生薑、白芥子等辛溫的藥物,貼在疾病相應的穴位上,兩陽相合,能夠很好地治療一些反覆發作性及過敏性疾病,以達祛病保健的作用,以呼吸系統疾病的療效更佳。經專家組研究證明,該療法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對治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
發布於 2023-08-01 00:3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