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痛常見於中老年人,是指發生於一側頭部、面部、下頜以及牙床周圍的由三叉神經所支配區域的疼痛。
典型的三叉神經痛表現為陣發性、短暫的疼痛發作,每次發作持續時間由數秒到幾分鐘,疼痛劇烈,無法忍受,疼痛呈電灼、針刺、刀割、撕裂樣等,發作時可伴有面部肌肉抽搐,口角牽向一側;疼痛多發生於單側,絕不擴散至中線,沿三叉神經分佈區常有觸發點(扳機點),如上下唇、口角、牙齒、舌、頰部,可在洗臉、刷牙、飲水、說話、剃鬚時誘發,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
選擇治療方法,首先需要明瞭三叉神經痛的發病機制。
三叉神經起源於人體腦幹的中腦、橋腦,三叉神經分為2個部分,大部分功能是負責顏面部、頭部的感覺,包括疼痛覺、觸覺,面部的本體感覺(即感覺面部是自己的),還有舌頭前三分之二的感覺。
隨著年齡的增加,走形在腦內的血管迂曲、移位,較粗的血管如小腦上動脈、小腦前下動脈與三叉神經貼緊並壓迫三叉神經,動脈的波動長期衝擊三叉神經,導致三叉神經出現脫髓鞘病變(神經外面的皮破損),使得三叉神經內部的神經傳導出現紊亂,進而發生三叉神經痛。
因此,要治療三叉神經痛的根本在於將這些壓迫神經的血管移開並在血管和神經之間插入醫用的墊片(TEFLON),讓三叉神經徹底脫離血管的壓迫。這種治療方法就叫微血管減壓,是一種治本的方法。
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術是一種微創手術,它不同於常規的開顱手術,微創操作減少甚至可以避免給病人帶來併發症。手術中在高清晰在顯微鏡下將壓迫神經的責任血管移開,然後包裹受損的神經,隔絕了神經與血管的接觸,手術後患者的疼痛症狀立刻消失。手術時間更短,幾乎不損傷病人的神經與血管,且術後併發症更少。配備高清晰顯微鏡、16道電生理監護儀、神經導航、動力系統、顯微器械等國際一流設備,開展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術2000餘例,有效率高達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