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進行性、侵襲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出現進行性關節破壞,晚期可致關節畸形,致殘率較高,3年致殘率75%。患病率0.33%-1.0%,我國患者500萬。
提到關節炎,大家習慣於聯想到是老年性疾病。類風溼關節炎並非老年人的專利,30-50歲為發病高峰,很多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就是20-30歲的年輕人。本病女性多發,男女比例約為1:4。民間多認為風溼就是受了風寒、潮溼等導致,但是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病因不明,不單單是因為環境的寒冷、潮溼引起,與感染、內分泌、遺傳等多種因素相關。
類風溼關節炎常見的表現:早期可出現關節的腫痛、晨僵,以小關節為主,如手指、手腕、足趾等關節,一部分患者還可以累及顳頜關節,出現進食、咀嚼困難。如果不經過正規的治療,晚期可以出現關節畸形,甚至殘疾,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工作。另外還有一部分患者可以出現關節外的表現,如類風溼結節、血管炎、臟器損害(肺、神經系統、腎臟等)、貧血、體重減輕、低熱等。化驗檢查可以出現類風溼因子、抗環瓜氨酸抗體陽性,血沉、C反應蛋白升高,關節X線、MR、超聲等出現異常表現。
並非所有的類風溼關節炎患者都出現類風溼因子陽性,也並非出現類風溼因子陽性就一定是類風溼關節炎,部分正常人,尤其是老年人可以出現低滴度陽性,還要結合臨床症狀和關節影像學檢查來進行判斷。
類風溼關節炎目前還沒有特效的根治方法。治療目的主要是減輕患者關節腫痛,晨僵等症狀,控制疾病進展,防止或減少關節骨破壞,促進關節功能修復。強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所以一旦確診類風溼關節炎這個疾病,就要早期尋求正規系統的治療,不可盲目相信所謂的偏方、秘方等。而且講究個體化治療,雖然同樣是類風溼關節炎,針對不同的患者病情,其治療方案也不一定完全相同,所以也不可照搬其他患者的治療方案。
類風溼關節炎的急性期提倡臥床休息,減少病變關節活動等。恢復期注意關節功能鍛鍊,還可以配合物理治療。還要注意加強營養,及時治療體內慢性感染、避免受涼、受潮,避免加重病情或者導致病情復發。
藥物治療包括消炎止痛藥、控制病情藥物、激素、中藥等。一定要在專科醫生的醫囑指導下使用,在治療過程中,還要注意定期複查,根據複查的結果來評價治療方案的療效以及是否有不良反應發生,來決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一般一個月左右要複查血尿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等,3個月左右複查肝腎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