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28 09:56

  妊娠合併糖尿病包括孕前糖尿病 (pre-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PGDM) 和妊娠期糖尿病,GDM),PGDM 可能在孕前已確診或在妊娠期首次被診斷。隨著糖尿病發病率日益升高,以及篩查診斷受到廣泛重視,妊娠合併糖尿病患者不斷增多。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與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妊娠合併糖尿病協作組曾於 2007 年制訂了我國《妊娠合併糖尿病臨床診斷與治療推薦指南草案)》[簡稱指南 ( 草案)],在指導臨床處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與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妊娠合併糖尿病協作組現對指南 (草案) 進行了修改,制訂了《妊娠合併糖尿病診治指南》(簡稱本指南)。
  主要參考了我國現行的 GDM 診斷標準、國際妊娠合併糖尿病研究組(IADPSG)、國際糖尿病聯盟
  以及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吲制訂的妊娠合併糖尿病指南,並參照國內、外臨床研究的大量循證醫學證據。本指南推薦的證據分級見表 1。

  診斷
  多年來,針對 GDM 的診斷方法和標準一直存在爭議。為此,2001 年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 的支持下,進行了一項全球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即“高血糖與不良妊娠結局,HAPO)”研究。
  根據這一研究結果,IADPSG 在 2010 年提出了 GDM 診斷的新標準,美國糖尿病學會,ADA) 在 2011 年對 GDM 的診斷標準進行了更新,WHO 在 2013 年也制訂出妊娠期高血糖的診斷標準。
  同時,研究表明,妊娠期輕度高血糖的嚴格管理可顯著改善母兒結局(A 級證據)。因此,本指南推薦採用國際和國內推薦的新 GDM 診斷標準。
  一、
  符合以下 2 項中任意一項者,可確診為 PGDM。
  1、妊娠前已確診為糖尿病的患者。
  2、妊娠前未進行過血糖檢查的孕婦,尤其存在糖尿病高危因素者,首次產前檢查時需明確是否存在糖尿病,妊娠期血糖升高達到以下任何一項標準應診斷為。
  空腹血漿葡萄糖 (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7.0mmol/L(126mg/dl)。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服糖後
  血糖≥11.1mmol/L(200mg/dl)。
  伴有典型的高血糖症狀或高血糖危象,同時隨機血糖≥11.1mmol/L(200mg/dl)。
  糖化血紅蛋白 (glycohemoglobin,HbAlc)≥6.5%[採用美國國家糖化血紅蛋白標準化項目,NGSP)/糖尿病控制與併發症試驗,DCCT) 標化的方法,但不推薦妊娠期常規用 HbAlc 進行糖尿病篩查。
  高危因素包括肥胖 (尤其是重度肥胖)、一級親屬患 2 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史或巨大兒分娩史、多囊卵巢綜合徵、妊娠早期空腹尿糖反覆陽性等。
  二、
  指妊娠期發生的糖代謝異常,妊娠期首次發現且血糖升高已經達到糖尿病標準,應將其診斷為 PGDM 而非 GDM。GDM 診斷方法和標準如下:
  1、推薦醫療機構對所有尚未被診斷為 PGDM 或 GDM 的孕婦,在妊娠 24~28 周以及 28 周後首次就診時行 OGTT。
  方法:OGTT 前禁食至少 8 h,試驗前連續 3d 正常飲食,即每日進食碳水化合物不少於 150g,檢查期間靜坐、禁菸。
  檢查時,5min 內口服含 75g 葡萄糖的液體 300ml,分別抽取孕婦服糖前及服糖後 1、2 h 的靜脈血
  從開始飲用葡萄糖水計算時間),放人含有氟化鈉的試管中,採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血糖水平。
  的診斷標準:服糖前及服糖後 1、2h,3 項血糖值應分別低於
    2、10.0、8.5mmol/L(92、180、153mg/dl)。任何一項血糖值達到或超過上述標準即診斷為 GDM。
  3、孕婦具有 GDM 高危因素或者醫療資源缺乏地區,建議妊娠 24―28 周首先檢查 FPG。FPG≥5.1 mmol/L,可以直接診斷 GDM,不必行;FPG<4.4mmol/L(80mg/dl),發生 GDM 可能性極小,可以暫時不行 OGTT。FPG≥4.4mmol/L 且<5.1mmol/L 時,應儘早行 OGTT。
  4、孕婦具有 GDM 高危因素,首次 OGTT 結果正常,必要時可在妊娠晚期重複 OGTT。
  5、妊娠早、中期隨孕周增加 FPG 水平逐漸下降,尤以妊娠早期下降明顯,因而,妊娠早期 FPG 水平不能作為 GDM 的診斷依據。
  6、未定期檢查者,如果首次就診時間在妊娠 28 周以後,建議首次就診時或就診後儘早行 OGTT 或 FPG 檢查。
  妊娠期監測
  一、孕婦血糖監測
  1、血糖監測方法:
  自我血糖監測,SMBG):採用微量血糖儀自行測定毛細血管全血血糖水平。新診斷的高血糖孕婦、血糖控制不良或不穩定者以及妊娠期應用胰島素治療者,應每日監測血糖,包括三餐前 30min、三餐後 2h 和夜間血糖。
  血糖控制穩定者,每週應至少行血糖輪廓試驗 1 次,根據血糖監測結果及時調整胰島素用量;不需要胰島素治療的 GDM 孕婦,在隨診時建議每週至少監測
  次全天血糖,包括末梢空腹血糖 (fasting blood glucose,FBG) 及三餐後 2h 末梢血糖共 4 次。
  連續動態血糖監測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可用於血糖控制不理想的
  或血糖明顯異常而需要加用胰島素的 GDM 孕婦。大多數 GDM 孕婦並不需要 CGMS,不主張將 CGMS 作為臨床常規監測糖尿病孕婦血糖的手段。
  .妊娠期血糖控制目標:GDM 患者妊娠期血糖應控制在餐前及餐後 2h 血糖值分別≤5.3、6、120mg/d1),特殊情況下可測餐後 1h 血糖≤7.8mmol/L(140mg/dL);夜間血糖;妊娠期 HbAlc 宜<5.5%。
  患者妊娠期血糖控制應達到下述目標:妊娠早期血糖控制勿過於嚴格,以防低血糖發生;妊娠期餐前、夜問血糖及 FPG 宜控制在5.6mmol/L(60~99mg/dl),餐後峰值血糖 5.6~7.1mmol/L(100~129mg/dl),HbAlc<6.0%。
  無論 GDM 或 PGDM,經過飲食和運動管理,妊娠期血糖達不到上述標準時,應及時加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物進一步控制血糖。
  2、HbAlc 水平的測定:HbAlc 反映取血前 2~3 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可作為評估糖尿病長期控制情況的良好指標,多用於
  初次評估。應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孕婦,推薦每 2 個月檢測 1 次。
  3、尿酮體的監測:尿酮體有助於及時發現孕婦碳水化合物或能量攝取的不足,也是早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的一項敏感指標,孕婦出現不明原因噁心、嘔吐、乏力等不適或者血糖控制不理想時應及時監測尿酮體。
  4、尿糖的監測:由於妊娠期間尿糖陽性並不能真正反映孕婦的血糖水平,不建議將尿糖作為妊娠期常規監測手段。
  二、孕婦併發症的監測
  1、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監測:每次妊娠期檢查時應監測孕婦的血壓及尿蛋白,一旦發現併發子癇前期,按子癇前期原則處理。
  2、羊水過多及其併發症的監測:注意孕婦的宮高曲線及子宮張力,如宮高增長過快,或子宮張力增大,及時行 B 超檢查,瞭解羊水量。
  3、DKA 症狀的監測:妊娠期出現不明原因噁心、嘔吐、乏力、頭痛甚至昏迷者,注意檢查血糖和尿酮體水平,必要時行血氣分析,明確診斷。
  4、感染的監測:注意孕婦有無白帶增多、外陰瘙癢、尿急、尿頻、尿痛等表現,定期行尿常規檢測。
  5、甲狀腺功能監測:必要時行甲狀腺功能檢測,瞭解孕婦的甲狀腺功能。
  6、其他併發症的監測:糖尿病伴有微血管病變合併妊娠者應在妊娠早、中、晚期 3 個階段分別進行腎功能、眼底檢查和血脂的檢測。
  三、胎兒監測
  1、胎兒發育的監測:在妊娠中期應用超聲對胎兒進行產前篩查。妊娠早期血糖未得到控制的孕婦,尤其要注意應用超聲檢查胎兒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臟的發育,有條件者推薦行胎兒超聲心動圖檢查。
  2、胎兒生長速度的監測:妊娠晚期應每 4~6 周進行 1 次超聲檢查,監測胎兒發育,尤其注意監測胎兒腹圍和羊水量的變化等。
  3、胎兒宮內發育狀況的評價:妊娠晚期孕婦應注意監測胎動。需要應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物者,應自妊娠 32 周起,每週行 1 次無應激試驗NST)。可疑胎兒生長受限時尤其應嚴密監測。
  4、促胎兒肺成熟:妊娠期血糖控制不滿意以及需要提前終止妊娠者,應在計劃終止妊娠前
  5、促胎兒肺成熟。有條件者行羊膜腔穿刺術抽取羊水瞭解胎兒肺成熟度,同時羊膜腔內注射地塞米松
  6、或採取肌內注射方式,但後者使用後應監測孕婦血糖變化。
  諮詢與治療
  一、妊娠前
  一) 一般建議
  建議所有計劃妊娠的糖尿病、糖耐量受損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 或空腹血糖受損,IFG;即糖尿病前期) 的婦女,進行妊娠前諮詢。
  有 GDM 史者再次妊娠時發生 GDM 的可能性為 30%~50%,因此,產後 1 年以上計劃妊娠者,最好在計劃妊娠前行 OGTT,或至少在妊娠早期行。如血糖正常,也仍需在妊娠 24~28 周再行 OGTT(B 級證據)。
  糖尿病患者應瞭解妊娠可能對病情的影響。妊娠前及妊娠期需積極控制血糖,除高血糖外,早孕反應 (如晨起噁心引起的攝食異常也可能增加低血糖的發生風險。糖尿病患者需在計劃妊娠前評價是否存在併發症,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diabetic retinopathy,DR)、糖尿病腎病,DN)、神經病變和心血管疾病等。已存在糖尿病慢性併發症者,妊娠期症狀可能加重,需在妊娠期檢查時重新評價。
  二) 糖尿病併發症的評價
  1、DR:糖尿病患者計劃妊娠或明確妊娠時應進行一次眼科檢查,並評價可能加重或促使 DR 進展的危險因素。有適應證時,如增殖性 DR,採取激光治療可減少
  病變加重的危險。
  妊娠期應密切隨訪眼底變化,直至產後 1 年 (B 級證據)。妊娠前及妊娠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避免病情發展。
  2、DN:妊娠可造成輕度 DN 患者暫時 | 生腎功能減退。腎功能不全對胎兒的發育有不良影響;較嚴重的腎功能不全患者
  血清肌酐>265umol/l),或肌酐清除率<50ml/(min?1.73m2) 時,妊娠可對部分患者的腎功能造成永久性損害。
  因此,不建議這部分患者妊娠。DN 腎功能正常者,如果妊娠期血糖控制理想,對腎功能影響較小。
  3、糖尿病的其他併發症:糖尿病神經相關病變包括胃輕癱、尿瀦留及體位性低血壓等,可進一步增加妊娠期間糖尿病管理的難度。
  如潛在的心血管疾病未被發現和處理,妊娠可增加患者的死亡風險,應在妊娠前仔細檢查心血管疾病證據並予以處理。計劃妊娠的糖尿病婦女的心功能應達到能夠耐受運動試驗的水平。
  三) 妊娠前藥物的合理應用
  婦女妊娠前應停用妊娠期禁忌藥物,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ACEI) 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等。
  如果妊娠前應用 ACEI 治療 DN,一旦發現妊娠,應立即停用。產前諮詢時應告知患者,妊娠前或妊娠期停用 ACEI 後蛋白尿可能會明顯加重。
  1、糖尿病合併慢性高血壓的孕婦,妊娠期血壓控制目標為收縮壓 110-129mmHg(1mmHg=0.133kPa),舒張壓。現有證據表明,妊娠早期應用拉貝洛爾、鈣離子通道阻滯劑等藥物,均不明顯增加胎兒致畸風險,可在妊娠前以及妊娠期應用。
  類藥物在妊娠早期應用,不增加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風險,但妊娠中及晚期禁忌使用 ACEI 及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 (E 級證據)。
  2、糖尿病患者妊娠前和妊娠早期應補充含葉酸的多種維生素。
  3、應用二甲雙胍的 T2DM 患者,需考慮藥物的可能益處或不良反應。如果患者願意,可在醫師指導下繼續應用。
  四) 妊娠前血糖控制
  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孕婦妊娠早期流產及胎兒畸形發生風險明顯增加,妊娠前後理想的血糖控制可顯著降低上述風險,但目前尚無確切降低上述風險的血糖閾值標準。計劃妊娠的糖尿病患者應儘量控制血糖,使
  <6.5%,使用胰島素者 HbAlc 可<7%(B 級證據)。
  二、妊娠期
  一) 醫學營養治療
  醫學營養治療的目的是使糖尿病孕婦的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保證孕婦和胎兒的合理營養攝入,減少母兒併發症的發生。2005 年以來的 2 項隨機對照試驗為
  營養治療和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一旦確診 GDM,應立即對患者進行醫學營養治療和運動指導,並進行如何監測血糖的教育等。醫學營養治療和運動指導後,FPG 及餐後
  血糖仍異常者,推薦及時應用胰島素。
  二) 營養攝人量推薦
  1、每日攝人總能量:應根據不同妊娠前體質量和妊娠期的體質量增長速度而定。見表
  。雖然需要控制糖尿病孕婦每日攝入的總能量,但應避免能量限制過度,妊娠早期應保證不低於 1500 kcal/d(1kcal=4.184kJ),妊娠晚期不低於碳水化合物攝人不足可能導致酮症的發生,對孕婦和胎兒都會產生不利影響。
  2、碳水化合物:推薦飲食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佔總能量的 50%~60%為宜,每日碳水化合物不低於
  對維持妊娠期血糖正常更為合適。應儘量避免食用蔗糖等精製糖,等量碳水化合物食物選擇時可優先選擇低血糖指數食物。
  無論採用碳水化合物計算法、食品交換份法或經驗估算法,監測碳水化合物的攝人量是血糖控制達標的關鍵策略級證據)。當僅考慮碳水化合物總量時,血糖指數和血糖負荷可能更有助於血糖控制 (B 級證據)。
  3、蛋白質:推薦飲食蛋白質攝人量佔總能量的 15%~20%為宜,以滿足孕婦妊娠期生理調節及胎兒生長髮育之需。
  脂肪:推薦飲食脂肪攝人量佔總能量的20%~30%為宜。但應適當限制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如動物油脂、紅肉類、椰奶、全脂奶製品等,糖尿病孕婦飽和脂肪酸攝人量不應超過總攝人能量的 7%級證據);而單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山茶油等,應占脂肪供能的 1/3 以上。
  減少反式脂肪酸攝人量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 (A 級證據),故糖尿病孕婦應減少反式脂肪酸的攝人量 (B 級證據)。
  4、膳食纖維:是不產生能量的多糖。水果中的果膠、海帶、紫菜中的藻膠、某些豆類中的胍膠和魔芋粉等具有控制餐後血糖上升程度、改善葡萄糖耐量和降低血膽固醇的作用。
  推薦每日攝人量 25~30g。飲食中可多選用富含膳食纖維的燕麥片、蕎麥麵等粗雜糧,以及新鮮蔬菜、水果、藻類食物等。
  5、維生素及礦物質:妊娠期鐵、葉酸和維生素 D 的需要量增加了 1 倍,鈣、磷、硫胺素、維生素 B6 的需要量增加20%~50%,鋅、核黃素的需要量增加了 20%~25%,維生素 A、B12、C、硒、鉀、生物素、煙酸和每日總能量的需要量增加了 18%左右。
  因此,建議妊娠期有計劃地增加富含維生素 B6、鈣、鉀、鐵、鋅、銅的食物,如瘦肉、家禽、魚、蝦、奶製品、新鮮水果和蔬菜等。
  6、非營養性甜味劑的使用:ADA 建議只有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批准的非營養性甜味劑孕婦才可以使用,並適度推薦。
  目前,相關研究非常有限(E 級證據)。美國 FDA 批准的 5 種非營養性甜味劑分別是乙酰磺胺酸鉀、阿斯巴甜、紐甜、食用糖精和三氯蔗糖。
  三) 餐次的合理安排
  少量多餐、定時定量進餐對血糖控制非常重要。早、中、晚三餐的能量應控制在每日攝入總能量的 10%~15%、30%、30%,每次加餐的能量可以佔
  %~10%,有助於防止餐前過度飢餓。
  醫學營養治療過程應與胰島素應用密切配合,防止發生低血糖。膳食計劃必須實現個體化,應根據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經濟條件和受教育程度進行合理的膳食安排和相應的營養教育。
  四)GDM 的運動療法
  1、運動治療的作用:運動療法可降低妊娠期基礎胰島素抵抗,是 GDM 的綜合治療措施之一,每餐 30min 後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對母兒無不良影響。
  2、運動治療的方法:選擇一種低至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 (又稱耐力運動),主要指由機體大肌肉群參加的持續性運動。步行是常用的簡單有氧運動。
  3、運動的時間:可自 10min 開始,逐步延長至 30min,其中可穿插必要的間歇,建議餐後運動。
  4、運動的頻率:適宜的頻率為 3~4 次 / 周。
  5、運動治療的注意事項:
  運動前行心電圖檢查以排除心臟疾患,並需確認是否存在大血管和微血管的併發症。
  運動療法的禁忌證:
  型糖尿病合併妊娠、心臟病、視網膜病變、多胎妊娠、宮頸機能不全、先兆早產或流產、胎兒生長受限、前置胎盤、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等。
  防止低血糖反應和延遲性低血糖:進食 30min 後再運動,每次運動時間控制在 30~40min,運動後休息。血糖水平<3.3mmol/L 或>13.9mmol/L 者停止運動。運動時應隨身攜帶餅乾或糖果,有低血糖徵兆時可及時食用。
  運動期間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腹痛、陰道流血或流水、憋氣、頭暈眼花、嚴重頭痛、胸痛、肌無力等。
  避免清晨空腹未注射胰島素之前進行運動。
  五) 胰島素治療
  1、常用的胰島素製劑及其特點:
  超短效人胰島素類似物:門冬胰島素已被我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批准可用於妊娠期。其特點是起效迅速,藥效維持時間短。具有最強或最佳的降低餐後血糖的作用,不易發生低血糖,用於控制餐後血糖水平。
  短效胰島素:其特點是起效快,劑量易於調整,可皮下、肌內和靜脈注射使用。靜脈注射胰島素後能使血糖迅速下降,半衰期 5-6min,故可用於搶救。
  中效胰島素:是含有魚精蛋白、短效胰島素和鋅離子的混懸液,只能皮下注射而不能靜脈使用。
  注射後必須在組織中蛋白酶的分解作用下,將胰島素與魚精蛋白分離,釋放出胰島素再發揮生物學效應。其特點是起效慢,藥效持續時間長,其降低血糖的強度弱於短效胰島素。
  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地特胰島素也已經被 SFDA 批准應用於妊娠期,可用於控制夜間血糖和餐前血糖。妊娠期各種常用的胰島素製劑及其作用特點見表
  。

  2、胰島素應用時機:糖尿病孕婦經飲食治療 3~5d 後,測定 24h 的末梢血糖 (血糖輪廓試驗),包括夜間血糖、三餐前 30min 及三餐後
  血糖及尿酮體。
  如果空腹或餐前血糖≥5.3mmol/L(95mg/dl),或餐後
  血糖≥6.7mmol/L(120mg/d1),或調整飲食後出現飢餓性酮症,增加熱量攝人後血糖又超過妊娠期標準者,應及時加用胰島素治療。
  3、胰島素治療方案:最符合生理要求的胰島素治療方案為:基礎胰島素聯合餐前超短效或短效胰島素。基礎胰島素的替代作用可持續24h,而餐前胰島素起效快,持續時間短,有利於控制餐後血糖。應根據血糖監測結果,選擇個體化的胰島素治療方案。
  基礎胰島素治療:選擇中效胰島素睡前皮下注射,適用於空腹血糖高的孕婦;睡前注射中效胰島素後空腹血糖已經達標但晚餐前血糖控制不佳者,可選擇早餐前和睡前注射,或者睡前注射長效胰島素。
  餐前超短效或短效胰島素治療:餐後血糖升高的孕婦,進餐時或餐前 30min 注射超短效或短效人胰島素。
  胰島素聯合治療:中效胰島素和超短效或短效胰島素聯合,是目前應用最普遍的一種方法,即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島素,睡前注射中效胰島素。由於妊娠期餐後血糖升高顯著,一般不推薦常規應用預混胰島素。
  4、妊娠期胰島素應用的注意事項:
  胰島素初始使用應從小劑量開始,0.3~O.8U/(kg?d)。每天計劃應用的胰島素總量應分配到三餐前使用,分配原則是早餐前最多,中餐前最少,晚餐前用量居中。每次調整後觀察。
  判斷療效,每次以增減 2―4u 或不超過胰島素每天用量的 20%為宜,直至達到血糖控制目標。
  胰島素治療期間清晨或空腹高血糖的處理:夜間胰島素作用不足、黎明現象和 Somogyi 現象均可導致高血糖的發生。前
  種情況必須在睡前增加中效胰島素用量,而出現 Somogyi 現象時應減少睡前中效胰島素的用量。
  妊娠過程中機體對胰島素需求的變化:妊娠中、晚期對胰島素需要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妊娠 32~36 周胰島素需要量達高峰,妊娠
  周後稍下降,應根據個體血糖監測結果,不斷調整胰島素用量。
  六) 口服降糖藥在 GDM 孕婦中的應用大多數 GDM 孕婦通過生活方式的干預即可使血糖達標,不能達標的
  孕婦應首先推薦應用胰島素控制血糖。
  目前,口服降糖藥物二甲雙胍和格列本脲在 GDM 孕婦中應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斷被證實。但我國尚缺乏相關研究,且這
  種口服降糖藥均未納入我國妊娠期治療糖尿病的註冊適應證。
  但考慮對於胰島素用量較大或拒絕應用胰島素的孕婦,應用上述口服降糖藥物的潛在風險遠遠小於未控制的妊娠期高血糖本身對胎兒的危害。因此,在知情同意的基礎上,部分
  孕婦可慎用。口服降糖藥的分類及其特點見表 4。

  1、格列本脲:是臨床應用最廣泛的治療 GDM 的口服降糖藥,作用靶器官為胰腺,99%以蛋白結合形式存在,極少通過胎盤屏障。
  目前臨床研究顯示,妊娠中、晚期
  孕婦應用格列本脲與胰島素治療相比,療效一致,但前者使用方便,且價格便宜。但用藥後發生子癇前期和新生兒黃疸需光療的風險升高,少部分孕婦有噁心、頭痛及低血糖反應。
  2、二甲雙胍:可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目前的資料顯示,妊娠早期應用對胎兒無致畸性,在多囊卵巢綜合徵的治療過程中對早期妊娠的維持有重要作用。由於該藥可以透過胎盤屏障,妊娠中晚期應用對胎兒的遠期安全性尚有待證實。
  三、分娩時機及方式
  一) 分娩時機
  1、無需胰島素治療而血糖控制達標的 GDM 孕婦,如無母兒併發症,在嚴密監測下可待預產期,到預產期仍未臨產者,可引產終止妊娠。
  2、PGDM 及胰島素治療的 GDM 孕婦,如血糖控制良好且無母兒併發症,在嚴密監測下,妊娠
  周後可終止妊娠;血糖控制不滿意或出現母兒併發症,應及時收入院觀察,根據病情決定終止妊娠時機。
  3、糖尿病伴發微血管病變或既往有不良產史者,需嚴密監護,終止妊娠時機應個體化。
  二) 分娩方式
  糖尿病本身不是剖宮產指徵。決定陰道分娩者,應制定分娩計劃,產程中密切監測孕婦的血糖、宮縮、胎心率變化,避免產程過長。擇期剖宮產的手術指徵為糖尿病伴嚴重微血管病變,或其他產科指徵。
  妊娠期血糖控制不好、胎兒偏大 (尤其估計胎兒體質量≥4250 g 者) 或既往有死胎、死產史者,應適當放寬剖宮產指徵。
  特殊情況下的處理
  一、分娩期及圍手術期胰島素的使用原則
  1、使用原則:手術前後、產程中、產後非正常飲食期間應停用所有皮下注射胰島素,改用胰島素靜脈滴注,以避免出現高血糖或低血糖。
  應給孕產婦提供足夠的葡萄糖,以滿足基礎代謝需要和應激狀態下的能量消耗;供給胰島素,防止
  的發生、控制高血糖、利於葡萄糖的利用;保持適當血容量和電解質代謝平衡。
  2、產程中或手術前的檢查:必須檢測血糖、尿酮體水平。擇期手術還需檢查電解質、血氣分析和肝腎功能。
  3、胰島素使用方法:每 1-2 小時監測 1 次血糖,根據血糖值維持小劑量胰島素靜脈滴注。妊娠期應用胰島素控制血糖者計劃分娩時,引產前
  睡前正常使用中效胰島素;引產當日停用早餐前胰島素,並給予 0.9%氯化鈉注射液靜脈內滴注。
  正式臨產或血糖水平<3.9 mmol/L 時,將靜脈滴注的 0.9%氯化鈉注射液改為 5%葡萄糖、乳酸林格液,並以 100的速度滴注,以維持血糖水平在 5.6mmol/L(100mg/d1)。
  如血糖水平>5.6mmol/L,則採用 5%葡萄糖液加短效胰島素,按 1~4U/h 的速度靜脈滴注。血糖水平採用快速血糖儀每小時監測,用於調整胰島素或葡萄糖輸液的速度。也可按照表 5 的方法調控血糖。

  二、妊娠合併 DKA 的處理
  1、妊娠合併
  的臨床表現及診斷:噁心、嘔吐、乏力、口渴、多飲、多尿,少數伴有腹痛;皮膚黏膜乾燥、眼球下陷、呼氣有酮臭味,病情嚴重者出現意識障礙或昏迷。
  實驗室檢查顯示高血糖>13.9mmol/L(250mg/dl)、尿酮體陽性、血
  <7.35、二氧化碳結合力<13.8mmol/L、血酮體>5mmol/L、電解質紊亂。
  2、發病誘因:妊娠期間漏診、未及時診斷或治療的糖尿病;胰島素治療不規範;飲食控制不合理;產程中和手術前後應激狀態;合併感染;使用糖皮質激素等。
  3、治療原則:給予胰島素降低血糖、糾正代謝和電解質紊亂、改善循環、去除誘因。
  4、治療具體步驟及注意事項:
  血糖過高者 (>16.6mmol/L),先予胰島素 0.2-0.4u/kg 一次性靜脈注射。
  胰島素持續靜脈滴注:0.9%氯化鈉注射液 + 胰島素,按胰島素 0.1U/(kg?h) 或 4~6U/h 的速度輸入。
  監測血糖:從使用胰島素開始每小時監測 1 次血糖,根據血糖下降情況進行調整,要求平均每小時血糖下降 3.9或超過靜脈滴注前血糖水平的 30%。達不到此標準者,可能存在胰島素抵抗,應將胰島素用量加倍。
  當血糖降至 13.9mmol/L 時,將 0.9%氯化鈉注射液改為 5%葡萄糖液或葡萄糖鹽水,每 2.4 克葡萄糖加入 1U 胰島素,直至血糖、尿酮體陰性、並可平穩過渡到餐前皮下注射治療時停止補液。
  注意事項:補液原則先快後慢、先鹽後糖;注意出人量平衡。開始靜脈胰島素治療且患者有尿後要及時補鉀,避免出現嚴重低血鉀。
  當 pH<7.1、二氧化碳結合力<10mmol/L、HCO3-<10mmol/L 時可補鹼,一般用 5%NaHCO3- 100ml+ 注射用水以 200ml/h 的速度靜脈滴注,至 pH≥7.2 或二氧化碳結合力>15mmol/L 時停止補鹼。
  三、產後處理
  1、產後胰島素的應用:產後血糖控制目標以及胰島素應用,參照非妊娠期血糖控制標準。
  妊娠期應用胰島素的產婦剖宮產術後禁食或未能恢復正常飲食期間,予靜脈輸液,胰島素與葡萄糖比例為
  2、同時監測血糖水平及尿酮體,根據監測結果決定是否應用並調整胰島素用量。
  妊娠期應用胰島素者,一旦恢復正常飲食,應及時行血糖監測,血糖水平顯著異常者,應用胰島素皮下注射,根據血糖水平調整劑量,所需胰島素的劑量一般較妊娠期明顯減少。
  妊娠期無需胰島素治療的 GDM 產婦,產後可恢復正常飲食,但應避免高糖及高脂飲食。
  3、產後複查:產後 FPG 反覆≥7.0 mmol/L,應視為 PGDM,建議轉內分泌專科治療。
  4、鼓勵母乳餵養:產後母乳餵養可減少產婦胰島素的應用,且子代發生糖尿病的風險下降。
  5、新生兒處理:(1) 新生兒出生後易發生低血糖,嚴密監測其血糖變化可及時發現低血糖。建議新生兒出生後 30min 內行末梢血糖檢測。
  新生兒均按高危兒處理,注意保暖和吸氧等。(3) 提早喂糖水、開奶,必要時以 10%葡萄糖液緩慢靜脈滴注。(4) 常規檢查血紅蛋白、血鉀、血鈣及鎂、膽紅素。
  密切注意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的發生。
  孕婦的產後隨訪
  孕婦及其子代均是糖尿病患病的高危人群。薈萃分析結果顯示,GDM 患者產後患 T2DM 的相對危險度是%CI:4.79~11.51)。
  美國糖尿病預防項目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DPP) 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可以使有
  史的婦女發生糖尿病的比例減少 50%以上。
  因此,現有的關於 GDM 診斷治療標準都對產後隨訪問題進行了規範。推薦所有 GDM 婦女在產後 6~12 周進行隨訪(E 級證據)。
  產後隨訪時應向產婦講解產後隨訪的意義;指導其改變生活方式、合理飲食及適當運動,鼓勵母乳餵養。
  隨訪時建議進行身高、體質量、體質指數、腰圍及臀圍的測定,同時瞭解產後血糖的恢復情況,建議所有 GDM 婦女產後行 OGTT,測定空腹及服糖後
  血糖水平,並按照 2014 年 ADA 的標準明確有無糖代謝異常及其種類,見表 6。
  有條件者建議檢測血脂及胰島素水平,至少每 3 年進行 1 次隨訪 (E 級證據)。

  建議對糖尿病患者的子代進行隨訪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導,可進行身長、體質量、頭圍、腹圍的測定,必要時檢測血壓及血糖。

妊娠合併糖尿病如何診治?相關文章
1妊娠合併糖尿病患者一般形成巨大兒:這與妊娠合併糖尿病發生在妊娠的中晚期有關係,因為此時胎兒器官已經形成,基本上對器官不會造成影響,能夠影響的主要是過度發育,從而形成巨大兒。 2妊娠合併糖尿病患者也可使胎兒的死亡率增高:根據研究顯示,孕婦的血糖水平升高柯可使胎兒的死亡率增高。正因為如此詩意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嚴格地控制血糖,並在隨時加強監測胎兒,胎兒死亡率也是可以減低的。 3妊娠合併糖尿病患者
發布於 2023-04-23 04:32
0評論
概述 共濟失調型的腦癱是一個比較炎症的疾病的,而且孩子會有比較明顯的手定向力較差的症狀的了,而且如果要做指鼻試驗的時候,其實也是比較難以完成的,而且孩子連普普通通的跟脛膝試驗,其實也會是很困難呢的,是難以完成。孩子往往會有說話聲音震顫的症狀,而且孩子往往會伴有面部表情淡漠的症狀,孩子往往還會有面部肌肉較僵硬的症狀。妊娠合併糖尿病怎麼導致腦癱呢? 步驟/方法: 1、 妊娠合併糖尿病其實真的會導
發布於 2024-04-26 23:51
0評論
妊娠是女性所經歷的一個特殊生理過程,通常指從受孕至分娩,全程為280天,如以28天為一個妊娠月,全程為10個妊娠月或40周。女性在妊娠過程中體內的一些激素會有較大的變化。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目前中國的發病率在10%左右。發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20-40歲的年青2型糖尿病也不少見,另外還有一部分1型糖尿病患者。這些患者很多都面臨結婚生育的問題。一部分人可能妊娠前就診斷糖尿病。另一部
發布於 2022-10-12 10:38
0評論
妊娠糖尿病的治療手段目前分為飲食治療和胰島素治療。一旦被確診為妊娠糖尿病,飲食控制是最先使用的治療方式。但是,讓很多人誤解的是,飲食控制就是少吃或不吃,尤其是澱粉類食物。這樣的結果往往是血糖看起來暫時下降了,但是寶寶的營養得不到保證,因此會帶來其他的營養問題。因此,飲食治療不是盲目地少吃或不吃某些食物,而是應該在營養科醫生的指導下根據每個孕婦的具體情況科學合理地調節飲食結構,改善飲食數量,目的是
發布於 2023-02-04 02:37
0評論
       妊娠合併病毒性肝炎是產科常見的傳染病,對母嬰的影響均較大,日益受到重視,特別是近年來國內外有關病毒性肝炎的研究進展深入,從而使該病對母嬰的影響,如母嬰垂直傳播、母嬰死亡以及母乳餵養等方面更受到關注。妊娠合併病毒性肝炎的發病率約為0.025%~0.08%,而妊娠晚期的發病率較高。 妊娠合併肝炎的主要特點: 1、主要證狀有畏寒、發熱、噁心、嘔吐等,特別是妊娠是期的消化道症狀更為明顯。
發布於 2023-08-03 22:05
0評論
1.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婦發生流產、早產和死胎的概率無鬧於正常的孕婦。2.妊娠糖尿病患者出現羊水過多的概率為10%—30%,其原因可能是胎兒的血糖水平增高,導致其出現滲透性利尿,從而引起孕婦的羊水過多。在臨床上,羊水驟增可導致孕婦的心肺功能異常。3.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會明顯下降,且容易出現合併感染,常見此類感染有泌尿系統感染和黴菌性陰道炎。4.妊娠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血管壁增厚和宮腔狹窄的情況,故此
發布於 2023-05-08 05:02
0評論
1、妊娠合併血小板減少的病因及診斷妊娠合併血小板減少可由多種疾病引起,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脾功能亢進、系統性紅斑狼瘡、重度妊高徵先兆子癇、HIV感染、藥物誘發、瀰漫性血管內溶血、血栓性血小板減低以及溶血性尿毒症等。孕前已有病史者,常明確診斷為妊娠合併症。此類患者應在疾病穩定或緩解後妊娠,在妊娠期仍需嚴密觀察病情變化,一旦發現病情惡化,隨時調整治療方案。孕期發病的血
發布於 2023-01-28 14:02
0評論
我國婦女妊娠合併結核病常見,結核病可以累及全身各個臟器。妊娠合併結核病時抗結核病藥物治療有其特殊性,現對其藥物治療的原則和方法介紹如下。一、原則妊娠期活動性結核病的治療仍以化療為主,化療中應特別注意合理選擇抗結核藥物,以保證胎兒安全,避免對胎兒的生理功能和發育造成損害或影響。目前認為妊娠合併結核病與一般結核病治療原則是相似的,即必須遵循早期、聯合、規則、適量和全程的原則。二、藥物治療1、治療活動
發布於 2023-02-08 17:07
0評論
孕育生命總是在充滿美好和期待,280天過程彰顯了孕媽的偉大。看著胎寶寶一天天的成長,孕媽喜悅的心情更是無法言表。但孕期也是女性心理和生理都急劇變化的階段,這些“新常態”固然寶寶成長的必要條件,卻又暗含了疾病的風險。這其中就包括妊娠合併闌尾炎。闌尾炎是常見的疾病,很多老白姓都說闌尾炎如稻子――割了便好。但是當闌尾炎摻和到妊娠期,事兒就不是沒那麼簡單了。急性闌尾炎是妊娠期最常見的外科合併症,孕婦的發
發布於 2022-10-20 20:54
0評論
妊娠期間,孕婦很容易發生心臟等,這會影響胎兒的發育,還會影響女性的身體健康,甚至危及到女性的生命,那麼,為甚麼會有妊娠合併心臟病呢?下面小編具體為大家介紹下為甚麼會有妊娠合併心臟病? 妊娠合併心臟的原因 妊娠期間,孕婦體內發生一系列變化,增加了心血管系統的負擔。在正常情況下,心臟通過代償可以承受,但若心臟功能因孕婦已患有心臟病而有所減退時,額外負擔可能造成心臟功能的進一步減退,甚至引起心衰,威脅
發布於 2023-07-07 19:0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