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28 12:36

  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心內科在科主任李毅剛教授的帶領下,3個小時成功實施了三例經皮左心耳封堵術。這三例患者均為房顫患者,由於無法長期口服抗凝藥物,接受了經皮左心耳封堵術。我院引入微創技術,導入直徑2-3釐米的封堵器,堵住容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的左心耳,避免了房顫患者發生腦卒中的風險。三例患者手術均在一小時左右完成,所有病人術後均無需長期口服抗凝藥物。這一術式目前在國內只有少數醫院可以開展。
  據李毅剛教授介紹,房顫是最常見的老年性心律失常,在普通人群中的發病率為0.5%-1.5%.我國約有800萬名房顫患者。房顫病人的中風風險較一般人高五倍,口服抗凝藥物能有效預防房顫患者發生缺血性惱卒中,但我國近七成的患者沒有服用抗凝藥物。因為抗凝藥藥理作用受許多因素影響,需頻繁抽血監測,而且大約21%~28%的患者會因為出血而停藥,尤其是年齡較大、曾有出血病史、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出血的風險更高,還有部分患者對抗凝藥物過敏。
  李教授介紹說,左心耳位於左心房,血流緩慢,房顫患者左心耳內血液容易瘀滯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脫落,隨血流到腦部,即會阻塞腦血管引起中風。研究數據顯示,超過87%的中風是緣於血栓栓塞;而在非瓣膜性房顫患者中,超過90%的血栓形成起源於左心耳。故採用微創技術安置左心耳封堵器,使血栓無法脫落,是房顫患者預防中風的較好辦法,對於抗凝禁忌的患者尤為適用。經皮左心耳封堵術面世已10餘年,其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國外已經被多項臨床試驗結果所證實。由於採用微創技術,術後次日患者即可起床活動,手術時間較短,對於老年人來說也很安全,是目前具有良好臨床應用前景的一項新技術。

經皮左心耳封堵術是怎樣的?相關文章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即心房不協調的亂顫,它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在普通人群中的發病率為0.5%至1.5%.許多心臟病都可以引起房顫,比如冠心病、風心病、心肌炎以及心衰等。中國是房顫第一患病大國,目前約有800萬人罹患房顫。房顫的危害不能忽視,房顫時心房喪失收縮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內淤滯而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後可隨著血液至全身各處,導致腦栓塞(腦卒中)、肢體動脈栓塞(嚴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腦卒中是房
發布於 2023-02-28 12:21
0評論
除了應用口服藥之外,目前,是不是有手術也可以達到預防腦卒中的效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李毅剛教授認為,目前導管消融雖已成為藥物無效的症狀性房顫的一線治療,但其成功率差強人意,尤其在遠期療效方面。因此,華法林迄今仍然是臨床房顫抗栓治療的主要措施,但華法林治療安全窗窄,需頻繁監測凝血功能,導致患者服藥依從性差。新型抗凝藥如達比加群等則因價格昂貴、遠期療效和副作用不確定而僅在相當有限的人群中
發布於 2023-02-28 12:11
0評論
近日,上海新華醫院心內科李毅剛主任的團隊成功實施一例經卵圓孔特大左心耳封堵術。患者李先生現年53歲,三年多前開始莫名出現心慌不適,有時還有些胸悶,診斷為房顫,休息以後會慢慢好轉。當時他也沒有重視,直到最近症狀加重才來就診。據李先生的主診醫師馮向飛副主任醫師介紹,患者為慢性心房顫動,心臟明顯擴大。李先生在術前準備時檢查發現特大左心耳直徑3.3cm,左心耳內血流瘀滯。同時,醫生在進行心彩超檢查時還發
發布於 2023-02-28 12:26
0評論
室間隔缺損是先天性心臟病中發病率最高的心內畸形,而治療的方法主要是體外循環下直視修補術,心臟停跳缺血故手術創傷大,同時由於非正常循環灌注對肺臟、肝臟、腎臟及神經系統影響較大術後併發症較多,多數病人不願意接受。我八一兒童醫院心臟外科不斷探索,鑽研臨床,吸收學習國內外先心病治療的的新技術,開展了經胸超聲胸前小切口非體外循環下治療室間隔缺損的新技術,此項技術在我國尚處於起步階段。因治療過程中,操作醫生
發布於 2022-12-06 01:26
0評論
最新一期《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誌》刊發了由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醫師分會牽頭組織專家撰寫的經胸微創室間隔缺損封堵術中國共識(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誌2011年9月第27卷第9期,516-518)。共識認為,室間隔缺損(VSD)是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約佔先心病總數的20%。目前主要有兩種治療方法:一是體外循環(CPB)輔助下外科手術修補;二經皮導管介入封堵。近年來,國內外學者融合傳統外科技術和心導管介
發布於 2022-09-25 06:25
0評論
為甚麼房顫患者最怕血栓?房顫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普通人群中房顫發病率為0.5%-1.3%,隨年齡增長,其發病率逐漸升高,80歲以上人群房顫發病率達10%以上。房顫最主要的危害是導致心臟內血栓形成,血栓脫落後可導致腦中風、臟器栓塞及外周血管栓塞等併發症。其中,腦中風為房顫最常見、危害最大的併發症。房顫患者隨訪研究顯示,5年中風的發生率高達20%。中風後一年死亡率達30%。且房顫導致腦中
發布於 2023-01-25 18:02
0評論
我院心內,外科於今年5月在國內率先聯合開展併成功為一名37歲男性二尖瓣置換術後瓣周漏患者實施經胸小切口穿刺導管封堵治療。該患者曾診斷風溼性心臟病於17年前行主動脈瓣和二尖瓣置換術,術後一度症狀改善,但是最近半年來再次出現夜間呼吸困難,活動後乏力。經檢查心臟彩超提示二尖瓣機械瓣瓣周漏並導致心腔內血液重度返流,左心腔擴大。一般傳統再次開胸置換人工瓣或者行瓣膜修補創傷大,手術風險高,而介入堵閉瓣周漏又
發布於 2023-02-06 08:27
0評論
共識認為“室間隔缺損(VSD)是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約佔先心病總數的20%。目前主要有兩種治療方法:一是體外循環(CPB)輔助下外科手術修補,二經皮導管介入封堵。近年,國內外學者融合傳統外科技術和心導管介入治療的技術特點,探索了在食管超聲引導下、應用改良的封堵器和輸送系統、經胸微創封堵VSD技術。該技術一方面避免了體外循環手術創傷和潛在併發症,另一方面又避免放射線輻射以及嬰幼兒患者年齡和體重的
發布於 2022-09-25 06:27
0評論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最常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它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與生命安全。房顫對人類的最大危害是易發生腦梗塞,醫學上稱為“卒中”。在發生卒中的人群中,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有房顫病史。因此對於房顫患者,預防卒中的工作刻不容緩。目前預防房顫卒中的主要措施仍是口服抗凝藥物。既往曾試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藥物。但經臨床試驗發現,這類藥物預防卒中的效果有限,但卻增加出血的風險。現在最有效的藥物仍然是
發布於 2023-03-22 13:31
0評論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醫學院新華醫院李毅剛教授團隊於2014年08月17日完成首批左心耳封堵手術。3小時成功完成了3例患者左心耳封堵手術。房顫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其在普通人群中的發病率至少為1%,但是其中慢性房顫的患者症狀多數較輕微,易於被忽視,可其潛在風險仍較高:一是使患者總體死亡率升高;二是會導致患者心臟逐漸擴大和心力衰竭;三是慢性房顫血栓栓塞併發症明顯增高。非瓣膜病房顫患者,其腦梗塞
發布於 2023-02-28 12:4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