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手術治療主要措施有:
1. 子宮按摩或壓迫;
2. 應用宮縮劑,縮宮素、卡貝縮宮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甲酯栓等;
3.止血藥物;
4. 糾正貧血、DIC。
手術治療:子宮收縮乏力的相關手術治療是產科醫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每次技能培訓的重點,手術治療主要措施有:
1、宮腔填塞術:
宮腔紗條填塞法:行宮腔填塞術時術者一手固定宮底,一手持卵圓鉗填塞紗條,應自宮底開始逐漸填塞不留死腔以避免宮腔積血,下段伸出宮頸口以方便術後取出陰道內紗布。針對兇險性前置胎盤也可以只填塞子宮下段,宮體以強有力的宮縮劑讓其收縮止血。
宮腔水囊壓迫法:除紗條填塞外還有宮腔水囊填塞。其優點為水囊可以按照宮腔大小及形態加入適量生理鹽水,除壓迫止血的作用外,還可以起到宮腔引流的作用以避免宮腔積血,此外還可以準確記錄宮腔出血量。水囊可以在術中經腹放置,也可以術後經陰道放置。水囊或紗條放置24~48 h後取出,注意預防感染。
宮腔填塞術後應密切觀察出血量、子宮底高度、生命體徵變化等,動態監測血紅蛋白、凝血功能狀況,以避免宮腔積血。
2、局部縫合術 局部“8”字“U”字縫合止血法:在剖宮產術中可以將視野內所有活動性出血點進行8字、U字縫合止血;子宮前壁下段行全層貫穿縫合,後壁胎盤附著活動出血處行粘肌層縫合。
3、血管結紮術 盆腔血管結紮法:包括供應子宮動脈結紮和髂內動脈結紮,子宮動脈結紮術尤其適用於剖宮產術中子宮收縮乏力或胎盤因素的出血,或子宮切口撕裂而局部止血困難者。子宮動脈結紮縫合位置選擇子宮下段橫切口下方2-3cm處,必要時可下推膀胱,以避免損傷膀胱和輸尿管。將子宮向對側牽拉,摸清子宮動脈上行支位置,於距宮旁2cm處宮壁進針,旁邊闊韌帶無血管區出針,打結。對側同法處理。如縫扎效果不佳,可於第一針下發3cm的位置再次縫合第二針。髂內動脈結紮術適用於子宮頸或盆地滲血,子宮頸或闊韌帶出血、腹膜後血腫、保守治療無效的產後出血,結紮前後需準確辨認髂外動脈和股動脈。
4、子宮壓迫縫合術 子宮壓迫縫合術:最常用的是B-Lynch縫合,取出子宮,下推膀胱,助手應持續雙手壓迫子宮,於子宮切口下方3cm距宮旁3cm處進針,切口上方3cm距宮旁4cm處出針,縫線於距宮角4cm繞過宮底部,子宮後壁與前壁對應處由左側進針穿透宮腔,右側出針,再繞至前壁,對側同樣縫合,於子宮切口下方拉緊縫線,打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