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生,關節的軟骨逐漸退化,細胞的彈性減小,骨關節在不知不覺中被磨損,尤其是活動量大的頸、腰、膝關節、足跟,損傷的關節軟骨在沒有血管供給營養時,就很難修復。這時在關節軟骨的周圍血液循環比較旺盛,就會出現代償性軟骨增長。因有時其增生形成狀象口唇或象鳥嘴等,故叫做唇狀突起或骨贅。骨贅的組織學檢查,完全為正常組織無任何病理改變,所以稱之為老年性退行性關節病,又稱骨關節病。此即為骨質增生的前身,時間久了,增生的軟骨又被鈣化,這就是骨質增生,也叫骨刺。
事實上,生了骨刺並不可怕,因為骨刺不見得一定會產生症狀,要看是否有壓迫到神經根或是脊椎,如果沒有的話就不會有甚麼讓人不適的症狀產生。相反的,如果骨刺剛好壓迫到附近的神經根或是壓迫到脊椎,就可能會有身體僵硬不能靈活彎身、疼痛、紅腫、麻痺、關節變形、肌肉無力等症狀。
人體脊椎在長時間反覆使用下很容易發生退化情形,由於年紀的關係,中老年人較一般年輕人容易長骨刺。不過,隨著生活工作型態改變,像一些必須久坐、久站, 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或是姿勢不正確及反覆使用某個關節的工作族群,如家庭主婦、老師、金融工作者、計算機族、工廠作業員等等,都可能因為過度使用及使用不 當,造成關節部位的骨骼與軟組織過度磨損。因此,骨刺可以說是每個人都可能發生。
人體的關節活動久了也容易發生病變。骨疣一般好發於活動較頻仍的關節,由於這些關節長時間反覆使用,因此很容易發生磨損與退化的現象。而身體容易誘發骨刺生長的地方包括頸椎、腰椎、膝關節、腳跟,另外,手指跟手肘也是骨刺容易發生的部位。
骨疣會引起跟骨痛、頸胸腰椎狹窄症、退化性膝關節炎等併發症,這些併發症會導致患者生活上的不適,甚至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輕微的併發症狀,可以休息、藥物或是遵循復健師的建議,做一些物理治療來緩解症狀。現在醫學早就認識到,骨刺本身並不可怕,導致的局部炎症才是問題的主要癥結所在,只要消除了局部的炎症,就算骨刺很大,也不至於引起嚴重疼痛、和功能受限。所以,很多膝關節、肩關節等骨刺,在新華醫院疼痛科可以進行骨刺周圍的神經阻滯治療,消除局部炎症,修復神經,減少骨刺的進一步增生,是目前較為先進的治療手段之一。同時輔以營養關節、潤滑關節的藥物,多數能夠減緩骨刺的生長,消除疼痛和改善功能。
骨刺的認識誤區
錯誤認識1、關節腫痛是骨刺“刺扎”引起的
一些人望文生義,以為骨刺是骨端如鐵釘、竹刺樣物深深地扎入組織,這是錯誤的。只有當骨質增生長期刺激,在骨刺周圍產生了無菌性炎症,才會引起疼痛等症狀。
錯誤認識2、骨刺越大關節腫痛越厲害
臨床上常可看到有些患者雙膝都長了骨刺,一側骨刺很大,疼痛卻很輕,甚至毫無疼痛;另一側骨刺雖小,卻疼得厲害。這是因為大骨刺並沒有在骨刺周圍引發無菌性炎症,而小骨刺卻引發了。所以骨刺的大小與疼痛的程度並無直接關係。
錯誤認識3、多鍛鍊就不長骨刺
這種認識只講對了一半。有實驗表明,長期超負荷運動或勞作,不僅可加重關節面的磨損,而且還對關節產生高應力,刺激骨的再塑形,促使骨刺形成和軟骨下骨硬化加快,加重軟骨的退變。而另一方面,適當、正確的運動和勞動方式卻可以預防或治療骨性關節炎。因此,運動和勞動是一把雙刃劍。
錯誤認識4、特效藥能消除骨刺
骨刺成分和正常骨組織一樣,有些吹噓能溶解或除掉骨刺的所謂特效藥,純屬子虛烏有。骨刺雖無法消除,但炎症卻是可以消退的。只要消除了炎症,也就解除了疼痛。因此,治療骨質增生的關鍵不是消除骨刺,是在於是否“永久”消除由於骨刺引起的炎症。
錯誤認識5、手術治療勝過保守治療
手術雖可切除骨刺,但應僅限於極少數壓迫神經、血管、脊髓,造成嚴重功能障礙,經保守治療無效的骨刺。因為手術本身也是一種外傷,對一些病人會造成無菌性炎症,甚至刺激骨質增生得更快。高達40%的病人,在15年之後會復發骨刺。所以,手術切除並不一定能斷根.在目前的醫療水平條件下,除了手術,其他任何藥物和方法都不能除掉已經生成的骨刺,因此,病人切莫過分相信廣告宣傳。還要說明一點,並不是所有骨刺都需要手術切除,只有當骨刺壓迫神經、血管而引起功能障礙時,才考慮手術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