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ADHD是一種“複雜的多基因遺傳病”,絕對不像我們在中學課本里學的“色盲”那樣簡單。也就是說,ADHD的發病不是由單個基因決定的,而是與多個基因的異常有關,並且,遺傳的作用還受到環境因素的制約。因此,是在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導致了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這就是ADHD發病機制的複雜所在。
有研究發現,ADHD患者同父母的兄弟姐妹中,ADHD患病率為50%,而異父母的兄弟姐妹中患病率僅為14%。對雙胞胎的研究發現,如果是同卵(核基因一致),其中一個患病,另一個的患病率高達100%,而異卵雙胞胎的患病率則要低得多。由此可見,基因對於ADHD的發病有著很明顯的影響。而關於寄養的調查研究則進一步確診了基因的作用:患兒的同胞兄弟姐妹寄養於環境相似的其他人家裡,結果,患兒的堂兄弟姐妹22人中僅2人發病,而同胞兄弟姐妹19人中就有9人發病。
這些都說明,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具有明顯的家族性。目前普遍的觀點認為ADHD的遺傳度為0.7-0.8,也就是說,在ADHD的發病中,遺傳起到了70%-80%的作用,而環境因素的作用只佔20%。當然,這是對於整個ADHD群體的概括,具體到每個ADHD兒童時,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
遺傳和環境實際上是內因和外因的關係。遺傳,更確切地說是基因,它是每個人固定攜帶的生物信息,是從父母親那裡繼承而來的“內因”。當某個個體存在ADHD的致病基因時,基因所編碼生產的蛋白質就可能出現異常,而這種異常功能則可能會導致ADHD的種種症狀表現。那麼,是否個體有了ADHD基因,就一定會發病嗎?不一定,這個時候環境因素的重要性就逐漸體現出來。環境因素就是“外因”,它涵蓋的範圍很廣,包括家庭的教養方式,親子關係,老師的教育方式,甚至大氣環境等等。良好的環境因素可以抑制ADHD基因的作用,而不良的環境因素則會促進ADHD基因的作用。所以當孩子得了ADHD時,千萬不要因為它具備遺傳因素而擔心無法好轉,要知道,孩子生活和學習的環境因素同樣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