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07 03:06

  假性動脈瘤指動脈瘤的瘤壁由纖維組織構成,不具備動脈的內膜、中膜、外膜三層結構,常由動脈壁破裂後局部形成的血腫機化吸收而成,表現為動脈旁的一個或多個與動脈相通的腔隙,血流在收縮期經動脈進入瘤體,舒張期返流入動脈,呈現出血流往復的特徵。股動脈由於位置表淺而被用做介入手術操作的首選穿刺部位,同時也是血管外傷的常見部位,因此也是假性動脈瘤發生率最高的部位。

  醫原性損傷是股動脈假性動脈瘤發生最常見的原因,不同的醫學中心報道的經股動脈介入治療後假性動脈瘤的發生率不等,一般在0.05~0.5%。近年來由於吸毒人員增加,由於動脈注射毒品造成的假性動脈瘤在臨床也會遇到,這種動脈瘤常合併有感染或血栓形成。火器傷造成的股動脈動脈瘤在和平時期並不多見,這種動脈瘤常合併有動靜脈瘻。筆者還遇到一例特發性感染性股動脈囊狀動脈瘤,因患者無外傷史,而腔內治療後亦無病理檢查,是否為假性動脈瘤未能定論,但因為臨床表現與治療方法和假性動脈瘤類似,因此一併在此討論。

  股動脈假性動脈瘤主要表現未腹股溝區搏動性腫塊,如出現在動脈穿刺或外傷之後,則診斷可基本明確。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該病的診斷有確定性價值,超聲檢查可發現股動脈旁存在瘤腔,內有血流信號,並有通道與股動脈相通,多普勒檢查可顯示瘤腔內有典型的往復式血流信號。對於複雜的病例可採用DSA、CTA及MRA檢查。股動脈假性動脈瘤如增大或破裂會導致以下危害:瘤體破裂出血、瘤腔內血栓脫落導致遠端動脈栓塞、瘤體壓迫周圍的血管或神經導致下肢功能障礙、局部皮膚張力增加大致皮膚及皮下組織壞死。因此假性動脈瘤在診斷明確後應積極治療。

  動脈瘤切除重建和局部壓迫曾經是治療股動脈假性動脈瘤僅有的方法,近0年來,由於超聲定位技術的普及、促凝藥物的進展及血管腔內治療器具的發展,使治療方法逐步多樣化,不同的方法各有其優點及適應證,為便於敘述,我們將其分為無創治療、介入治療和傳統手術治療三大類。

  一 無創治療

  1、局部壓迫療法

  這是最簡單的方法,徒手直接壓迫動脈瘤,時間至少30分鐘,壓迫的力度以使血流不再進入動脈瘤但股動脈不被阻斷為宜,即壓迫時同側足背動脈搏動應能觸及,如一次不成功可反覆進行。其成功需要有以下幾個條件:瘤體較小,最大直徑不超過2cm;患者較瘦,腹股溝區皮下脂肪薄,壓迫點比較明確;患者未服用抗凝血或抗血小板藥物,瘤腔內易形成血栓。除成功率不能保證外,這種方法還有些明顯的缺點,對壓迫者體力要求較高,患者不易耐受,對合並有下肢缺血者不適用。因此使用該方法應嚴格選擇病例。

  2、超聲指導下壓迫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超聲指導下壓迫成為治療介入手術後股動脈假性動脈瘤的標準方法,在臨床應用最為廣泛。具體方法是:首先在超聲下找到假性動脈瘤的瘤頸,將探頭置於瘤頸的上方,然後在超聲指導下壓迫直至瘤頸部無血流通過,同時保持股動脈通暢,一般壓迫30分鐘左右緩慢減壓,再用彈力繃帶加壓包紮24小時。該方法對於直徑不超過3cm且未服用抗凝血或抗血小板藥物的股動脈假性動脈瘤,成功率可以接近90%。該方法雖然壓迫的準確性較徒手壓迫有明顯改善,但對於肥胖的患者仍然不易成功,同時對於腹股溝區有明顯的皮膚破損或感染的患者也不適用。

  3、器械壓迫

  器械壓迫是對超聲指導下壓迫的改進,同樣在超聲定位下進行。在準確定位後採用機械壓迫裝置替代超聲探頭或手進行持續的壓迫,使壓迫的穩定性和持續性有明顯的提高,但同樣無法克服局部疼痛,患者不易耐受的缺點。

  4、經皮注射生理鹽水壓迫

  該方法由德國Gehing G 報道,作者稱在超聲引導下,經皮在動脈瘤頸部下方注射生理鹽水壓迫瘤頸部使動脈瘤閉塞,治療6例成功率達100%,且隨訪4周無復發。筆者認為生理鹽水在皮下吸收迅速,且患者能耐受的張力有限,因此該方法可能未必如作者描述的那樣可靠。

  二 介入治療

  1、經皮穿刺或經動脈導管注射促凝物質

  對於經壓迫治療無效或不適宜壓迫治療的患者,採用經皮穿刺或經動脈導管注射促凝物質是最常用的方法。常用的促凝物質包括黏附性牛膠原、生物蛋白膠、凝血酶等。注射方法可採用在超聲引導下直接經皮穿刺注射,在DSA下經對側股動脈插管至瘤腔注射,對於瘤頸比較寬大的患者可採用兩者結合的方式,即先經對側股動脈插管,使用球囊封閉瘤頸,然後再在超聲指導下經皮穿刺注射。在此以該類方法中最常用的超聲引導下注射凝血酶的方法為例詳述操作方法:先行超聲檢查確定動脈破口位置、動脈瘤瘤頸的直徑及長度、瘤腔的大小及數量;藥物常用牛凝血酶,濃度為200u/ml;以三通連接凝血酶注射器、生理鹽水注射器及穿刺針;在超聲引導下以18G穿刺針經皮直接穿刺瘤腔,針尖保持在遠離瘤頸的部位,在超聲監視下注射鹽水再次確定穿刺針的部位,然後緩慢注射凝血酶,直至瘤腔內的彩色血流信號消失;術後臥床6小時,注意觀察遠端動脈搏動,以防血栓擴大或脫落栓塞遠端動脈。

  2、彈簧圈栓塞

  彈簧圈栓塞可用於上述治療方法無效或有禁忌證的患者。比較簡單的操作方法是在DSA下直接以18G穿刺針穿刺動脈瘤,造影明確瘤頸的直徑大小,然後選用盡可能大的,至少超過瘤頸直徑2mm的彈簧圈經穿刺針導入瘤體,儘量將瘤體完全填塞。如果患者動脈瘤表面局部的皮膚感染,可採用對側股動脈穿刺將導管超選入瘤體內填塞彈簧圈。該方法即刻成功率較高,但如果填塞的不完全容易復發。

  3、腔內隔絕術

  股動脈假性動脈瘤的腔內隔絕術是指使用帶膜支架在股動脈內封閉股動脈破裂口,使瘤腔內的血液不再與動脈內血液交通,從而形成血栓而使動脈瘤閉塞。這種方法比較恰當的適應證是瘤體巨大、瘤頸寬大或合併有動靜脈瘻的患者。目前可以選用的器械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覆膜的編織或激光蝕刻支架,如Wallfraft(Bostion公司)、Fluency(Bard公司),另一類是將超薄人工血管與Z形支架縫合的用於腹主動脈瘤腔內隔絕術中髂動脈的延長物,如Talent(Medtronic公司)、Zenith(Cook公司)等。前者的柔順性較好,輸送器長,輸送器直徑在10F左右,可選擇經對側股動脈穿刺導入,手術需要在DSA下進行,造影定位後釋放支架覆蓋股動脈破裂口,如果破裂口接近股動脈分叉,可將支架遠端固定於股淺動脈,將股深動脈一併封閉,股深動脈常有良好的側枝代償,術後不會出現股部的缺血癥狀。後一類支架輸送器短、柔順性差、輸送器直徑在12~14F,通常需要解剖出導入動脈,直視下穿刺,退出輸送器後再將穿刺點縫合,因此一般不作為首選。但這類支架的支撐力強,血管較前者厚,隔絕血流的效果優於前者。筆者的經驗是在股三角的下端解剖出股淺動脈入收肌管前的一段,這一段的直徑通常在5~6mm,足以作為導入動脈,而且操作距離很短,操作也比較方便。

  三 外科手術

  1、動脈瘤切除重建

  動脈瘤切除重建是治療股動脈假性動脈瘤最傳統的方法,目前主要用於不適合或不願接受接受微創治療的患者。該方法有以下幾個要點:第一是手術時機的掌握,手術應該在假性動脈瘤形成至少3個月後進行,此時瘤體周圍有假性包膜形成,瘤壁與周圍組織之間粘連減輕,解剖比較容易;第二是近端股動脈的控制,在打開瘤體前必須控制好近端股動脈,在瘤體巨大,近端股動脈不宜顯露時可經同側腹膜後徑路顯露髂外動脈控制;第三不必苛求完整切除瘤體,可在控制近端股動脈後直接從瘤體前壁打開瘤體,在瘤腔內縫合修補股動脈破口,而遠端的返流血只需局部壓迫既可控制;第四應避免過多的解剖且關閉切口時應仔細的縫合各層組織,以避免淋巴漏的發生。

  2、股動脈結紮術

  股動脈結紮術並不是治療股動脈假性動脈瘤的常規方法,而只是在危急情況下挽救患者生命的方法,主要用於股動脈感染性動脈瘤破裂時的處理。這種情況最常見於經股動脈注射毒品導致的動脈瘤,手術方法是首先控制近端股動脈或髂外動脈,然後直接打開瘤體,在瘤腔內縫扎返流的股動脈遠端,感染嚴重者在清除瘤體及血栓後局部傷口敞開,創面換藥至清潔後二期處理。對於下肢的血供的依患者的具體情況有兩種對策可供選擇:一部分患者由於動脈瘤的壓迫,股動脈已經嚴重狹窄,下肢已經有較豐富的側枝,這類病例術中可見遠端返流血壓力較高,股動脈結紮後患肢不會出現嚴重的缺血,可不考慮重建;另一部分患者下肢缺乏足夠的側枝循環,應考慮下肢動脈的重建,比較合適的方法是選擇帶環PTFE人工血管,經閉孔行同側髂動脈到股淺動脈的解剖外旁路術,這個徑路離腹股溝汙染創面較遠可減少移植物感染的危險。

醫源性股動脈假性動脈瘤的治療相關文章
假性動脈瘤是血管損傷的併發症,因火器傷、刺傷、醫源性損傷等致動脈壁全層破裂出血。由於血管周圍有較厚的軟組織,在血管破口周圍形成血腫,因動脈搏動的持續衝擊力,使血管破口與血腫相通形成搏動性血腫。約在傷後1個月後,血腫機化形成外壁,血腫腔內面為動脈內膜細胞延伸形成內膜,稱為假性動脈瘤。它與真性動脈瘤的區別在於,它不像真性動脈瘤那樣具有動脈血管的外膜、中層彈力纖維和內膜三層結構。
發布於 2024-01-08 13:49
0評論
創傷性假性動脈瘤的治療近年來主張手術和介入治療相結合,並根據瘤所在位置的不同而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案。 ①若損傷動脈為非主幹動脈,可採用結紮或動脈栓塞法。 ②若可修補者無論位於主幹或非主幹動脈,寧可行修補術。 ③若損傷動脈為主幹動脈又無法修補者,則需切除動脈瘤後進行端端吻合和血管重建。端端吻合僅適用於瘤體較小,切除後無張力的情況,對裂口處血管壁炎症明顯,組織脆弱,或缺損範圍>2cm者,應考慮血
發布於 2024-01-08 14:02
0評論
醫源性腎出血是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腎臟穿刺活檢術、體外碎石術等有創檢查及治療的常見併發症。醫源性腎出血具有較高的發生率,其中經皮腎鏡碎石術後嚴重醫源性腎出血患者發生率為1.06%,腎臟穿刺活檢術後鏡下血尿和肉眼血尿的發生率為5%~7%,腎動脈假性動脈瘤或動靜脈瘻等病變的發生率為1%~18%,因假性動脈瘤破裂出血及動靜脈瘻導致持續出血,引起死亡率約0.02%~0.1%。醫源性腎出血臨床表現多樣,依
發布於 2023-02-06 17:37
0評論
單用手術或血管內治療有較大困難者,用氣囊導管經血管腔內暫時阻斷載瘤動脈,再配合手術治療;對比較表淺的頸外動脈假性動脈瘤,在確診後用穿刺針直接穿刺動脈瘤,經穿刺針送人彈簧圈或鎢絲微彈簧圈閉塞動脈瘤。假性動脈瘤自愈者很少,傳統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包括載瘤動脈結紮、動脈瘤切除端端吻合及血管移植、動脈瘤囊內血管修補等。血管內治療應用可脫球囊、鎢絲螺旋圈閉塞動脈瘤腔、載瘤動脈或用彈簧圈閉塞載瘤動脈;對鄰近鎖
發布於 2024-01-08 14:09
0評論
臨床表現 大多數假性動脈瘤有進行性疼痛,並有擴張性及搏動性腫塊,在腫塊部位可聞及收縮期吹風樣血管雜音,當合並動靜脈瘻時,為持續性隆隆樣雜音,壓迫和阻斷近段血流時雜音減弱或立即消失。根據假性動脈瘤發生的部位不同,又有其特殊的臨床表現:位於股深動脈的假性動脈瘤,可有大腿上段明顯腫脹及搏動性疼痛;腹主動脈瘤破裂所致的後腹膜假性動脈瘤,主要表現為突發性腰背部疼痛;位於顱內或腕部的假性動脈瘤,由於受到空間
發布於 2024-01-08 13:56
0評論
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或者主動脈血管夾層破裂,目前統稱為主動脈夾層。主動脈夾層動脈瘤並非真正是腫瘤,只是向外突出像瘤子。它是指循環血液滲入主動脈夾層,形成血腫的一種致命性疾病。而主動脈中層退行性病變或中層囊性壞死是發病的基礎。發病途徑:一是主動脈滋養血管壓力升高,破裂出血導致主動脈內層分離;二是由於主動脈內壓升高,特別是老年人的主動脈彈性低,內膜破裂,血液從破入口進入,使內膜分裂、積血而成血腫。多見
發布於 2024-01-08 14:16
0評論
動脈瘤並不是腫瘤,它是動脈壁在病理因素作用下局部薄弱後發生擴張而向外膨出,外觀形似“瘤”,因此而得名。我們平時所講的腫瘤是細胞的異常增生,惡性腫瘤的致命主要是全身轉移。儘管動脈瘤與腫瘤完全是兩個概念,但它破裂致死的兇險度卻超過任何腫瘤。動脈瘤在英文中有一個專有名詞“aneurysm”,這是一個來源於希臘語的詞彙,其原意是“擴張”,這個概念最早來源於古希臘的天才醫學家蓋倫,他描述到“當動脈發生擴張
發布於 2023-03-07 05:46
0評論
動脈瘤並不是腫瘤,它是動脈壁在病理因素作用下局部薄弱後發生擴張而向外膨出,外觀形似“瘤”,因此而得名。我們平時所講的腫瘤是細胞的異常增生,惡性腫瘤的致命主要是全身轉移。儘管動脈瘤與腫瘤完全是兩個概念,但它破裂致死的兇險度卻超過任何腫瘤。 動脈瘤在英文中有一個專有名詞“aneurysm”,這是一個來源於希臘語的詞彙,其原意是“擴張”,這個概念最早來源於古希臘的天才醫學家蓋倫,他描述到“當動脈發生擴
發布於 2023-03-07 04:41
0評論
頭部外傷導致遲發性難治性鼻出血的緊急救治患者16歲,男性,家住安徽黃山市,1月前高處墜下,導致頭部損傷伴顱底骨折,經當地治療後回覆出院,近2周反覆鼻出血,五官科常規填塞治療無效,轉上海五官科醫院診治,發現存在頸動脈海綿竇段異常損傷連夜轉診上海市東方醫院腦血管病介入科。此時患者已經反覆多次出血,出血量大,嚴重的貧血狀態。在科主任方淳教授的指導下,立即給予腦血管造影檢查,明確診斷為外傷性海綿竇段假性
發布於 2023-03-14 09:06
0評論
根據當代科學家測算,一個人人體包括毛細血管在內的單排血管長度,可繞赤道4周。在這些錯綜複雜密佈於人體的血管當中,將血液由心臟運往全身各處的動脈無疑是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像自來水管道一樣維繫著每個人的生命。與人體的其它組織器官一樣,動脈也會得病,其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動脈硬化,即動脈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發生了質的變化。這種變化最終導致兩種惡果:一個就是動脈管腔的狹窄閉塞,即動脈的“梗”,另一個
發布於 2023-03-07 08:0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