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都知道“中風”、“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也知道這些病的嚴重後果,但很少有人知道“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實際上,這些病的原因都相同,即動脈硬化,只不過表現的部位不同而已。
動脈硬化是牽涉到全身各處血管的一種病,如果腦部動脈硬化較重,就可能產生“中風”;心臟冠狀動脈的病變重一些,就可能出現“心梗”;而下肢動脈病變重些,就可能表現為“下肢動脈閉塞”。
動脈硬化的後果就是可以造成動脈血管的阻塞,導致組織和器官供血不足,並表現出一系列不同臟器供血不足的特殊症狀。如病人出現雙腿不靈便,走走歇歇的情況,醫學術語稱為“間歇性跛行”,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典型症狀之一。這是因為,當病人下肢動脈狹窄或阻塞時,會使腿部得不到足夠的氧和其他營養物質,進而出現酸脹、乏力甚至疼痛,使得病人只能站立不動,讓腿部暫時“停工”,等血流逐漸將養分補足以後,雙腿才好繼續行走。
需要指出的是,間歇性跛行僅僅是初期的臨床表現,繼續發展就會出現另一種典型症狀,醫學上稱為“靜息痛”。顧名思義,開始是動的時候腿痛,現在是靜的時候也痛。這種疼痛由肢體缺血引起,非常劇烈。患者白天痛得茶飯不思,夜裡更加嚴重,常常是輾轉反側,徹夜不眠,只好屈膝撫足。時間一長,病人的身心健康受到嚴重摧殘,甚至會產生一死了之的念頭。病變再向下發展可出現組織壞死,從足趾出現潰瘍,逐漸向上出現皮膚和組織發黑、皺縮、壞死甚至脫落,並可延伸到整條肢體。
治療動脈硬化閉塞症的方法有兩大類:保守療法的主要措施是擴血管藥物的應用,但只對動脈有狹窄而沒有完全閉塞者有一定效果。手術療法是最有效的方法,現主要採用了一種稱為“動脈旁路”或“動脈搭橋”的手術方式,即用一根人造血管,或從病人身上取一根其他的血管,在動脈阻塞段的兩側進行吻合,使血流繞道流向缺血的組織或器官。但這種手術也有問題,如阻塞段較多、較長,需要的旁路也越長、越多,故手術所引起的創傷也越大,術後旁路內再次栓堵的機會也越多。
近年來,隨著腔內血管治療技術的提高,出現了許多新方法,如球囊擴張成形術、支架成形術等。球囊擴張成形術的原理是,通過皮膚穿刺,將一根帶球囊的導管送到動脈狹窄段,充起球囊,將狹窄的血管撐開。
這種技術可代替一部分旁路開刀手術,但術後短期內血管再次狹窄、阻塞的幾率相當高。支架成形術的原理是,將載有金屬支架的導管通過皮膚穿刺送到狹窄或閉塞的部位,以支架的撐張力將狹窄的血管撐開,使血流貫通。這種技術也可代替一部分旁路手術,但僅適用於比較短的狹窄或閉塞。但是,支架成形術後症狀常出現復發,且大多是附近其他部位的病變繼續發展所造成的。
目前比較理想的方法是微創聯合療法,即首先穿刺,對動脈短段狹窄部位進行球囊擴張成形,然後在同一個穿刺通道置入動脈支架,同時再針對較長的、完全閉塞的主幹動脈採用小切口皮下旁路術。這樣既減少了旁路的數量、長度,又減少了血管吻合口以及綜合皮膚切口的數量,實現了通過一個途徑進行多種方式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