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爛腳”這個詞,相信廣大人們群眾,特別是老年群眾都不陌生。經常可以看到得了“老爛腳”的病人在抱怨,皮膚破潰,難以癒合,傷口越來越大,流黃濃水,有的人還有惡臭,最終整個足部發黑壞死,落到需要截肢的地步。而這個毛病治療起來也不那麼簡單,好不容易把感染控制住,一不小心,過不了多久再次復發。為何一個常見病,卻讓眾多醫患頭痛?上海長海醫院血管外科田文
老爛腳為何難治
準確來說,“老爛腳”不是一種疾病,它是老百姓對於下肢、足部破潰性疾病的統稱。在醫學上,動脈性、靜脈性、淋巴性、疾病都能夠引起足部的長期破潰感染。
很多“老爛腳”長期住院卻難以治癒;或者暫時性緩解,稍有不慎又再次加重,原因在於只是針對“表”,而沒有針對“本”進行治療。它看似是皮膚表面的破潰、感染,對於表面的清潔、換藥的確可以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但它根源卻在血管,如果不針對血管進行治療,創面難以痊癒,即使暫時癒合也容易復發。
如何區別“動脈性老爛腳”和“靜脈性老爛腳”
老爛腳的根源在於血管,但針對血管的治療並不是一成不變,因為導致“老爛腳”的血管疾病分為“動脈性”和“靜脈性”兩種,它們的治療方式也完全不同的。“動脈性”指由於下肢動脈缺狹窄、閉塞,局部缺血造成的皮膚壞死、破潰、感染,通常糖尿病患者較多見,皮膚潰爛後易感染,常伴有惡臭,常常被稱為“糖尿病足”;“靜脈性”指由於下肢靜脈功能不全造成的下肢淤血性病變,通常伴有下肢水腫、發黑、皮膚硬化等表現。兩種疾病最終都表現為皮膚破潰,經久不愈,但根源和症狀是有區別的。除了極少數病人,一般兩種性質的病變不會同時存在。
如何治療“老爛腳”
找到病因,就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治療分為“表”和“本”兩方面。治“表”指需要針對皮膚破潰本身進行治療,也是常見的清創、換藥等措施,目的在於控制感染;治“本”則需要對內在的病因進行治療,改變血管條件。
對於動脈性的老爛腳,其“本”在於改善病變區域的血液循環。首先要控制全身性的疾病,糖尿病患者首先要控制好血糖,血脂高的人需要控制好血脂。下肢血供改善可以通過服藥和手術兩種手段達到。手術包括開放性手術和微創兩種方法,目的都在於將閉塞的動脈打通,或是搭建另一條通道起到供血的作用。藥物通常最為手術的補充,對於較輕的患者,單純服用藥物可能也會起到作用。
對於靜脈性的老爛腳,其“本”在於改善下肢靜脈迴流情況,減輕下肢靜脈壓力。可以通過物理方法,手術和藥物治療。
物理療法包括:
1、抬高下肢,促進靜脈迴流。
2、用手從腳踝向上捋腿,促進水腫消退,減輕靜脈壓力。
3、穿彈力襪,輔助靜脈功能。對於有靜脈曲張的病人可以手術剝除曲張淺靜脈及交通靜脈。藥物的目的在於改善靜脈壁功能,減少滲出,促進重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