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10 02:21

  藥物是一柄雙刃劍,既能治病救人,又能對病人造成傷害,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近年來,藥物不良反應的報道經常見諸報端,引起了醫務人員的廣泛關注,甚至在普通大眾中引起恐慌。藥物不良反應,已經成為一個日益嚴峻的問題,擺在我們的面前。但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所以如何應用好藥物,儘量發揮其作用,儘可能減少副反應或毒性,就顯得非常重要。這需要醫生和病人的共同努力。
  曾有患結核的病人因害怕藥物的不良反應而不願服藥,那讓我們看看不用抗結核藥會怎樣吧。在抗結核藥物發明之前的年代,患上結核病之後的結果不容樂觀,有統計表明約1/3病人自然痊癒,1/3轉為慢性結核病,1/3死亡。總不能用健康和生命去賭種那1/3的自然痊癒的機會吧?感謝前人發明了抗結核藥物,現在的結核病人大多數(90%以上)能治癒。所以如果不幸患上了結核病,就必須接受抗結核治療,雖然藥物有不良反應,但其損害顯著小於結核病對病人的殺傷力。抗結核藥物治療的原則是早期、聯合、適量、全程。儘早發現、早治療;初次治療的結核病一般療程是6個月,頭2個月聯合用至少3-4種藥,後4個月至少2種藥;應用足療程,不要提早停藥,也不要吃吃停停;每種藥物劑量要合適,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由於聯合用多種抗結核藥物,而且治療時間很長,短者6個月,長者(較嚴重的結核病或復治的結核病需要更長療程)1-2年,因此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的問題尤其突出。因此熟悉各種抗結核藥物的不良反應,熟練掌握各種不良反應的處理原則及具體措施,對治療結核病的醫生來說非常重要;而對病人來說,大致瞭解抗結核藥物的不良反應,知道應該去哪裡求助,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在治療結核病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藥物不良反應的問題,處理得當,影響不大,可以順利治好結核病。但病人有兩種態度是非常錯誤的,一種是發生不良反應時就自己把藥物全部停掉;另一種是認為要治好結核病,必須堅持吃藥,所以完全不管不良反應,還是繼續吃全部藥物。如果遇到不良反應時輕率停藥,可能導致治療失敗,成為難治性結核;如果一味強調治療,必須停藥時不停,又會危及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其實正確的處理方法應該是發生不良反應時先暫停服所有藥物,當天或第二天儘快到醫院向醫生諮詢應如何處理。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原來在綜合性醫院或結防所治療、隨訪的患者,若發生不良反應,建議最好到當地專門治療結核病的醫院就診,調整用藥。因為專門治療結核病的專科醫生經驗比較多,對各種問題處理得當,效果比較好。而非專科醫生或人員由於專業知識的侷限性,不一定能作出最有利於病人的決策,從而影響療效。
  抗結核藥物的不良反應大部分(約百分之八九十)發生於開始用藥1個月內,因此尤其是在開始用藥1個月內患者要注意觀察,出現不適一定要考慮是否藥物不良反應,及時就診。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抗結核藥物的不良反應。胃腸道反應較多見,多數藥物可引起,但通常較輕,不需停藥,對治療影響不大,少數若嚴重需停藥。
  肝損是較常見和影響治療的不良反應。原有肝病者抗癆時發生肝損的比例遠高於無肝病者,故有肝臟原發疾病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要注意同時保肝,常複查肝功能,若肝病嚴重,要酌情調整方案,不用肝毒性太大的藥。肝損通常由三種不同原因引起,意義及處理不同。

  1、用藥後肝臟負擔加重,短期內不適應,出現一過性轉氨酶升高,不停藥、加強保肝,1-2周即可恢復正常;

  2、藥物的肝臟毒性,使轉氨酶升高,不伴或伴有輕度膽紅素升高。有肝臟原發病者更易發生。需停用肝毒性較強的藥物,如吡嗪酰胺、利福平、丙硫異煙胺等。

  3、藥物嚴重過敏反應,轉氨酶顯著升高,伴有膽紅素顯著升高,同時可伴有發熱(通常是高熱)、皮疹,需立即停用致過敏藥物,若無法肯定何種藥物過敏,建議最好停用所有藥物,以靜脈用激素為主,輔以保肝藥。需注意有些保肝藥也可能引起或加重過敏,故不要濫用。
  藥物過敏是需要我們重視的另一種不良反應。最多見的表現形式是藥物性皮疹,其次是藥物熱,過敏性休克少見但非常嚴重,需立即搶救。很輕的藥疹不停藥,用抗過敏藥治療可消退。若不消退,輕者可首先停用過敏可能性最大的藥物,觀察皮疹是否消退;重者或經上述處理無效者,則停用所有藥物,抗過敏(必要時可短期用激素),待皮疹完全消退後再逐個試藥,從過敏可能性最小的藥物開始試。藥物熱可伴有或不伴有皮疹,最易誤診的是不伴有藥疹的單純藥物熱。
  利福黴素類藥物是非常重要的抗結核藥,但引起不良反應最多,可引起多種類型的不良反應,包括過敏性皮疹、藥物熱、胃腸道反應、肝功能損害、急性溶血性貧血、急性腎功能衰竭、血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等。利福平過敏時,可以同時出現皮疹、發熱、肝損及白細胞減少。若患者同時出現以上2種或多種反應,要高度懷疑利福平過敏。部分利福平過敏的患者對利福噴丁不過敏,故可試用利福噴丁,但要從小劑量開始,並嚴密觀察。
  其它不良反應還包括第八對顱神經損傷(表現為頭暈、耳鳴、聽力下降、平衡障礙),腎臟損害,視神經損害(表現為視物模糊、視野缺損等),血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關節痠痛。其它少見的有溶血性貧血、急性腎功能衰竭等。
  用藥前醫生應詳細詢問患者既往用藥史、過敏史及其它不良反應史。用藥過程中注意觀察,定期複查肝腎功能、血常規、尿常規等指標,並詳細告知患者可能發生的藥物不良反應的表現,囑其一旦發生立即就醫。作為病人,當然不可能也不需要掌握各種不良反應及其處理,只要大致瞭解,出現不適及時就診,不要自作主張,把問題交給專業人員來解決就行了。

抗結核藥物的不良反應相關文章
雙氫吡啶類的鈣離子拮抗劑目前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高血壓,常用的有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拉西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非雙氫吡啶類鈣拮抗劑主要用於心律失常(如維拉帕米oo)、和冠心病心絞痛(如硫氮卓酮)。這類藥物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 1、體位性低血壓:並非很常見,主要在與其它降血壓藥物合用時發生,多發生於老年患者。囑患者用藥後變換體位時速度應慢可以減少這種不良反應的發生,必要時降低藥物劑量 2、心
發布於 2024-01-27 06:47
0評論
概述 肺結核屬於一種慢性疾病,很多時候我們不大能發現它的症狀,所以針對肺結核這個病也有很多的治療方法,臨床上對於肺結核的治療通常會採用抗結核藥物,以達到殺菌、滅菌的療效,這種治療方法不僅副反應少,而且療效迅速持久。肺結核常用藥物主要包括有異煙肼、鏈黴素、利福平、吡嗪酰胺、對氨水楊酸鈉等這些藥物。下面我們一起來介紹一下抗結核常用藥物。 步驟/方法: 1、 異煙肼這種藥物具有殺菌力強的治療效果,
發布於 2022-11-06 13:18
0評論
藥物在發揮治療作用的同時,一般都會同時出現一些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的發生通常與藥物劑量相關,並且與患者個人體質有關。不同種類的抗精神病藥物,其不良反應也不相同,抗精神病藥一般作用於腦內受體或遞質,常出現神經系統不良反應。錐體外系不良反應是最常見的精神病藥物不良反應,也是所有抗精神藥物的共同不良反應。由於抗精神病藥物阻滯了多巴胺受體,同時影響了錐體外系統的遞質傳遞,而出現錐體外系症狀,如運動不能、意
發布於 2022-12-18 07:30
0評論
概述 眾所周知,癲癇患者為了能夠更好的控制癲癇的發作,一般是需要長期的服用抗癲癇的藥物,但是有些患者在服用抗癲癇藥物的時候,卻會出現不良反應,服用抗癲癇的藥物出現不良反應,也是因人而異的,一般正常情況下是不會出現任何反應,但是由於每個人的藥物用量不同,服用的時間不同等各方面的原因,也難免會在服藥的過程中出現一些不良反應,那麼,服用抗癲癇藥物後引起不良反應怎麼辦?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步驟/方法:
發布於 2023-01-25 07:14
0評論
抗生素有近百種,與其他藥物一樣,也具有一定的不良反應。主要有以下幾種:(1)過敏反應。青黴素、鏈黴素、先鋒黴素等可使人產生過敏反應,嚴重時可危及生命。抗生素引起的過敏反應常見的為藥疹、皮炎和藥熱等。(2)毒性反應。包括聽覺神經損害、造血系統障礙、腎損害、肝損害及胃腸道反應。毒性反應的性質和程度,因藥物種類及患者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3)二重感染。老年人、嬰幼兒、體弱者、腹部手術者及濫用抗生素者較
發布於 2023-03-15 15:36
0評論
HGH可引起一過性高血糖現象,通常隨用藥時間延長或停藥後恢復正常。 臨床試驗中約有1%的身材矮小兒童有副作用,常見注射部位局部一過性反應(疼痛、發麻、紅腫等)和體液瀦留的症狀(外周水腫、關節痛或肌痛),這些副作用發生較早,但發生率隨用藥時間而降低,罕見影響日常活動。 長期注射重組人生長激素在少數病人體內引起抗體產生,抗體結合力低,無確切臨床意義。但如果預期的生長效果未能達到,則可能有抗體產生,抗
發布於 2024-06-01 09:57
0評論
其實,每種藥物都是具有副作用的,阿司匹林的副作用相對來說還是非常小的。我們在平時服用阿司匹林的時候,也應該多加註意。尤其是對於一些藥物的禁忌,更是應該多加註意,千萬不可大意。 每天服用100毫克的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預防心肌梗死、心絞痛和腦梗死的發生,但對於有些人來說,服用阿司匹林容易出現腸胃不舒服,影響了阿司匹林的作用發揮。 確實,對於本身具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如潰瘍病等),服用阿司匹林時需謹慎並
發布於 2024-09-04 19:54
0評論
1.全身反應:治療量有時可見焦慮不安、面色蒼白、失眠、恐懼、眩暈、頭痛、嘔吐、出汗、四肢發冷、震顫、無力、心悸、血壓升高,尿瀦留、支氣管及肺水腫,短時的血乳酸或血糖升高等。大劑量興奮中樞,引起激動、嘔吐及肌強直,甚至驚厥等。當用量過大或皮下注射誤入靜脈時,可引起血壓驟升、心律失常,嚴重者可發展為腦溢血、心室顫動。 2.眼用時反應:眼部有短暫的刺痛感或燒灼感、流淚、眉弓疼、頭痛、變態反應、鞏膜炎;
發布於 2023-12-03 18:42
0評論
輸血是急救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但輸血也可引起不良反應,有時甚至非常嚴重,帶來了一定危險性。輸血不良反應是指在輸血中或輸血後,受血者發生了用原來的疾病不能解釋的新的症狀或體徵。輸血不良反應按發生的時間分即髮型和遲髮型,即輸血時或輸後24小時內發生的和輸後幾天至幾十天發生的。 一、過敏性反應和蕁麻疹 輸血後可發生輕重不一的過敏反應,輕者只出現單純的蕁麻疹;中型為過敏性反應;重度可發生過敏性休克和死
發布於 2024-05-21 03:50
0評論
α干擾素應用於抗乙肝病毒治療已有近20年的歷史,由於其HBeAg/抗HBe血清轉換較高,且不易發生病毒變異,獲得療效後複發率低,從而使α干擾素成為最常見的抗病毒藥物之一。但由於其為生物製劑,對全身各系統都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又影響其臨床應用,因此詳細瞭解α干擾素的不良反應,並及時正確的處理十分重要。指南對此有一定的介紹,本文就此作更為詳細的解讀。常見的不良反應及處理:1、流感樣副作用:為發生率最
發布於 2022-09-25 01:3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