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16 17:36

  顱內膠質瘤是今年來比較常見的腫瘤疾病,一般情況下統稱為腦膠質瘤或膠質細胞瘤,這種腫瘤源自於神經上皮,佔據了顱內腦腫瘤的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發病率也比較高,是最常見的顱內惡性腫瘤。

  1、星形細胞瘤:為顱內膠質瘤中最常見的一種,約佔40%左右。

  2、髓母細胞瘤:為高度惡性腫瘤,好發於2-10歲的兒童,最少者可見於幾月餘小兒,推薦MR檢查。
  3、少枝膠質瘤:為低度惡性腫瘤,偏良性,不少人亦稱其為良性腫瘤。生長慢,瘤內常可見鈣化斑塊。
  4、室管膜瘤:亦為顱內膠質瘤的一種,原則與星形細胞瘤基本相同。
  顱內膠質瘤大多緩慢發病,自出現症狀至就診時間一般為數週至數月,少數可達數年。惡性程度高的和後顱窩腫瘤病史較短,較良性的或位於靜區的腫瘤病史較長。腫瘤若有出血或囊變,症狀會突然加重,甚至有類似腦血管病的發病過程。
  胚胎性腫瘤中樞神經系統 (CNS)包括惡性生殖細胞瘤、成神經管細胞瘤、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PNET)等,好發於兒童青少年。

顱內膠質瘤包括哪些分類?相關文章
腦膠質瘤根據腫瘤細胞的形態學、腫瘤細胞的惡性程度以及腫瘤所處的部位進行分類。 按腫瘤細胞的形態學劃分 腦膠質瘤根據其腫瘤細胞形態學與正常腦膠質細胞的相似程度(並不一定是其真正的細胞起源),進行如下主要分類:·星型細胞瘤—星形細胞·少枝細胞瘤—少枝細胞·混合膠質瘤,例如少枝--星形細胞瘤,包含了混雜類型的膠質細胞·室管膜瘤—室管膜細胞 按腫瘤細胞的惡性程度劃分 腦膠質瘤按腫瘤細胞在病理學上的惡性程
發布於 2023-12-22 23:05
0評論
膠質瘤這個名詞最初只是專業人員使用的,但近些年來卻變得名聲大噪,甚至是惡名遠揚,這不僅在於普通人掌握的醫學科普知識越來越豐富,同時也表明這種腫瘤的發病率正在急劇上升。在王忠誠院士的指導下,自己多年來一直在從事膠質瘤的臨床和研究工作,雖然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對一些關鍵性問題依然沒有徹底搞清楚。例如,為甚麼膠質瘤手術後會復發?為甚麼輔助放療和化療依然不能阻止腫瘤的復發?為甚麼治療後復發的時間有長有
發布於 2022-10-19 23:44
0評論
全能幹細胞的分化就像高速公路一樣,在不停延伸和分化。隨著科技進步,可以將成熟細胞通過基因編程後使其變為能向各個方向分化的胚胎幹細胞,這種編程後的細胞叫做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iPS非常神秘,直到在實驗室親眼見到這種細胞。將攜帶致病基因的細胞誘導成iPS然後進行科學研究是一種非常好的實驗模型。實驗室的同事們把iPS打到動物體內,不過幾天,動物長出了畸胎瘤,證明了模型的可靠性。哺乳動物在胚胎時
發布於 2022-10-20 12:14
0評論
第一,要多喝水添加大多數水分有助於腺體分泌,還可上升輪迴血量,減小代換產物和毒素,減少毒物對肝臟的傷害,得到“內 清洗”的功效。中醫有“水”滅“火”之觀點,所以,多喝水是面部混合型血管瘤的吃喝中最嚴重的一方面。第二,要忌吃辛辣食品吃了過剩辛辣食品會影響腸胃,變大血管的包袱,過鹹的食品也是如此,不要貪嘴傷身。這也是面部混合型血管瘤的吃喝中的最難的一項了。 第三,要多吃含有豐富營養的食品血管瘤病人要
發布於 2024-01-14 05:03
0評論
1、與日常的飲食有關。研究人員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發現,一般食物當中缺乏谷光甘肽,從而就會導致增加胎記內部的酪氨酸酶活性,使產生的酪氨酸氧轉變為多巴素,這樣就會形成黑色素。紅色胎記就會形成了。而且食物中的維生素C等可以增加體內谷光甘肽的含量,抑制酪氨酸的氧化,混合型血管瘤也會形成。 2、與懷孕期間體內激素有關。如果體內激素的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就會不斷的增加黑色素細胞的活性。一旦黑色素加多,就會在妊
發布於 2024-01-14 04:56
0評論
1、形態特徵:初起為大小不等的小紅斑,與單純的草莓狀血管瘤並無異樣。隨著表面血管瘤的發展,同時侵入真皮和皮下組織,皮下侵犯的範圍可超過表面病損面積,形成隆起的包塊,形態不規則; 2、顏色變化:起初表現為草莓狀血管瘤的特點,顏色為鮮紅或暗紅色,與正常皮膚分界清楚。之後又會出現位置較深的海綿狀血管瘤症狀,皮膚表面呈藍色或紫色,局部會隆起,粘膜顏色正常; 3、發病部位:多見於面部以及四肢部位,侵犯的範
發布於 2024-01-14 04:50
0評論
顱內囊腫,是指顱內異常囊性腫物,也有人稱之為“腦內囊腫”或“腦囊腫”,確切地應稱為“顱內囊腫”。多由頭CT或MRI等影像檢查發現,少數為術中偶然發現。影像檢查之前僅憑病人臨床症狀難以作出明確的腦囊腫診斷,通過影像檢查多可確診。臨床上有一部分腦囊腫病人無症狀,但更多的腦囊腫病人有症狀。哪些腦囊腫需要治療?如何治療?許多神經外科醫生也沒有很好掌握腦囊腫治療適應症。因此,瞭解有關腦囊腫的知識很重要。根
發布於 2022-12-02 19:16
0評論
神經膠質瘤是腦和脊髓腫瘤中的一大類,它起源於膠質細胞,這種主要的腦細胞可發展成癌,惡性膠質瘤的症狀、預後和治療決定於病人的年齡、腫瘤類型和腫瘤在腦中的位置,這類腫瘤傾向於生長或侵入到正常腦組織中去,使得治療複雜化,手術切除困難甚至無法切除。隨著年齡的增長,腦瘤的風險加大,在75-84歲左右風險達到最大,通常低分化的膠質瘤好發於兒童,而腦瘤在男性中發病率略高。唯一導致惡性膠質瘤的危險因素是先前腦部
發布於 2023-01-23 21:27
0評論
1、腦膠質瘤的生物學特性、治療難點和發展趨勢腦膠質瘤的浸潤性生長方式決定其惡性生物學行為。腫瘤的侵襲性是腫瘤細胞與宿主及細胞外基質相互作用的複雜過程。多種生長因子參與腦膠質瘤細胞的高增殖和侵襲行為。腦膠質瘤高增殖和侵襲行為是當今的治療難點,以至有人比喻它能有效地“逃避”外科手術、放療、化療、免疫治療等方案,導致病人最終的不可治和死亡。目前顯微手術只能做到肉眼切除,而不少呈“樹根狀”生長的腦膠質瘤
發布於 2023-03-06 05:11
0評論
小而未破裂的動脈瘤無症狀。    顱內動脈瘤的症狀分為三類:(1)顱內出血:多數病人是單純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表現為突發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癲癇樣發作及腦膜刺激徵。(2)局灶症狀:大動脈瘤常產生壓迫症狀、偏癱、動眼神經麻痺及梗阻性腦積水。(3)腦缺血及腦動脈痙攣:病人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偏癱、失語、深淺感覺減退、失明、精神症狀等。確診顱內動脈瘤需行腦血管造影術。凡病人有蛛網膜下腔出血、
發布於 2022-10-01 11:4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