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有過膝關節疼痛的經歷,大家並不清楚是何原因引起膝關節疼痛。膝關節是人體最大屈曲關節,承受體重, 而又靈活。膝關節疼痛的原因有膝關節本身的病變,也有其他部位病變引起膝關節痛。
一、勞損、炎症性、引起的膝疼痛
1、股四頭肌肌腱炎
疼痛在髕骨上極,伸膝關節用力時可引起疼痛,該處可有壓痛,常見膝運動過度,如蹬自行車。
2、髕腱炎
髕骨下極,髕腱處慢性疼痛,常見喜好運動的年輕人。
3、髕骨軟化症
好發於青壯年人,外傷或大劑量運動後,髕骨後疼痛程度不一,走平路無症狀,下蹲起立,上下樓,走遠路疼痛加重。本病多發生於青壯年,且多有明顯外傷史,或有慢性積累性小損傷,主要症狀是膝關節髕骨後疼痛,輕重不一,一般平地走路症狀不顯,在下蹲起立、上下樓,或走遠路後疼痛加重本病多發生於青壯年,且多有明顯外傷史,或有慢性積累性小損傷,主要症狀是膝關節髕骨後疼痛,輕重不一,一般平地走路症狀不顯,在下蹲起立、上下樓,或走遠路後疼痛加重。本病多發生於青壯年,且多有明顯外傷史,或有慢性積累性小損傷,主要症狀是膝關節髕骨後疼痛,輕重不一,一般平地走路症狀不顯,在下蹲起立、上下樓,或走遠路後疼痛加重。
4、脂肪墊勞損
脂肪墊充填於膝關節前部的間隙,有加強關節穩定和減少摩擦的作用。脂肪墊外傷或者是長期摩擦引起脂肪墊充血、肥厚併發生炎症多發生於經常步行、登山或者蹲起運動較頻繁的 30 歲以 上人群。完全伸直時疼痛加重,活動並不受限。勞累後 明顯。
5、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
膝關節滑膜是組成膝關節的主要結構之一。滑膜細胞分泌滑液,可以保持關節軟骨面的滑潤, 增加關節活動範圍。由於外傷或過度勞損等因素損傷滑膜,會產生大量積液,使關節內壓力 增高,如不及時消除,則很容易引起關節粘連,影響正常活動。
6、類風溼性關節炎
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以慢性進行性關節病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對稱性的多關節炎,以雙手、腕、肘、膝、踝和足關節受累最常見。主要累及滑膜關節,膝關節是人最大滑膜關節,因此往往早期既有膝關節反覆疼痛,腫脹,積液。
7、膝關節骨關節炎
中老年,女性居多。膝關節軟骨退變,磨損,剝脫基礎上,超重負荷。膝關節疼痛,活動關節會有摩擦音,長骨刺,。膝部內翻、外翻畸形,行走痛。
8、膝關節感染性炎症
細菌感染引發化膿性關節炎紅、腫、熱、痛。關節周圍急、慢性骨髓炎引起疼痛。疼痛劇烈,伴有感染的全身症狀。
二、膝關節損傷引起膝疼痛
1、骨折
膝關節在強大外力作用下發生骨折,如髕骨骨折,股骨髁骨折,脛骨平臺骨折。伴有腫脹,功能受限甚至畸形,反常活動等。
2、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損傷是運動員的一種常見損傷,在下肢負重,足部固定,膝關節微屈時,如果突然過 度內旋伸膝或外旋伸膝(例如足球運動員,跑動時突然急停剷球),就有可能引起外側半月板撕裂。隨即關節疼痛,活動受限,關節表現出腫脹和滑落感,有時關節活動時有彈響甚至絞鎖。
3、 膝關節韌帶損傷或離斷
常見內側副韌帶損傷或斷裂,(如滑雪運動中,雙腿分開急速下滑,劈叉摔倒後)膝關節內側疼痛可局部腫脹。 外傷或暴力致膝關節叉韌帶損傷離斷造成疼痛,腫脹,關節不穩定,不能站立、行走等。
4、關節脫位
常見髕骨外脫位,還有少見的膝關節前後脫位,往往伴有神經、血管損傷。
三、其他部位疾病引發膝關節痛
1、股骨頭無菌性壞死
人體髖關節周圍有閉孔神經,分為主要支配大腿內收肌群的肌支和分佈於大腿內側面下部皮膚的皮支。閉孔神經既支配了髖關節又同時支配了膝關節,由於缺血性股骨頭壞死是髖關節病變,該處閉孔神經分支受到的刺激,通過同脊髓段反射作用,引起膝關節內側疼痛的症狀。有些股骨頭壞死的病人最早是以膝關節痛為主要症狀去醫院就診,有的甚至漏診、誤診。
2、高位的腰椎間盤突出
股神經來自上腰椎,支配到膝關節 的內側和下肢的前面,由於上部腰椎椎間盤突出壓迫組成股神經的神經根,而引起的膝關節疼痛等症狀。如腰2、3椎間盤突出。
3、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關節和脊柱附著點炎症為主要症狀的疾病。與HLA-B27呈強關聯。約半數表現有四肢單關節症狀,下肢關節為主,膝關節疼痛多見;有部分人以單純膝關節疼痛就診,後發展到骶髂關節病變,並發現HLA-B27陽性。
4、骨腫瘤
發病率低,但疼痛是骨腫瘤重要表現。一般X線可發現。
約半數AS病人有短暫的急性周圍關節炎,約25%有永久性周圍關節損害。
一般多發生於大關節,下肢多於上肢,約半數AS病人有短暫的急性周圍關節炎,約25%有永久性周圍關節損害。日常,膝關節長時間受涼和巨大的溫差是導致 膝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尤其在秋天,冷暖交替之際,低溫或巨大的溫差會導致肌肉和血管 收縮,引起膝關節疼痛。因此注意膝關節保暖。如果膝關節疼痛, 最好去醫院就診,明確膝關節疼痛的原因,以便正確處理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