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22 21:41

  目的:改進經腰腎癌根治術的手術技巧,提高手術安全性和手術治癒率。方法:改進的腎癌根治術,包括解剖性、銳性分離腎周筋膜後間隙和前間隙,按腎後、腎上極、腎前順序遊離腎臟,分別孤立腎血管,單獨結紮腎動脈和腎靜脈,術畢時腎窩放置引流管等,對386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本組386例腎癌,佔同期腎癌91%(386/425)。所有腫瘤直徑≤10cm,其中Ⅰ期69%、Ⅱ期30%、Ⅲ期1%、Ⅳ期3%;術時60~145min,平均90min;出血量10-100ml,平均25ml;5例出現併發症,其中3例為胸膜損傷,1例為腔靜脈損傷出血,經修補止血,1例術後4~6h腎窩慢性出血休克,經輸血和再手術好轉;本組無1例臟器損傷,無1例後腹膜感染。348例(90%)病人得到隨訪3~60個月, 1例腎窩復發,1例肺轉移。  結論:改進的根治性腎癌切除術可有效根治性切除腫瘤,可減少術中後出血,降低併發症發生率。

  近年來的臨床資料顯示,腎癌的發病率仍有不斷增長的趨勢。目前,腹腔鏡腎癌根治術的報道越來越多,然而多數文獻[1、3] 仍是將開放性腎癌根治術作為侷限性腎癌的首選治療方式之一。經腰入路術式較經腹入路術式的圍手術期併發症明顯減少,成為開放性腎癌根治的主要術式。然而,經腰入路如何安全早期結紮腎蒂,如何減少出血、避免手術併發症等詳盡的技術參考不足。自2002年5月到2007年5月,我們利用改進的腎癌根治性切除技術治療腎癌患者386例,療效滿意,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386例,男262例,女124例。年齡21-79歲,平均67歲。19例因腰部不適就診,35例因肉眼血尿住院, 332例因健康體檢或患其他系統疾病B超、CT發現。左側183例,右側203例,CT提示腫瘤直徑2.5-10.0cm,平均5.8cm(腫瘤直徑如超過10cm則行經腹入路根治術);腫瘤位於腎上極者125例,腎中極109例,腎下極152例。95%的病人均行B超和CT(或MRI)檢查並報告腫瘤性質和大小相符,IVU提示健側腎功能均正常。切除腎上腺的病例均為腎腫瘤位於腎上極的患者,病理報告1例(1/105)侵襲腎上腺。術後常規應用免疫治療。

  1.2、手術方法及技巧

  硬膜外和靜脈吸入複合全麻後,健側臥位,墊高腰部,頭腳搖低後固定。根據IVP提示腎臟位置,選擇經11肋、12肋或11肋間切口,依次切開皮膚、諸層肌肉或部分肋骨,顯露腎區。解剖性銳性分離腎臟及腫瘤的術式程序:於腎區背側,沿腰方肌外緣縱行切開側錐筋膜與腰方肌筋膜的延續部,顯露腰方肌及其前方的腎筋膜後葉,順此間隙向上遊離腎上極(或包括腎上腺)、腎周前間隙,當腎上極與背側間隙遊離後,即可顯露腎動脈。遊離腎動脈,近端結紮和縫扎;分離腎靜脈,近端結紮和縫扎。(有時,術野良好狀態下,可從腎後間隙直接顯露腎動脈而結紮。)確認無異位血管,掀起腎及周圍組織向輸尿管遠端銳性分離,完整切除腎臟及腫瘤。接近入盆腔處,切斷輸尿管及周圍組織。手術過程要求熟悉腎周筋膜和腹膜間隙,在此間隙中電刀銳性分離,術野清晰、操作輕柔,遇血管處電凝或結紮。

  1.3隨訪

  術後3、6、9、12個月門診複查B超、腎區CT、X線胸片、肝腎功能及血尿常規,1年後每半年複查1次,堅持3~5年。

  2、結果

  本組386例腎癌,佔同期腎癌91%(386/425),腫瘤直徑≤10cm,按02年AJCC腎癌臨床分期,Ⅰ期(69%)、Ⅱ期(30%)、Ⅲ期(1%)、Ⅳ期(3%);透明細胞癌癌84%、嫌色細胞癌7%、乳頭狀細胞癌4%、囊性細胞癌3%、集合管癌和未分化癌2%、腎血管平滑肌瘤0.3%。平均術時60~145min,平均90min;出血量10-100ml,平均25ml。5例出現併發症,其中3例為胸膜損傷,術中修補胸膜或放置胸腔閉式引流;1例為腔靜脈損傷出血,經修補止血;1例術後4~6h腎窩慢性出血休克,經輸血和再手術好轉;本組無1例臟器損傷,無1例後腹膜感染。348例(90%)病人得到隨訪3~60個月, 1例腎窩復發,1例肺轉移。

  3、討論

  3.1、本術式的根治性和合理實用性:根治性腎切除手術是目前唯一得到公認可能治癒侷限性腎癌的方法,1969年由Robson[1]提出。Robson強調早期結紮腎血管可避免術中因擠壓腫瘤引起癌細胞擴散,經腹腔途徑容易很快顯露腎血管,多年來一直把經腹切口作為腎癌外科手術的標準入路。隨後幾年,多個作者報道[2、3]經腰入路的腎癌根治術,治療結果與經腹入路沒有差別,而且經腰入路的術後併發症明顯減少,使該術式成為非大腎癌的主要治療方式。然而,在臨床中我們不難發現,由於體位的原因,經腰入路切口的腎血管位置深藏,如按照經腹入路直接尋找腎蒂的方法,則容易出現腹膜損傷、血管誤扎、大出血、周圍臟器損傷等併發症。選擇簡單、安全有效的途徑是我們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

  經典的腎癌根治性切除範圍包括:腎周筋膜、腎周脂肪、患腎、同側腎上腺、腎門淋巴結及髂血管分叉以上輸尿管。我們應用改進的腎癌根治術能很好完成根治要求並表現出安全、簡單易於掌握的特點。該術式在進入後腹膜間隙顯露腎區後,沿腰方肌外緣縱行切開側錐筋膜與腰方肌筋膜的延續部,顯露腰方肌及其前方的腎筋膜後葉,順此間隙遊離腎上極或包括腎上腺、腎周前間隙,腎上極被遊離後,容易顯露腎動脈和靜脈,分別結紮後切除腎及腫瘤。此徑路按後、上、前順序,符合腎周筋膜的應用解剖,因為①腎蒂位置中,動脈後上而靜脈前下;②腎周前間隙前葉筋膜與融合筋膜、腹膜緊密相連,不易分出界限。所以,選擇從後葉筋膜與腰部肌肉筋膜匯合處切開,容易進入腎門後方,容易接近腎動脈並進行分離和結紮。有時,術野良好狀態下,可從腎後間隙直接顯露腎動脈而結紮。另外,選擇銳性切除分離組織,遇血管結紮或電凝,能保證出血減少而保持視野清晰,如此條件下允許我們穩定地輕柔操作避免擠壓腫瘤。

  本組的386例,佔同期腎癌91%,我們均按上述思路和程序進行腎癌根治術,平均術時60~145min,平均90min;出血量10-100ml,平均25ml;281例(91%)病人隨訪1~36個月,無1例腎窩復發。與相關的文獻相比,顯示了實用性和根治性。

  3.2、本術式適應症及腎上腺處理:根治性腎切除術可經開放性或腹腔鏡手術進行。一般認為對小於5cm的腫瘤為腹腔鏡下腎癌根治術的適應症。我們認為小於10cm的腫瘤或小於5cm腫瘤而沒有條件開展腹腔鏡的均可選擇本術式。因為顯露術野範圍大小,一般與操作安全程度成正相關。我們粗略估計,經腰切口最大能暴露腎區的容積不能超過16×15×12cm3,因此腫瘤過大,如直徑超過10cm,則銳性分離、顯露腎周間隙有困難,控制腎蒂難度加大,而不如選擇經腹切口,所以本組病例的術式選擇均選擇了腫瘤直徑在10cm以下的腎癌。目前根治術時對待同側腎上腺的問題仍意見不一,有主張[4]腫瘤直徑大於5cm應行腎上腺切除。本組切除腎上腺的病例均為腎腫瘤位於腎上極的患者,病理報告僅1例(1/105)侵襲腎上腺。腎上腺的處理問題仍需要大樣本決定。

  3.3、外科併發症:無論是開放性或腹腔鏡手術治療腎癌均有可能發生出血、腎周臟器損傷、胸膜損傷、以及腎窩的後腹膜感染[5、6]等。由於本組均按照解剖性遊離組織和器官,術野清晰,直視下操作,無1例腹腔臟器損傷。早期結紮腎動脈,切斷了腎腫瘤的血管供應,術時出血量少,平均25ml。銳性分離後腹膜間隙,切除腎臟及腫瘤,腎窩會有一定滲出,所以我們在術畢時,常規放置引流管,2-3天拔管,術後本組無1例腎窩後腹膜感染。本組5例出現圍手術期併發症,其中2例為胸膜損傷,1例為腔靜脈損傷出血,2例術後4~6h腎窩慢性出血休克,胸膜損傷經修補或閉式引流解決,腔靜脈損傷經擴大暴露視野修補後止血,腎窩出血經再手術創面止血好轉。分析原因,胸膜損傷與患者胸膜位置過低及操作過程不夠細心有關;腎窩慢性出血休克與患者高血壓素質和凝血功能障礙有關;而腔靜脈出血與結紮腎靜脈過於根部以及牽拉腔靜脈有關係。

  總之,隨著腹腔鏡及微創技術的發展[7],使我們對腎周筋膜結構和內容的局部解剖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腎筋膜、融合筋膜及側椎筋膜的辨析對本術式的定位和遊離具有重要解剖學意義。本組資料證實改進的經腰解剖性銳性腎癌根治術是一種安全、簡便、實用的根治術式。

開放性腎癌根治術技術有哪些改進?相關文章
目的:探討後腹腔鏡下根治性腎切除術中技術改進對降低手術難度和風險以及減少術中及術後併發症的作用。方法:早期腎癌患者61例,均行後腹腔鏡下根治性腎切除術治療.術前根據增強CT檢查判斷腫瘤血管分佈情況.術中採用30°自動對焦電子鏡,自制氣囊擴張器建立後腹膜間隙,全程使用超聲刀分離,充分剝除腹膜外脂肪,分離時儘量保護腹膜,先遊離腎臟周圍,最後處理腎蒂,充分遊離腎動、靜脈,Hem-o-lok夾分次處理腎
發布於 2023-02-02 21:47
0評論
目的:評價後腹腔鏡腎癌根治術治療T1期腎癌的臨床療效。方法:T1期腎癌患者352例,均由同一組醫生完成腎癌根治術,其中行後腹腔鏡下腎癌根治術(後腹腔鏡組)185例,開放性腎癌根治術(開放手術組)167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腫瘤分期大小、血Scr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分析比較2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手術併發症及生存率的差異。結果:後腹腔鏡組與開放手術相比:手術時間為55~130(7
發布於 2023-02-20 01:06
0評論
目的 總結經腹部入路根治性腎切除術治療巨大腎癌(腫瘤直徑≥12cm)的經驗。方法 2002年5月~2009年5月收治巨大腎癌45例患者。選擇肋下斜切口經腹腔入路,利用肝臟拉鉤顯露術野;先結紮腎動脈,阻斷腎臟血供之後遊離非腫瘤側組織;分離腫瘤時,將微創技術(如鈦夾、Hem-o-lock)應用術中;遇肝下腔靜脈癌栓,心耳鉗阻斷癌栓周圍腔靜脈,將癌栓取出。回顧性總結手術時間、術中併發症、估計術中出血量
發布於 2023-03-22 21:21
0評論
1.加強術後觀察和護理密切注意病人呼吸、體溫、脈搏、血壓的變化,如體溫高、脈搏快,有發生危象趨勢,應肌肉注射冬眠ⅱ號。 2.暫禁飲食,靜脈內補液,用抗感染藥物和蒸氣吸入。 3.術後取頭高30°斜坡位2~3日(全麻病人清醒後再抬高),以利呼吸和切口引流。 4.病人床邊應備氣管切開包,以備萬一發生窒息時搶救使用。
發布於 2022-12-11 17:52
0評論
前列腺癌患者該如何做好術後護理呢?很多患者在前列腺癌手術治療後都產生了鬆懈的心理,認為前列腺癌治療好了,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術後康復是患者恢復的關鍵期,需注意各種引流液量、尿量,有無併發症,進食、活動等身體恢復情況。前列腺癌根治術後留置的管子包括導尿管和引流管,前者從陰莖處置入引流膀胱的尿液,後者從腹部置入引流手術區域的組織液。做完根治術後3-5天患者活動後就可以帶著管子出院。瞭解術後家庭護理注意
發布於 2023-02-03 02:37
0評論
一、治療方法1、後腹腔鏡下腎癌根治術:全麻。患者取健側臥位,建立腰部3個10mm套管操作通道,首先在腰大肌筋膜與筋膜後層間隙向中線分離,再向內側遊離。右側手術先找到腔靜脈,左側先找到生殖腺靜脈或輸尿管,作為解剖標誌向上分離找到腎蒂。分離腎蒂周圍結締組織和血管鞘,將腎動脈遊離2~3cm,腎動脈近心端上2個,遠心端上1個Hem-O-lok。剪斷腎動脈後,於其深面遊離腎靜脈及其屬支,用Hem-O-lo
發布於 2023-03-06 16:46
0評論
【引言】我國膽囊癌發病率在惡性腫瘤中排第19位,在消化道惡性腫瘤中排第6位,居膽道惡性腫瘤首位。多數膽囊癌病例是膽囊切除後經病理檢查發現的,術前就能明確診斷的並不多見。本例患者在術前即診斷為膽囊癌侵犯肝臟,確定合適的治療方法將直接影響預後。【病例資料】患者女性,64歲,因“冠心病”就診於外院,診療期間行腹部CT檢查,發現“膽囊癌,肝轉移”,無腹部症狀及體徵,二便及飲食正常。患者入院後查血常規及生
發布於 2022-12-07 00:29
0評論
腎癌術後一定要定期複查。1、是針對腎腫瘤的隨診,隨診的主要目的是檢查是否有復發、轉移和新生腫瘤。2、是針對術後腎功能保護和檢查,由於大多腎癌手術後病人剩下一個腎臟,所以對這個腎臟要更加關注,出現問題可以及時發現和治療。術後隨訪時間分幾個階段:1、術後一週:主要詢問出院後的一般情況;檢查傷口的癒合情況;告知術後病理結果及預後情況;討論進一步的輔助治療;對醫保病人需要辦大病醫保;本次隨訪如果病人傷口
發布於 2023-01-08 21:46
0評論
術後一週是患者恢復的關鍵期,需注意各種引流液量、尿量,有無併發症,進食、活動等身體恢復情況。1、患者術後常規留置引流管,家屬應觀察引流液量和顏色的變化,如引流液量逐步減少,顏色變淡則表示恢復良好。2、尿量在術後應維持在1500ml-4000ml/日,術後幾天可能是淡血性,如能逐步變成淡黃色為恢復良好。3、術後一週內常見併發症:出血、發熱、疼痛、感染、淋巴瘻、淋巴囊腫、尿瘻、下肢深靜脈血栓,家屬應
發布於 2023-02-03 07:47
0評論
腎癌在臨床上的治療原則是儘早的行根治性腎切除手術。並且在行切除術前先做腎動脈栓塞手術,這樣就可以避免做腎切除術是術中出血,同時也預防了術中癌瘤的擴散。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兩邊都是腎癌或是一邊腎的功能不好的,不能做根治性腎功除術,此時最好選擇保留腎組織的腎癌手術。 腎癌患者除了手術治療之外,還有放射治療、黃體酮治療、免疫治療、化學治療、中醫治療、激素治療等方法,不過這些治療效果不是很確定。對於
發布於 2023-02-05 01:20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