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總結經腹部入路根治性腎切除術治療巨大腎癌(腫瘤直徑≥12cm)的經驗。方法 2002年5月~2009年5月收治巨大腎癌45例患者。選擇肋下斜切口經腹腔入路,利用肝臟拉鉤顯露術野;先結紮腎動脈,阻斷腎臟血供之後遊離非腫瘤側組織;分離腫瘤時,將微創技術(如鈦夾、Hem-o-lock)應用術中;遇肝下腔靜脈癌栓,心耳鉗阻斷癌栓周圍腔靜脈,將癌栓取出。回顧性總結手術時間、術中併發症、估計術中出血量、術後住院時間、術後病理等。 結果 腫瘤直徑12.2~28.3cm,平均14.5 cm。手術時間(150±58)min,術中估計出血量(350±180)ml,輸血3例(6.7%),住院時間(12±5.6)d。本組術中無十二指腸、肝臟、結腸及大血管損傷,術後無腹腔感染及術後腸梗阻。因腫瘤侵犯腹膜累及脾被膜粘連緊密及暴露腎上極時脾損傷各1例,切除脾臟2例(4.4%);術後病理分期,T2N0-1M0-1期13例,T3 N0-1M0-1期23例,T4N0-1M0-1期9例。隨訪3~63個月,腎床腫瘤復發3例(6.7%)。結論 經腹部入路行根治性腎切除術治療巨大腎癌是安全、有效的術式,術中應用肝臟拉鉤手術視野顯露良好,應用鈦夾、Hem-o-lock阻斷腫瘤周圍血管,可減少術中出血。術中應注意保護脾臟,儘量避免或減少脾損傷。
腎腫瘤, 巨大, 腎癌根治術, 經驗總結
對體能狀態良好的侷限性和局部浸潤性以及T4期腎癌患者首選外科手術治療[1]。腫瘤在7cm左右的腎癌可以選擇腹腔鏡腎癌根治或經腰開放性腎癌根治術[2],而大於7cm腎腫瘤,一般主張採用經腹(或聯合經胸)為宜。2002年5月~2009年5月我們採用肋緣下經腹腔入路實施根治性腎切除術治療大體積腎癌45例,取得了較好的經驗,報告如下:
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本組45例,男36例,女9例。年齡21-79歲,平均64歲。28例因腰部不適或疼痛就診,14例因肉眼血尿住院,3例因患其他系統疾病B超、CT檢查發現。左側19例,右側26例。CT檢查提示腫瘤直徑均大於12cm;腫瘤位於腎上極者15例,腎中部6例,腎下極19例,多發5例。術前臨床分期(2002年AJCC)cT2 N0M0-119例,cT3a N0M0-18例,cT3b N0M0-110例(伴肝下腔靜脈或腎靜脈癌栓),cT4 N0-2M0-18例;其中,伴腎門淋巴結增大6例,肺轉移4例,骨轉移3例,肝轉移1例。
二、手術方法及技巧
常規全麻,術前留置胃管,患側抬高20-30度仰臥位。全部經肋緣下斜切口,即肋下2cm平行肋緣切口,上緣從劍突始,下緣止於腋中線(長約25~30cm)。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及各層肌肉進入腹腔,肝臟拉鉤將肋弓拉起,顯露更多空間。
切除右腎腫瘤時,離斷肝結腸韌帶,剪開腫瘤表面後腹膜,在右腎門內側處,於十二指腸和右腎間隙潛行遊離,輕輕推開十二指腸後能發現其下面的腔靜脈,在腔靜脈左側顯露左腎靜脈,遊離左腎靜脈下緣足夠以暴露右腎動脈(照片1),“米氏鉗”遊離右腎動脈並牽過7號絲線,將右腎動脈結紮;遊離腎及腫瘤周圍組織,遇較粗血管用Hem-o-lock結紮,較細血管用鈦夾加扎,可在遊離整個腎腫瘤術中或末了結紮腎靜脈,如遇腎靜脈或肝下靜脈癌栓,心耳鉗阻斷癌栓周圍腔靜脈,將癌栓取出。
切除左腎腫瘤時,在降結腸外側切開側腹膜,切斷脾結腸韌帶,將結腸向下內遊離,胰腺和脾臟向上內遊離,顯露左腎門處。多數腫瘤過大超出中線,不易暴露腎靜脈,則從正常側(多數腎下極)開始向腎門遊離,左腎靜脈較長,可以適度拉起,清除腎靜脈下結締組織、性腺靜脈和淋巴管,顯露左腎動脈(照片2),與右腎動脈處理相同。
三、觀察項目和術後隨訪
記錄手術時間、術中估計出血量、術中併發症、住院天數。術後3、6、9、15個月門診複查B超、腎區CT、X線胸片、肝腎功能及血尿常規,1年後每半年複查1次,所有患者堅持長期隨訪。
四、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11.5軟件包計算平均值和標準差,使用Kaplan-Meier法計算生存率。
結 果
1、 手術結果:本組腫瘤直徑12.2~28.3 cm,平均14.5 cm,平均手術時間(150±58)min,術中估計出血量(350±180)ml,其中3例(6.7%)患者接受400~600ml紅細胞懸液輸血。住院時間(12±5.6)d。術後病理分期,T2N0-1M0-1期13例,T3 N0-1M0-1期23例,T4N0-1M0-1期9例。術後病理報告:透明細胞癌36例、肉瘤樣癌5例、嫌色細胞癌2例、乳頭樣癌2例。
2、圍手術期併發症:術中,因腫瘤侵犯腹膜累及腹膜與脾被膜粘連緊密及暴露腎上極損傷脾各1例,切除脾臟2例(4.4%);腫瘤與胰腺粘連侵犯,行胰尾切除1例;本組無1例十二指腸、肝臟、結腸及大血管損傷,術後無腹腔感染及腸梗阻。
3、 隨訪結果:隨訪3~63個月,平均隨訪26.5個月,2例(4.4%)腎功不全,3例(6.7%)腎窩腫瘤復發。其中2例術後1年死亡,另外1例伴骨轉移23個月死亡;肺轉移2例27、31個月死亡,本組術後1、3年生存率分別為78.5%、55.7%,轉移患者在免疫或分子靶向治療中。
討論
國外文獻通常將腎癌腫瘤直徑大於7cm稱巨大腎癌(large renal cell carcinoma)[3,4,5],腎癌越大,腫瘤血供越豐富,選擇胸腹聯合切口或腹部L型切口,相應併發症發生率20~27%[6,7]。因此,處理巨大腎癌需要一定策略以順利完成手術及減少併發症。總結經驗,本組的特點包括(1)術野的暴露:本組選用肋下斜切口,使用肝臟拉鉤將肋弓拉起3~6cm,可清晰地顯露肝臟下緣、脾臟下緣和腎上極。腹部下緣組織鬆軟,用一般拉鉤即可顯露腎門處和腎下極。(2)先結紮腎動脈的理由和方法:常規腎癌根治術發現,首先結紮腎動脈後,腎組織和腫瘤組織變小、變軟,不容易鬆動的腫瘤周圍有了一定的間隙。巨大腎癌,腫瘤大使腎結構紊亂或腫瘤覆蓋腎門、或腎門合併增大淋巴結使尋找腎動脈和結紮腎動脈變得複雜困難。右腎巨大腎癌,我們多數選擇處理左腎靜脈下右腎動脈,在未遊離右腎腫瘤之前控制了右腎血供,再遊離右腎時,腎及腫瘤表面血管易於處理,術野能保持清晰,使手術安全順利。處理左腎腫瘤時,雖沒有右腎動脈的特殊結構,但是我們總可以在正常腎組織(尤其腎下極)處,經過耐心遊離,結紮腎靜脈下血管和組織後,適當拉起較長的腎靜脈,找到左腎動脈並粗線結紮,也能達到先控制左腎血供目的,切除腎及腫瘤。(3)微創技術的應用:腎周圍血管分支多、腰血管豐富,絲線結紮容易撕裂血管,加上鈍性遊離組織,容易導致術野內出血。現代微創技術的發展能夠提供良好的手術器械,例如鈦夾及Hem-o-lock,本組手術中遇小的血管用鈦夾結紮,大的較深的組織用Hem-o-lock鉗夾,不做牽拉式鈍性遊離,保證術野的清晰,不易損傷周圍器官和大血管。
巨大腎癌根治術的併發症主要有意外大出血、脾臟損傷、肝臟損傷、胰腺損傷、十二指腸損傷、誤扎腸繫膜上動脈,文獻報告發生率約27%[6]。我們在平素的腎癌根治術中發現,拉鉤不慎,可導致脾被膜損傷,縫合脾臟被膜止血多數不宜成功,果斷切除脾臟是避免二次手術有效方法。因此在顯露腎上極時,在拉鉤下墊好紗布,牽拉適度。有文獻報告為了防止肝脾損傷,術中應分遊離肝臟右側三角韌帶、冠狀韌帶和肝結腸韌帶,胃結腸繫膜、脾結腸韌帶、脾腎韌帶等,我們則認為,根據顯露的程度,視暴露情況而遊離系膜和韌帶。本組1例腎癌侵及胰尾,沒有強行剝離,而行胰尾切除,與文獻報告相同[6]。採用本組方法,我們均能在直視下完成腎及腫瘤的遊離,沒有在盲目狀態下操作,因此無1例大出血及十二指腸損傷。
本組術前臨床分期cT2 N0M0-119例,cT3a N0M0-18例,cT3b N0M0-110例,cT4 N0-2M0-18例;術後病理分期,T2N0-1M0-1期13例,T3 N0-1M0-1期23例,T4N0-1M0-1期9例,存在術前評估較術後為早,可能的原因是術前根據影像學檢查不能確定腎周脂肪和(或)腎竇脂肪組織有無侵及,對於腫瘤大於7cm無腎靜脈癌栓者,多數歸入T2期,事實上有腎周脂肪侵及者屬於T3期。本組3例腎窩腫瘤復發與腎周淋巴結轉移有關;2例術後1年死亡,1例骨轉移23個月死亡,2例肺轉移27個月後死亡,均與就診時分期晚有關。本組腎癌根治術手術時間平均2.5h,術時估計出血量在400ml左右,術後併發症控制在10%左右,1、3年生存率與相關文獻報告相同【7】,說明本組方法的合理性和實用性,為大腎癌根治切除提供一種有效的開放術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