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具有存儲、濃縮、排出膽汁和調節膽道壓力的作用,還具有複雜的化學和免疫功能,是人體一個重要的消化器官。近一百多年來膽囊常因膽囊結石而被切除,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快速普及使得該技術成了治療膽囊結石的“金標準”。但是,膽囊切除術後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十二指腸液的胃返流及胃液食管返流、消化不良性腹瀉、膽囊切除術後綜合徵、膽總管結石發生率增加等各種不良併發症,促使臨床醫生對膽囊切除術進行了反思。與膽囊切除相比較,保膽取石也是治療膽囊結石的一種方法,但是,由於其術後膽囊結石複發率高,主流的觀點並不推薦。
主張切膽取石的理論由德國一代名醫Langenbuch 1882年所創。在當時無內鏡技術的落後條件下,他認為老式膽囊造瘻取石術治療膽囊結石不徹底,術後易復發(>90%);故他提出了“膽囊切除不僅因膽囊內含有結石,而且還因為它能生長結石”的論斷,此即為著名的“溫床學說”。
對於膽囊結石一律行膽囊切除的觀點歷來就有不少學者反對,但苦於無法將複發率降下來,故120餘年來被作為金標準,影響了幾代人。溫床學說的主要缺陷是忽略了膽囊功能的重要性,誤報和誇大了術後複發率。在當時落後的技術條件下,缺乏內鏡技術,他無法取淨結石,更無資格談論複發率,故做出了上述結論。
眾所周知,目前膽囊結石的成石原理多推崇Small三角代謝學說,Langenbuch認為膽囊膽汁中膽固醇濃度過度飽和,析出固態的膽固醇結晶形成了膽固醇結石。但膽固醇由肝臟分泌,因此生成結石的“溫床”不在膽囊,而在肝臟。故我國膽道外科前輩冉瑞圖教授認為:膽囊結石源自肝臟,膽囊切除術的適應證(膽囊結石)應當修正。因此現代觀點認為,溫床學說今日已經過時,不可提倡。
許多學者重新提出保膽取石的手術,因為當今有腹腔鏡,膽道鏡的幫助,可以做到微創和取淨結石的要求。
但是,目前仍不是主流觀點,內鏡醫師協會制定了一些保膽取石手術的技術規範:
一、手術適應證:
1、經B超或其他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膽囊結石;
2、經Te99ECT或口服膽囊造影,膽囊顯影,功能良好;
3、雖然Te99ECT或口服膽囊造影不顯影,但術中能取淨結石證實膽囊管通暢者。
二、手術禁忌證:
1、膽囊萎縮、膽囊腔消失者;
2、膽囊管內結石無法取出,預計術後仍無法取出者;
3、膽囊管經術中造影證實梗阻者;
4、術中B超或造影見膽囊管內結石,而術中膽道鏡無法發現者;
5、合併有總膽管結石者,應先治療總膽管結石再行保膽手術。
其它的一些保膽取石手術適應證提出,治療對象必須符合下列所有條件:
1、症狀性膽囊結石;
2、結石為直徑20mm以下的單髮結石;
3、x線透光結石;
4、膽囊粘膜膜光滑,囊壁厚度正常;
5、膽囊濃縮和收縮功能正常;
6、無膽囊結石家族史;
7、無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
目前來說,所有的膽囊結石患者都採取膽囊切除的方式確實值得商榷,有一部分膽囊結石患者可能適合選擇保膽取石手術;對於外科醫師,重要的是需要開展相關的工作,找到科學的篩選標準,制定更為科學的保膽取石手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