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29 07:47

  68歲的張阿姨雖然有多年的膽囊結石病史,但一直精神狀況良好,偶爾膽囊炎發作,用點藥就見好,家裡人都不在意。直到最近一次因膽結石致急性重症胰腺炎,在醫生的積極治療後,張阿姨才從死神手裡回來,最後在醫生的勸說下,張阿姨及家屬終於同意做手術切除膽囊了。本以為這次徹底把病治好了,可不料病理結果出來以後,證實膽囊組織已經有癌變了,張阿姨的家人非常傷心,後悔不已,早知道把手術做了就不會癌變了。

  像張阿姨這樣的患者並不少見,肝膽外科每年都會收治數例由結石引發癌症的患者。作為一種常見病,膽囊結石常常被人們所忽視,以為打打針吃吃藥就能好,只有在炎症越來越重、腹痛難以用藥物控制的情況下才選擇手術治療。殊不知,膽囊結石如不及時治療,除了會增加患者的痛苦,增加手術治療的難度,還有引發癌變的可能。

  不是所有的膽囊結石最終都會引發膽囊癌,但有數據顯示:90%以上的膽囊癌患者伴有膽囊結石。膽囊結石長期存在往往會引起膽囊萎縮、鈣化,而鈣化性膽囊或瓷樣膽囊患者膽囊癌發生率較高。

  由於人們作息規律、飲食結構等方面的改變,近年來,我國膽囊結石、膽囊癌發病率均持續上升,目前國人膽囊結石發病率達3%到10%,每年新增膽囊癌患者數千人,與10年前相比,分別上升1至2倍。

  目前,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普通外科每年接診膽囊結石病人中有2到3例會發現癌變,與幾年前相比,增加2至3倍。

  膽囊癌惡性程度高、轉移早、進展快,很容易發生擴散,早期癌變又沒有特異性的症狀,影像學上也不容易與慢性炎症相區別,早期診斷很難。近年來,雖然科技在不斷進步,但是醫學界對膽囊癌的診斷、治療手段並沒有太大突破,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5%。“上醫治未病”。對於普通人來說,疾病的預防非常重要,改變飲食結構、合理調控生活節奏,減少膽囊癌的發生顯得非常重要。

  警惕癌變的蛛絲馬跡

  手術切除是膽囊癌首選的治療方法,也是目前來說唯一可能達到治癒的辦法。但遺憾的是膽囊癌早期無特異性臨床表現,一旦出現上腹部持續性疼痛、包塊、黃疸等,病變已到中晚期,大多已經無法切除根治,因此治療膽囊癌的關鍵在於早期診斷。

  儘管膽囊癌的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但是也有蛛絲馬跡可尋,例如:

  1、消化道症狀。臨床上,曾發現早期膽囊癌患者會出現一些消化道症狀,如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右上腹不適等。此時如果沒有發現膽囊疾病以外的其他消化道疾病,那就要引起警惕,是不是膽囊出了問題。

  2、右上腹疼痛。如果出現右上腹疼痛,呈鈍痛、脹痛或絞痛,伴噁心、嘔吐,就應該及時到醫院就醫,查清病因,以免延誤診斷。如果患者既往診斷膽囊疾病,右上腹疼痛由間斷髮作變成持續存在,藥物治療效果變差,那麼就要警惕是否有膽囊癌發生的可能。

  3、50歲以上慢性膽囊炎或膽囊結石患者,如果原有症狀加重或發作頻繁,以及既往有膽囊炎、膽囊結石或膽囊息肉,近期有原因不明的乏力、消瘦伴消化道症狀者,應該及時就醫,全面檢查。有數據顯示,膽囊癌患者中,50歲以上的患者佔2/3。

  B超是目前篩查性早期診斷膽囊癌的首選方法。如檢查出現以下情況要高度懷疑膽囊癌:膽囊息肉直徑>1cm,基底較寬或複查增大較快;膽囊壁不規則增厚>0.5cm或有鈣化斑;膽囊輪廓不清或邊界不規則等。對於膽囊區不適或疼痛的患者,特別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合併有膽囊結石、炎症、大於1cm膽囊息肉者,應儘早手術切除膽囊,以防癌變;對於不願手術的患者,也要定期進行B超、CT、腫瘤標誌物的檢查,一旦懷疑癌變要儘早治療。

警惕膽囊結石誘發膽囊癌變!相關文章
膽囊結石是最為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少部分患者膽囊結石會誘發膽絞痛,繼而發生細菌感染,表現為急性、慢性膽囊炎,長期慢性膽囊炎甚至會發展為膽囊癌。膽囊切除術是外科治療有症狀膽囊結石的主要手段。然而大多數膽囊結石患者無症狀,無症狀膽囊結石需要外科干預嗎?當膽囊結石合併以下情況時,預計未來會誘發急慢性膽囊炎、心肺疾病、膽囊癌,建議手術切除膽囊:1、結石大於3cm、泥沙樣結石或膽囊充滿型結石;2、合併
發布於 2022-11-24 22:31
0評論
      膽囊息肉又稱膽囊隆起樣病變,或膽囊息肉樣病變。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環境汙染日益加重,社會、生活壓力不斷增加等各種原因,膽囊息肉的發病率及癌變率呈明顯上升趨勢,據資料顯示從80-90年代,因形成的膽囊息肉的性質不同,膽囊息肉的癌變率逐漸增高。國內資料報告顯示20%~82.6%的膽囊癌合併有膽息肉,國外報告則高達54.3%~100%。而膽囊息肉有5%~1%
發布於 2023-03-13 03:31
0評論
       很多患有膽囊結石的人並沒有任何臨床症狀,那麼是不是一定需要做手術切除膽囊呢?這是很多門診患者的顧慮,他們既對手術充滿恐懼,又擔心哪一天出現併發症。根據中華醫學會膽道學組的規定和我們的臨床經驗,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膽囊結石病人即具備手術指徵,也就是說,醫生會建議手術切除膽囊。50歲以上患者,或發現患有膽囊結石超過5年。與長時間的結石刺激膽囊粘膜會繼發膽囊癌變有關。合併糖尿病:對於糖尿病
發布於 2022-10-08 20:33
0評論
膽囊、肝總管和膽總管共同構成人體的膽道系統,以行使運送、貯存、濃縮和排洩膽汁的功能。若是膽道系統的結構或者膽汁的成分發生變化,在膽道系統內的任何位置都有可能形成固體的結晶,這就是膽結石。膽結石若是很小,患者一般沒有明顯的感覺;膽結石若是較大,患者會出現發熱、寒戰、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同時還可引發黃疸、膽管炎和胰腺炎等疾病甚至膽囊癌變,因此,對於膽結石要儘早治療。治療膽囊結石,手術切除最可靠目
發布於 2022-12-19 16:30
0評論
查出膽囊息肉的患者,往往認為自己逃過一劫,慶幸自己膽囊內的小腫物只是“息肉”而不是“腫瘤”。事實上,膽囊息肉分為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其中真性息肉又稱為腫瘤性息肉,屬於潛在的癌前病變,與膽囊癌密切相關。因此,查出息肉後要明確其性質,一般來說真性息肉主要指膽囊腺體、肌層增生引起的息肉,確診的方法是進行超聲檢查,即便是小於5毫米的息肉,檢出率也可在90%以上。如果懷疑是惡性,還要進行多普勒超聲、CT、
發布於 2022-12-12 13:27
0評論
膽囊結石是一種常見且具有相當危害性的疾病。許多研究證實了肥胖、年齡、女性、多產、家族史、種族等為其主要危險因素。近年來以糖脂代謝紊亂為特徵的胰島素抵抗相關兇素亦被發現是膽囊結石的危險因素,但爭議也頗多。膽囊結石與糖尿病的關係一直為臨床醫生重視。許多研究認為糖尿病是膽囊結石形成的一個危險因素,但二者的相關性還存在許多爭議。目前認為,糖尿病引起的胰島素抵抗、脂代謝紊亂、自主植物神經病變等都是形成膽囊
發布於 2023-01-09 09:56
0評論
並非所有的慢性膽囊炎都會癌變,但確有一些慢性膽囊炎有較高癌變的可能。認識瞭解這些特殊情況,就是預防這種隱患的第一步。 在膽囊惡性腫瘤中膽囊癌佔首位,其他尚有肉瘤、類癌、原發性惡性黑色素瘤、鉅細胞腺癌等。原發性膽囊癌臨床上較為少見,根據國內報道僅佔所有癌總數的1%左右。 B超檢查簡便無損傷,可反覆使用,是首選檢查方法。內鏡超聲用高頻率探頭僅隔著胃或十二指腸壁對膽囊進行掃描明顯提高膽囊癌的檢出率,能
發布於 2023-02-03 09:28
0評論
得了膽囊息肉怎麼辦?大致有以下幾種情形的膽囊結石需要手術:1、大息肉:大於10毫米。2、有症狀息肉:單發或多發膽囊息肉,有明顯症狀者。3、進行性增大息肉:體檢隨訪過程中,息肉不斷進行性增大。4.  寬基底息肉:醫學研究表明這種息肉有較高的惡變概率。5、可疑癌變息肉:影像學提示有豐富血供,不除外惡性新生物可能性。6、伴發膽囊結石的息肉:伴有膽囊結石、7、可觀察息肉:對直徑小於5毫米、無症狀病人應間
發布於 2022-09-25 04:00
0評論
膽囊是存儲和濃縮膽汁的器官,膽汁主要由肝臟產生並持續不斷分泌,每天分泌的膽汁有800-1200ml那麼多。生理情況下,非進食條件下肝臟分泌的膽汁不進入小腸而是進入膽囊儲蓄並濃縮起來,進食時膽囊再將存儲的膽汁通過膽囊管、膽總管分泌到小腸參與脂肪的消化(脂類不溶於水,需要靠膽汁幫助溶解消化)。膽汁由肝臟持續分泌產生,含水、膽鹽、膽固醇、膽色素、磷脂等多種複雜,正常情況下膽汁中的各種成分均溶解於膽汁中
發布於 2023-03-22 04:16
0評論
並非所有膽囊結石都需要手術,簡單說來,大致有以下3種情形的膽囊結石需要手術。1、有明顯臨床症狀的膽囊結石。2、無症狀性單純膽囊結石,但出現以下情況:①陶瓷膽囊(即:膽囊壁高度增厚,無功能膽囊)因其膽囊癌發生率高達25%;②膽囊結石超過2cm,因結石大於2cm的膽囊結石患者,其膽囊癌發生率明顯升高;③無症狀性膽囊結石合併膽囊息肉者。3、糖尿病患者合併膽囊結石。4、慢性膽囊炎並結石急性發作,經治療症
發布於 2022-09-25 04:0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