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的張阿姨雖然有多年的膽囊結石病史,但一直精神狀況良好,偶爾膽囊炎發作,用點藥就見好,家裡人都不在意。直到最近一次因膽結石致急性重症胰腺炎,在醫生的積極治療後,張阿姨才從死神手裡回來,最後在醫生的勸說下,張阿姨及家屬終於同意做手術切除膽囊了。本以為這次徹底把病治好了,可不料病理結果出來以後,證實膽囊組織已經有癌變了,張阿姨的家人非常傷心,後悔不已,早知道把手術做了就不會癌變了。
像張阿姨這樣的患者並不少見,肝膽外科每年都會收治數例由結石引發癌症的患者。作為一種常見病,膽囊結石常常被人們所忽視,以為打打針吃吃藥就能好,只有在炎症越來越重、腹痛難以用藥物控制的情況下才選擇手術治療。殊不知,膽囊結石如不及時治療,除了會增加患者的痛苦,增加手術治療的難度,還有引發癌變的可能。
不是所有的膽囊結石最終都會引發膽囊癌,但有數據顯示:90%以上的膽囊癌患者伴有膽囊結石。膽囊結石長期存在往往會引起膽囊萎縮、鈣化,而鈣化性膽囊或瓷樣膽囊患者膽囊癌發生率較高。
由於人們作息規律、飲食結構等方面的改變,近年來,我國膽囊結石、膽囊癌發病率均持續上升,目前國人膽囊結石發病率達3%到10%,每年新增膽囊癌患者數千人,與10年前相比,分別上升1至2倍。
目前,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普通外科每年接診膽囊結石病人中有2到3例會發現癌變,與幾年前相比,增加2至3倍。
膽囊癌惡性程度高、轉移早、進展快,很容易發生擴散,早期癌變又沒有特異性的症狀,影像學上也不容易與慢性炎症相區別,早期診斷很難。近年來,雖然科技在不斷進步,但是醫學界對膽囊癌的診斷、治療手段並沒有太大突破,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5%。“上醫治未病”。對於普通人來說,疾病的預防非常重要,改變飲食結構、合理調控生活節奏,減少膽囊癌的發生顯得非常重要。
警惕癌變的蛛絲馬跡
手術切除是膽囊癌首選的治療方法,也是目前來說唯一可能達到治癒的辦法。但遺憾的是膽囊癌早期無特異性臨床表現,一旦出現上腹部持續性疼痛、包塊、黃疸等,病變已到中晚期,大多已經無法切除根治,因此治療膽囊癌的關鍵在於早期診斷。
儘管膽囊癌的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但是也有蛛絲馬跡可尋,例如:
1、消化道症狀。臨床上,曾發現早期膽囊癌患者會出現一些消化道症狀,如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右上腹不適等。此時如果沒有發現膽囊疾病以外的其他消化道疾病,那就要引起警惕,是不是膽囊出了問題。
2、右上腹疼痛。如果出現右上腹疼痛,呈鈍痛、脹痛或絞痛,伴噁心、嘔吐,就應該及時到醫院就醫,查清病因,以免延誤診斷。如果患者既往診斷膽囊疾病,右上腹疼痛由間斷髮作變成持續存在,藥物治療效果變差,那麼就要警惕是否有膽囊癌發生的可能。
3、50歲以上慢性膽囊炎或膽囊結石患者,如果原有症狀加重或發作頻繁,以及既往有膽囊炎、膽囊結石或膽囊息肉,近期有原因不明的乏力、消瘦伴消化道症狀者,應該及時就醫,全面檢查。有數據顯示,膽囊癌患者中,50歲以上的患者佔2/3。
B超是目前篩查性早期診斷膽囊癌的首選方法。如檢查出現以下情況要高度懷疑膽囊癌:膽囊息肉直徑>1cm,基底較寬或複查增大較快;膽囊壁不規則增厚>0.5cm或有鈣化斑;膽囊輪廓不清或邊界不規則等。對於膽囊區不適或疼痛的患者,特別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合併有膽囊結石、炎症、大於1cm膽囊息肉者,應儘早手術切除膽囊,以防癌變;對於不願手術的患者,也要定期進行B超、CT、腫瘤標誌物的檢查,一旦懷疑癌變要儘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