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溝疝,俗稱“小腸氣”,分為斜疝、直疝、股疝。其特徵是:患者腹股溝區出現腫塊,大小不一,無痛或伴脹痛,早期直立或咳嗽時較明顯,平臥後腫塊可縮小或消失,未經治療,腫塊多會逐漸增大,男性患者腫塊可降入陰囊,症狀也隨之加重。
腹股溝疝的實質是腹腔內的臟器從腹壁薄弱缺損區突出,形成可復性腫塊。有時,疝內容可發生嵌頓,導致腸管等臟器受壓、缺血,嚴重者可導致腸梗阻及腸壞死。因此,成年人的腹股溝疝一經確診,多需及時治療。
最早的經典疝修補術,是將腹壁缺損處兩側的組織強行縫合在一起,術後張力高,常感覺傷口牽拉不適,且容易復發,據統計,複發率可達10%~30%。這一術式已逐漸被開放式人工網片填充的無張力疝修補術所取代。隨著技術的發展,如今已可以通過腹腔鏡來修復腹股溝疝,進一步減小了手術創傷,縮短了恢復時間。經腹腔腹膜前補片修補術(TAPP)、經腹膜外路徑的補片修補術(TEP)、腹壁切口疝和白線疝的腹腔內補片修補術(IPOM)、小兒腹股溝疝經腹腔鏡高位結紮術。
TAPP和TEP都可以做到將補片與牢固的結構組織固定,同時覆蓋斜疝內口、直疝三角和股環口,術式合理,是目前最主要的兩種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的手術方法。
手術適應證:
1、I型、II型、III型和IV型直疝、斜疝和股疝。
2、雙側疝和復發疝:可優先考慮腹腔鏡修補。治療雙側疝不需要增加切口,還可以發現對側“隱匿疝”;治療復發疝可避開原來的手術徑路。
治療優勢:
1、微創手術,創傷小,無疤痕。
2、特別適合雙側疝和復發疝。
3、成功率高(98%以上),複發率低。
4、住院時間短,患者痛苦小,恢復快。
5、併發症少,兼具高效性與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