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類藥物(3-羥-3-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具有降血脂及抗炎作用,可降低腦血管疾病和冠心病的發生率。在過去的10年當中,他汀類藥物的應用量明顯增加, 雖然大部分患者對他汀的耐受性普遍較好,但該藥仍具有一定副作用,如肌痛,嚴重時還可以引起橫紋肌溶解。
從理論上而言,他汀類藥物有可能誘導或加重重症肌無力症狀,但並非是通過影響神經肌肉接頭傳遞所致。藥理機制研究發現,他汀類藥物可抑制T細胞激活,誘導輔助T(Th)細胞向Th2細胞方向轉化,作用於B細胞及細胞因子,強化B細胞介導的免疫異常,從而使重症肌無力患者自身免疫反應加重而誘發疾病的發生或使病情加重。到目前為止,已有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服用他汀類藥物後症狀加重的報道。
2002年Parmar等報道了1例使用他汀類藥物後出現重症肌無力症狀的患者,在服用他汀類藥物3個月後出現眼瞼下垂及全身無力,停藥後症狀在6周後緩解,後因血脂控制欠佳,再次服藥該類藥物後2-3個月再次出現肌無力症狀,停藥數週後恢復,該例患者被診斷為重症肌無力,但其血清學AchR抗體陰性,未行重複電刺激檢查,故有人質疑其MG的診斷。
2008年Oh等報告170例診斷明確的重症肌無力患者中54例服用他汀類藥物,其中6例服藥後症狀加重,均發生在服藥後最初8周內,這6例中2例伴有血清AchR水平的升高,3例停用他汀類藥物後症狀迅速緩解。
Jesse等亦報道了2例服用他汀類藥物後出現重症肌無力症狀。均為服用藥物4周左右出現眼外肌麻痺,停用他汀類藥物及輔助小劑量激素治療後改善。
雖然他汀類藥物在理論上有可能會加重病情,在現實中也有病例報道,但該藥並非絕對禁忌,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對於重症肌無力合併高膽固醇血癥的患者,還是應該按指徵使用他汀類藥物。醫生應該提前告知患者這種可能性,並在服用該藥期間嚴密觀察肌無力病情的變化以及是否有其他副作用,一旦出現立即調整或停用他汀類藥物,以此解決用藥理論和現實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