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4-15 18:54

  夏天,指陰曆4月至6月,即從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其間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等六個節氣。

  《黃帝內經》在描述夏天的節氣特點時,這樣寫道:“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意思是說,在夏天的三個月,天陽下濟,地熱上蒸,天地之氣上下交合,各種植物大都開花結果了,所以是萬物繁榮秀麗的季節。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裡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對於人來說,此時是新陳代謝旺盛的時期,

  人體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旺盛起來,並且活躍於機體表面。為適應炎熱的氣候,皮膚毛孔開洩,而使汗液排出,通過出汗,以調節體溫,適應暑熱的氣候。在談到夏天如何養生時,汪綺石在《理虛元鑑》裡指出:“夏防暑熱,又防因暑取涼,長夏防溼”,這裡再清楚不過地指明瞭夏季養生的基本原則:在盛夏防暑邪;在長夏防溼邪;同時又要注意保護人體陽氣,防止因避暑而過分貪涼,從而傷害了體內的陽氣,即《黃帝內經》裡所指出的“春夏養陽”,也就是說,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護體內的陽氣。

  暑為夏季的主氣,為火熱之氣所化,獨發於夏季。中醫認為,暑為陽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氣傷津。這是它的病理特點。暑邪侵入人體,常見腠理開而多汗,汗出過多導致體液減少,此為傷津的關鍵,津傷時,即見口渴引飲、唇乾口燥、大便乾結、尿黃心煩、悶亂等症。如果不及時救治,開洩太過,則傷津可以進一步發展,超過生理代償的限度必然將耗傷元氣,此時可出現身倦乏力、短氣懶言等一系列陽氣外越的症狀,甚至卒然昏倒,不省人事、而導致死亡,由此觀之,夏季防暑不可等閒視之。

  溼為長夏之主氣,在我國不少地方,尤其是南方,既炎熱又多雨。人們所說的溼病就多見於這個季節。這個季節裡空氣中溼度最大,加之或因外傷暴露,或因汗出沾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處潮溼,以至感受溼邪而發病者最多。

  中醫認為,溼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粘滯,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愈,這是溼邪的病理特徵。不僅如此,溼邪亦好傷脾陽,因為脾性喜燥而惡溼,一旦脾陽為溼邪所遏,則可能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氣機不暢,臨床可見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溫。尤其是脾氣升降失合後,水液隨之滯留,常見水腫形成,目下呈臥蠶狀。

  中醫還認為,溼邪重濁,故外感溼邪後多有身重倦困,頭重如裹等症狀。又因溼邪粘滯,病損往往著而難易,若其侵犯肌膚筋骨,每每既重且酸,固定一處,故有“著痺”之稱。一般他說,溼邪為病,病程較長,如溼溫病,常有如油入面難分難解之臨床特徵。風溼夾雜,侵犯肌膚,關節所形成的風溼痺症則往往反覆發作。內溼病常見其病理性產物多呈穢濁不潔之物,如皮膚病變之滲出物,溼熱帶下之分泌物,質粘而腥臭。因此,人們常稱溼為“有形之邪”,其性穢濁。

  由於溼的形成往往與地之溼氣上蒸有關,故其傷人也多從下部開始。臨床所見之下肢潰瘍,溼性腳氣,帶下等症往往都與溼邪有關。

  對於溼,現代科學用溼度來表示,是指空氣中的含水量,物體潮溼的程度。空氣的溼度是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對人體有直接的影響。一般來說,對人體適宜的溼度是40%~60%,當氣溫高於25℃時,適宜的相關溼度為30%。秋天,天氣涼爽,溼度適中,人的精神倍增;而夏季三伏時節,由於高溫、低壓、高溼度的作用,人體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後不易被蒸發掉,因而會使人煩躁、疲倦、食慾不振,易發生胃腸炎、痢疾等。若溼度太低,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可大量散失,從而使抵抗力下降,易引起感冒。不僅如此,長夏時節由於天氣悶熱,陰雨連綿,空氣潮溼,衣物和食品都容易返潮,甚至發黴、長毛,人也會感到不適。若穿著返潮的衣物,容易感冒或誘發關節疼痛,吃了黴爛變質的食品,就會引起胃腸炎,甚至導致中毒,所以在長夏一定要重視防止溼邪的侵襲。

  “又防因暑取涼”,這是告誡人們在炎熱的夏天,人們一定要注意保護體內的陽氣,正如《黃帝內經》裡所說:“春夏養陽”,那麼,在夏天又怎樣注意保護陽氣呢?

  首要的一點是,人們不能只顧眼前舒服,過於避熱趨涼,如在露天乘冷過夜,或飲冷無度,致使中氣內虛,從而導致暑熱與風寒之邪乘虛而入。在乘涼時,要特別注意蓋好腹部,不少農村地方喜穿“兜肚”,是很符合養生之道的。《養老壽親書》裡指出:“夏日天暑地熱,若簷下過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涼,以防賊風中人。”《攝生消息論》亦指出:“不得於星月下露臥,兼使睡著,使人扇風取涼。”這些都是寶貴的養生經驗,符合夏季“養陽”的精神。夏季養生,古人之所以提出保養陽氣,關鍵在於暑熱外蒸,汗液大洩,毛孔開放,這樣機體最易受風寒溼邪侵襲。

  其次要謹防冷氣病:所謂冷氣病,是指由於人們久處冷氣設備的環境下工作和生活時所患的一種疾病。輕者面部神經痛、下肢痠痛、乏力、頭痛、腰痛、容易感冒和不同程度的胃腸病等;重者會出現皮膚病和心血管疾病。而老年人中出現的各種症狀更加明顯。

  冷氣病發生的原因有兩點:

  第一點是,人們由於每天多次出入冷氣環境,這樣人體多次經受冷適應的條件反射,促使交感神經對腎上腺素的大量分泌,無形中給心臟增加了負擔。而在中醫理論中,早就有夏季宜養心的說法,因為五臟應五時,具體到夏季是心與之相應。夏季人們室外活動多,活動量也相對增大,加之夏天晝長夜短,天氣炎熱,故睡眠時間也較其他季節少一些。因此,體內消耗的能量多、血液循環加快、汗出亦多。顯而易見,在這個季節,心臟的負擔是很重的,倘若不注意對心臟的保養,很容易使心臟受到傷害。由上可知,夏季人們多次反覆出入冷氣環境,於心髒是不利的,而心屬火,傷心即傷陽氣。

  第二點是,在久處冷氣環境中的人,一旦進入炎熱的自然環境時,體內就要發生一系列的生理反應。除體溫迅速上升外,皮膚開始出汗,而帶汗的皮膚又往往粘有許多細菌。當人們再回到冷氣環境中時,皮膚和血管馬上收縮,細菌很容易利用開張的毛孔進入人體內而引起感染。

  鑑於上述情況,人們在酷暑一定不要貪涼,謹防冷氣病的發生。辦法是:

  室內外的溫差不宜太大,以不超過5攝氏度為好。室內溫度不少於25攝氏度。

  入睡時,最好關上冷氣機;冷氣房裡不要長期關閉,有條件時要常使室內空氣與外界空氣流通。

  當在室內感覺有涼意時,一定要站起來適當活動四肢和軀體,以加速血液循環。

  若患有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慢性病人,尤其是老年人,不要長期呆在冷氣環境裡,患有關節痛的人亦不要老在冷氣環境裡生活。

  還有,要防溼邪侵襲:如前所述,溼為陰邪,易傷陽氣,尤其是損傷脾胃陽氣。在盛夏是心與之相應,而在長夏,則是人體五臟之一的脾臟和其相應。所以,長夏的溼邪最易侵犯脾胃的功能,導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中醫營養學認為,長夏的飲食原則易清淡,少油膩,要以溫食為主,如元代著名養生家邱處機主張夏季飲食應“溫暖,不令大飽,時時進之……其於肥膩當戒”。也就是說,長夏的飲食要稍熱一點,不要大寒涼;亦不要吃的大多,但在次數上可稍多一些。在我國一些南方地區,不少人有食辣椒的習慣,這是因為吃辣可以促使人體排汗,在悶熱的環境裡增添涼爽舒適感。另外,通過吃辣,可幫助消化,增加食慾,增加體內發熱量,從而有助於防止在高溫、高溼的時候,人們常有的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蠕動減弱現象。

  防止溼邪侵襲,在居住環境上就要切忌潮溼:中醫認為,“溼傷肉”,即感受溼邪,易損傷人體肌肉,如常見的風溼關節炎等症。《黃帝內經》裡又指出:“傷於溼者,下先受之”,下,指人體下部。意謂溼邪傷人往往從人體下部開始,這是因為溼邪的形成往往與地的溼氣上蒸有關。故其傷人也多從下部開始,如常見的腳氣,下肢潰瘍,婦女帶下等。因此,在長夏居室一定要做到通風、防潮、隔熱,如果室內過於潮溼,空氣汙濁,不僅傢俱、衣物發黴、長毛而損壞。還能損傷人體陽氣。有些國家對兒童風溼病的研究證明,50%以上的患兒,是由於住在潮溼的屋內造成的。

夏季養生的中醫療法相關文章
概述 我姐姐上個月感冒後就一直畏寒發熱、渾身痠痛、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有時候還會嘔吐和腹瀉。她說有時候還覺得有些頭疼,眼冒金星,有時候還說她突然間聞不到味道了。我們擔心是鼻炎,就趕緊帶她去醫院檢查。得知是鼻竇炎,聽從醫生用藥物治療之後一直沒有康復的跡象,沒甚麼效果,所以老媽帶姐姐去看了中醫。經過老中醫的調理。最後開始康復了。現在把經驗與你們分享一下,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步驟/方法: 1、
發布於 2022-11-02 10:15
0評論
一般不需內治,如合併化膿性感染者,宜清熱利溼解毒,用萆蘚滲溼湯合五神湯加減。 (一)內治法: 治宜養血和營祛風,若屬風寒者,加制川烏、麻黃各9g;若屬風熱者,加生地15g,菊花12g,苦參15g;若屬衝任不調者,加鹿角片9g、菟絲子12g、巴戟天6g。若為陰虛內熱者,用生地飲加減。若屬溼熱實症者,用龍膽瀉肝湯加黃柏、蒼朮、薏苡仁治之。 (二)外治法 可根據病情酌情選用下列諸方:藏藥紫草露,每日3
發布於 2024-04-19 11:13
0評論
艾灸:阿是穴。阿是穴位置在病灶區(下同)。 治法:先用溫水(約40℃)浸泡患足30~45分鐘,使皮膚軟化。然後以75%酒精棉球消毒皮膚,用消毒刀片削去老皮,注意不要削痛、出血。艾灸採用艾炷灸或艾卷灸,任選一法。艾炷灸法:將艾炷(其底座略小於雞眼)直接於阿是穴,點燃其尖端,燒至局部有灼痛時,用鑷子夾掉,再放1炷,連灸5~7壯,每日1次;艾卷灸法:以燃著之艾卷在雞眼上行雀啄灸,以患者略感灼痛、局部紅
發布於 2024-09-03 00:27
0評論
肩周炎都有哪些中醫治療方法呢?肩周炎的中醫治療方法有:中醫推拿、針灸針刺、火針、針刀療法、中藥穴位注射、中藥離子導入,湯藥洗敷及中藥湯劑內服等。常見的肩周炎按摩推拿手法主要有:舒筋活絡法、滾揉法、點按穴位法、環轉搖肩法、上肢被動後扳法、背後拉臂法、提抖法等,中醫手法治療極具中醫特色,是臨床較為常用的療法之一。而針灸治療也已被全世界所認可,針灸治療取穴主要有肩s、肩井、肩外俞、巨骨、臂、曲池等,並
發布於 2022-12-06 10:21
0評論
灰指甲還是人體其他部位患癬的主要傳染源,又因有些甲癬可能是念珠菌所致,因為手的觸及可以引起自身如腋下、乳房下、陰部的念珠菌感染。若我們接觸嬰幼孩,甲癬也可以傳染給小孩。小孩皮膚較細嫩,出汗較多,這種傳染很易發生。若是襁褓中的嬰孩,因經常換洗尿布或紙尿巾更容易造成接觸傳染的機會。灰指甲中醫治療方法的選擇也要因人而異的,當然甲癬患者也會影響患者免疫狀態,會造成患者的敏感性增高,易發生敏疹。 中醫認為
發布於 2022-12-12 03:51
0評論
概述 腎結核的中醫療法有哪些呢?腎結核這種疾病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腎部疾病,這種疾病的出現對於我們的身體健康會造成很大的傷害,患者朋友在患有腎結核疾病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的症狀,無形中給我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很大的痛苦,嚴重的時候患者朋友甚至會出現血尿的情況,腎結核的中醫療法有哪些呢!我們來一起分享一下吧! 步驟/方法: 1、 對於腎結核的患者朋友們來說,,我們
發布於 2023-04-10 02:40
0評論
概述 肺氣腫這種疾病在我們生活中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這種疾病是肺部經常發生的一種疾病,由於一些環境因素或者其他因素造成的,我的一個親戚就是患了這種肺氣腫的疾病,因為當時並沒有甚麼很好的治療條件,所以的話就耽擱了治療,後來慢慢發展越來越嚴重了,已經發展成了瀰漫性的肺炎,所以對於這種病我們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 步驟/方法: 1、 肺氣腫這種病是由於病理原因導致的肺部肺泡或者氣管的彈性減退,然後
發布於 2024-04-07 17:10
0評論
概述 膀胱炎的症狀主要是因為細菌感染後導致的,所以在治療的時候一般也都是採用西藥的抗生素類藥物進行治療。及時的根據不同的細菌引發的膀胱炎症狀選擇藥物進行治療,效果會比較理想。其實在治療膀胱炎的時候中醫中藥的方法也是會有非常不錯的治療效果。中醫從病因入手,選擇不同的藥方來進行治療,能非常有效的治癒膀胱炎症狀。 步驟/方法: 1、 中醫在治療膀胱炎的時候是會把膀胱炎的症狀分為不同的類型。不同類型
發布於 2024-05-13 18:31
0評論
中醫認為本病由七情內傷、肝鬱氣滯,或腎氣不足,氣血瘀阻,以致氣機紊亂,氣血失和,臟腑功能紊亂,面部失去氣血榮潤,濁氣停留而成。在中醫文獻中多列入“面上雜病”、“面塵”、“黧黑斑”、“肝斑”之類,治療黃褐斑方法甚多,現介紹幾種簡便易行之法,患者不妨一試。 退斑湯:生地、熟地、當歸各12克,柴胡、香附、茯苓、川芎、白殭蠶、白朮、白芷各9克,白蘚皮15克,白附子、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劑,或為水丸
發布於 2024-04-13 04:17
0評論
(1)針灸治療艾滋病 體針 取穴:主穴:關元、氣海、脾俞、腎俞、足三里、命門、三陰交、築賓、神閾、大椎。 配穴:外感發熱加曲池、合谷、肺俞、列缺;體虛加太白、太溪;出血加隔俞、血海;失眠加神門、內關;疼痛加交感、神門、肺、肝、脾、腎(均為耳穴)。 操作:主穴每次取3-5個。因本病病情變化迅速,個體差異相當明顯,故應據不同臟腑或經脈顯現的症侯取穴。配穴則據症選取。穴位力求少而精,為了不增加病人的消
發布於 2024-06-03 21:25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