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1-24 13:56

  临床特点
  1、多30岁以后隐袭起病、进展缓慢;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史;
  2、不同患者间严重程度差异较大,部分患者可仅在查体时被发现。
  3、肌强直:表现为用力收缩后肌肉不能正常地松开;主要影响手和头面部动作、行走和进食;扣击肌肉时可见肌球形成。遇冷时症状加重;活动后好转;
  4、肌无力和萎缩:以颞肌和咬肌最明显,导致患者面容瘦长、颧骨隆起的“斧状脸”;颈部消瘦而稍前屈呈现“鹅颈”;
  5、骨骼肌外表现:白内障、内分泌障碍(睾丸小月经不规律、过早停经、不孕;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宽额、秃顶)、心肌受累(心律不齐、心悸、晕厥、ii~iii度房室传导阻滞)、胃肠平滑肌受累(假性肠梗阻、便秘、肛门括约肌受累导致大便失禁)、智力低下、脑室扩大、听力障碍、多汗等;
  肌电图:重要诊断依据;肌强直放电+肌源性损害;
  基因检测
  1、DM1---19号染色体长臂13.3位点的肌强直蛋白激酶基因ctg动态突变(患者:50-2000~4000,正常:5~40);常见;
  2、DM2---染色体3q21.3的锌指蛋白基因的内含子内,核苷酸重复序列CCTG异常扩增达75~11000次; DM2病年龄晚于成人起病的DMl,平均发病年龄48岁,尚无先天起病的报道; 早期表现为近端肌肉受累,力弱特征性的分布是屈髋和伸髋肌肉(常为力弱的首发点)、颈屈肌、肘伸肌和指屈肌.疼痛是DM2突出的特点; DM2内分泌改变较DMl多见但无消化道症状;
  3、 DM3---非CTG非CCGT重复扩展型DM。
  血ck:正常或仅轻度升高;
  鉴别诊断
  1、先天性肌强直(myotonia congenita,Thomson病):也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1)婴儿或儿童期起病;
  (2)貌似运动员的肌肥大,无肌萎缩;
  (3)无内分泌和心肌受累表现;
  (4)部分患者有精神症状:易激惹、抑郁、强迫观念;
  (5)肌电图无肌源性损害;
  2、先天性副肌强直(paramyotonia congenita):也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1)出生后起病;
  (2)反常性肌强直:活动后出现;
  (3)多累及面和上肢远端肌肉,肌强直遇冷后出现,在温暖状态下迅速消失;
  3、神经性肌强直(neuromyotonia, Isaacs' syndrome):
  (1)儿童或青少年期起病;
  (2)持续性肌肉颤搐(若用手触摸颤搐时的肌肉,会有隔着麻袋摸一堆蠕动的蛇的感觉),伴出汗,腕或踝痉挛;
  (3)肌电图见肌肉颤搐;
  治疗:尚缺乏根治手段;
  对症:主针对肌强直症状---奎宁或普鲁卡因酰胺(有心脏传导阻滞者禁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钠离子通道阻滞药物;
  国外临床研究证实慢心律(美西律,Mexiletine)和妥卡尼要优于苯妥英,但相对于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先天性肌强直等氯离子通道肌强直来说,Mexiletine对钾恶化性肌强直、先天性副肌强直、高钾性周期性麻痹等钠离子通道肌强直的效果更佳。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相关文章
1、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1型(MDI)   通常在30或40岁时显现症状,尽管儿童早期也可出现。男性多于女性,且症状较重。主要症状是肌无力、肌萎缩和肌强直,前两种症状更突出。肌无力见于全身骨骼肌,前臂肌和手肌无力伴肌萎缩和肌强直,有足下垂及跨阈步态,行走困难易跌跤;部分病人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肌萎缩常累及面肌、咬肌、颞肌和胸锁乳突肌,病人面容瘦长,颧骨隆起,呈斧状脸,颈部瘦长稍前驱。   肌强直常
发布于 2022-10-20 04:35
0评论
Duchenne肌营养不良患儿多于3~5岁逐渐出现症状,婴幼儿期多无症状,也有部分细心的家长可能发现患儿其实从小运动发育就较同龄儿童稍有落后,比如,正常儿童生后1岁独立行走,患儿可能1岁半~2岁开始独立行走,或者一直行走不稳,往往被误认为缺钙或体质弱等原因而被忽视。 随患儿年龄长大,症状逐渐明显,常在入托后发现患儿运动能力较同龄儿差,动作不协调、笨拙,奔跑跟不上同龄儿童。 患儿逐渐出现步态异常,
发布于 2024-01-02 06:34
0评论
一、对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而言,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忌食或少食油腻厚味过热、伤津耗液及损伤脾胃之品,可多食鱼类、蛋类、鸡肉、瘦猪肉等,但不可太过,以免损伤脾胃。白菜、豆芽、西红柿、山楂、广柑、枣子之类的蔬菜水果可以适当多食一些。在保证营养同时,应适当控制体重。 二、预防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发生,应保持环境清洁安静,注意防潮和防寒,积极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三、积极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这
发布于 2024-01-02 06:48
0评论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基因所编码的蛋白称为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Dys),分布于骨骼肌和心肌的细胞膜上,起支架作用,保护肌细胞膜在肌肉收缩时不受损伤。 由于DMD基因缺陷,导致肌细胞膜上的抗肌萎缩蛋白功能异常,肌细胞受损伤,出现进行性坏死、萎缩等,临床出现肌无力的症状与体征。 某些DMD基因缺陷导致Dystrophin完全缺失,临床表现为Duchenne肌营养不良,某些DMD基因缺陷导致
发布于 2024-01-02 06:28
0评论
概述 强直性脊柱炎是脊柱发生病变的一种类型,它一般发生在老人或者妇女甚至青少年的身上,它的发生是骶髂关节和我们的脊柱附着点的地方发生了一系列的炎症,所表现为骶髂部和脊柱的疼痛和脊柱不能够挺直的病理性的现象。一般青年人的强直性脊柱炎发生的初期表现常常为浑身乏力和形体消瘦、以及有厌食、轻度低热等临床表现。强直性脊柱炎也会引发胸部额病变以及肺部、神经系统等的病变,影响人的生活质量。那么强直性脊柱炎的原
发布于 2023-07-23 11:09
0评论
按照典型的遗传形式和主要临床表现,可将肌营养不良症分为下列类型:[3] (一)假肥大型:属X-连锁隐性遗传,是最常见的类型,根据临床表现,又可分为Duchenne型和Becker。 1、Duchenne型营养不良症(DMD):也称严重性假肥大型营养不良症,几乎仅见于男孩,母亲若为基因携带者,50%男性子代发病,常起病于2-8岁,初期感走路苯拙,易于跌倒,不能奔跑及登楼,站立时脊髓前凸,腹部挺出,
发布于 2024-02-06 04:15
0评论
肌营荞不良概括性地包括了几种遗传性的肌肉系统疾病。可以导致肌肉渐进性地无力、残疾甚至导致死亡。在所有类型的肌营养不良中,人们了解最多也是最严重的,是杜兴肌营养不良(DuchennedystropHy)。其早期症状常常在三岁前出现,症状包括爬行和行走困难,渐进性肌肉萎缩消瘦。再继续发展会有用脚尖走路的倾向,小腿肌肉会被脂肪和连接组织所取代,从而使小腿变粗。这样的孩子在十几岁的时候便需要轮椅,在二十
发布于 2024-01-02 14:50
0评论
概述 强直性脊柱炎物理疗法有哪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强直性脊柱炎大家都不再陌生了,近年来患上强直性脊柱炎的人越来越多,由于生活上的不注意不规律,很多人都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这对人们的健康危害是很大的,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的到专业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针对病情进行治疗,生活上的一些不良习惯一定要改掉,合理的饮食! 步骤/方法: 1、 强直性脊柱炎的物理疗法是根据个
发布于 2024-06-14 23:06
0评论
肌营养不良症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引起的肌肉变性疾病,目前医疗条件下还不能完全治愈。建议可以去该医院看病,最好进行基因学检查,明确诊断疾病类型,然后采取必要的营养支持和护理。 意见建议:患者应及时治疗,并且对自己治疗有信心,肌营养不良属遗传疾病,又属中医痿症;目前西医尚无特殊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手段及药物。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其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先天禀赋不足,精亏血少不能营养肌肉筋
发布于 2024-01-02 15:10
0评论
概述 该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与工作。该病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的临床症状的疾病。强直性脊柱炎是较为严重的疾病,强直性脊柱炎属于风湿病的范畴。以及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那么某些微生物易感者自身组织具有共同的抗原,是四肢大关节,现在该病病因还尚不明确该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引发异常的免疫应答反应。那么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一下强直性脊柱炎。以及关节强直为病变的主要特点
发布于 2023-07-23 04:05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