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指颈椎退变、增生,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症侯群,病变部位好发于颈5/6和颈6/7之间。颈椎病的发生与颈椎的慢性重复性劳损、全身代谢、内分泌改变等因素有关,好发于中老年及长时间伏案工作者。
病因与病理:
1、外因:各种急慢性外伤可造成椎间盘,韧带和关节囊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使脊柱稳定性下降,促使颈椎发生代偿性增生,增生物如直接或间接压迫神经、血管,就产生症状。
2、内因:主要是椎间盘退变。软骨板骨化,通透性下降,髓核脱水、纤维化,椎间隙变窄,脊柱稳定性下降、钩椎关节及小关节发生磨损而增生;椎体也代偿性增生,而椎间孔变窄、变小,进而压迫神经血管。增生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表现:椎体前缘、后缘、侧后方,钩椎关节侧方、后方,横突、小关节等。
颈椎过度或不协调的活动,可使增生物对周围软组织的刺激产生无菌性炎症;或局部受凉,血运减少,肌肉痉挛,进而产生无菌性炎症。
临床表现:
1、神经根型。痛、麻、感觉异常、肌力减弱、神经反射减退、特殊检查异常、X线改变。
2、椎动脉型。头痛、眩晕、f心、呕吐、耳聋耳鸣、视物模糊,与转头有关。
3、交感神经型。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胸闷、心慌、心前区痛、汗出、肢冷或发热。
4、脊髓型。一侧或双侧肢体麻木、乏力,走路不稳,有踩棉花感,胸背部有束带感,严重者有括约肌功能障碍。肢体肌张力增高,肌力减弱,神经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5、混合型。有人将颈前刺激反应称为“颈型”,可见吞咽困难、咳嗽、发音不清等。
治疗:
治疗原则:舒筋活血,理筋通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治疗之前一定要明确诊断,排除手法禁忌症。
1、 手法治疗,做按摩点穴。
2、 颈椎枕颌牵引。
3、 理疗与中药离子导入。
4、 中药辨证施治。
5、 中药制剂,静脉滴注,如川芎嗪、丹参注射液等。
6、 消炎止痛类药的应用。
7、 神经营养药的应用。
8、 生活调节: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
9、睡眠姿势。
10、 功能锻炼:龙头鹤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