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09-25 01:33

α干扰素用于抗乙肝病毒治疗已有近20年的历史,由于其具有较高的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且获得疗效后不易发生病毒变异,复发率低,从而使α干扰素成为最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之一。但是,由于它是一种生物制剂,对人体各系统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进而影响到其临床应用。因此,详细了解α-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并及时、正确地处理这些不良反应是非常重要的。指南对此有一些介绍,而本文则提供了更详细的解释。

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1、流感样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和虚弱,个别患者可有恶心、呕吐症状。反应强烈与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剂量大小有关,多发生在注射1~3次的开始阶段,个别患者在第三次注射后仍有此类反应,其中第一次注射反应最强烈,多发生在注射后3~6小时。可以通过在睡前注射α干扰素或在注射干扰素的同时服用解热镇痛药以减轻流感样症状来达到预防的目的。也可以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适当的治疗,如出现较严重的症状时给予退烧和镇痛药物,如症状较轻时给予更多的水和休息。一般来说,随着治疗过程的进展,这种症状可以逐渐减轻或消失。大多数病人可以度过这个时期并完成整个疗程,个别反应强烈、不能耐受的,应考虑改用其他抗病毒药物。

2、血液学影响。也是不良反应的高发区,主要表现在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对血红蛋白水平影响不大,其发生机制多为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多见于用药2周至2个月内,3个月后趋于稳定因此,在使用干扰素的初期,应每2至4周检测一次血象,必要时每周一次,甚至2至3天一次。是否预防性地应用升白细胞的药物是有争议的。如果血象低于正常,但中性粒细胞计数>1.0×109/L,血小板计数>75×109/L,可以加强使用升白细胞、或升血小板药物,同时密切监测血象,干扰素的剂量和用法保持不变。如果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0×109/L,血小板<50×109/L,应减少干扰素α的剂量;1~2周后复查,如果出现恢复,则逐渐增加到原来的量。虽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比较常见,但很少发生感染或出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一般在干扰素治疗停止后很快恢复正常,造成严重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一般。

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如何处理?相关文章
干扰素是在病毒刺激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下由人体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巨嗜细胞等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具有广普抗病毒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病毒的复制与释放余抑制感染细胞的复制两方面。干扰素是目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有效药物之一,有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两种,长效干扰素是在普通干扰素的分子上连接聚乙二醇分子,使聚乙二醇分子在干扰素分子外面形成一个分子屏障,降低了干扰素的免疫原性,并使其免受酶的分解,延长了半衰期
发布于 2022-12-10 11:22
0评论
干扰素是最早的抗病毒药物,他在丙型肝炎中的主导地位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撼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国际通用的抗HCV方案,特别是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于难治性丙型肝炎,一些蛋白酶抑制剂等将要相继上市,但大多也要和干扰素联合。关于干扰素抗乙型肝炎虽然近年来受到核苷类似物挑战,但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他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调节免疫作用、直接抗病毒作用、抗纤维化作用,还有的专家认为可以一定
发布于 2022-09-25 01:36
0评论
乙型肝炎治疗困难,治疗后很容易被发生复发,所以乙肝患者的治疗常引起麻烦,许多乙肝患者,听从医生的安排,注射干扰素,或者核苷类药物,他不知道如何治疗的效果,下面我们请肝病医生回答我们的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影响是好还是不好? 干扰素能够使肝细胞表面产生抗病毒蛋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同时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的活力,增强抗病毒能力。干扰素能够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且抗病毒效果优于
发布于 2023-04-05 11:33
0评论
α-干扰素的不良反应有那些?如何处理?1、流感样症候群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和乏力等。体温超过38.5度时可服用解热镇痛剂。2、一过性外周血细胞减少:主要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如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75×109/L和(或)血小板&lt;50×109/L,应降低IFN-α剂量;1~2周后复查,如恢复,则逐渐增加至原量。如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和
发布于 2022-12-07 18:49
0评论
在了解抗病毒最佳时机之后,下一步应该要搞清的就是有哪些抗病毒药物,它们各自都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如何来选择这些药物。今天我要介绍的就是抗病毒药物的分类及优缺点。目前,已有两大类共7种药物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包括普通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以及核苷(酸)类似物。核苷(酸)类似物可分为三类:L-核苷类(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恩曲他滨)、脱氧鸟苷类似物(恩替卡韦)以及无环核苷磷酸盐化合物(阿德福
发布于 2022-09-25 01:00
0评论
病例简介:患者何某某,男,54岁,湖南人,6年前因反复牙龈出血,就诊于当地医院,发现血小板降低,丙肝抗体阳性,HCVRNA4.3×105copies/ml,基因型1b型。先后于某某医科大学及某某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均在停药后复发,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院。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诊断为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丙型,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症;贫血中度。治疗经过:第一阶段:抗病毒治疗前评价患者肝功能
发布于 2022-12-07 20:37
0评论
一、IFNα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流感样症候群、骨髓抑制、精神异常、甲状腺疾病、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腹泻、皮疹、脱发和注射部位无菌性炎症等。1、流感样症候群: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可在睡前注射IFNα,或在注射IFNα同时服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以减轻流感样症状。随疗程进展,此类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2、骨髓抑制:一过性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如中性粒细胞绝对数
发布于 2022-09-25 01:17
0评论
发生率&gt;10%的不良事件:一般症状:乏力、发热、出汗、疲劳、头痛、流感样症状、发抖、体重下降、头晕。皮肤:注射部位炎症、注射部位反应、脱发、瘙痒、皮疹、皮肤干燥。消化道:口干、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道:咽炎、咳嗽、呼吸困难。肌肉关节:关节痛、肌肉、骨骼疼痛。精神:失眠、注意力下降、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易激动。处理:平衡膳食:保证每日足够睡眠及充足水分;加强监测:及时发现不良
发布于 2022-09-25 01:45
0评论
1、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常见,表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蛋白酶抑制剂、去羟肌苷和齐多夫定)。治疗后的头2个月内,但大多数并不严重,对症处理。如与食物同服,可减少某些消化系统不良反应。2、骨髓抑制:由齐多夫定引起,表现:贫血和/或粒细胞减少。贫血发生率1~4%,粒细胞减少2~5%。基线CD4低的患者容易发生。Hb或Hct较基线水平下降&gt;25%,则停用AZT。如果粒细胞计数低于750,可考
发布于 2022-12-07 12:44
0评论
长效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是目前临床乙肝抗病毒的一线药物。其疗效特点包括:有限疗程,有机会获得更好的疗效结果,疗效稳定不易复发。慢乙肝患者经有限疗程的长效干扰素治疗后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率、表面抗原清除率较高,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降低。相比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干扰素不仅有直接抗病毒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激发患者的免疫应答实现抗病毒疗效,因此疗效稳定,停药后不易复发。而且干扰素为有限
发布于 2022-09-25 01:29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