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09-25 01:17

  一、IFNα的主要不良反应。

  为流感样症候群、骨髓抑制、精神异常、甲状腺疾病、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腹泻、皮疹、脱发和注射部位无菌性炎症等。

  1、流感样症候群: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可在睡前注射IFNα,或在注射IFNα同时服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以减轻流感样症状。随疗程进展,此类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

  2、骨髓抑制:一过性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如中性粒细胞绝对数≤0.75×109/L,血小板<50×109/L,应降低IFNα剂量;1~2周后复查,如恢复,则逐渐增加至原量。如粒细胞绝对数≤0.50×109/L,血小板<30×109/L,则应停药。对于中性粒细胞明显降低者,可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治疗。

  3、精神异常:可表现为抑郁、妄想症、重度焦虑和精神病。其中抑郁是IFNα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症状可从烦躁不安到严重的抑郁症。因此,使用IFNα前应评估患者的精神状况,治疗过程中也要密切观察。抗抑郁药可缓解此类不良反应。对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停用IFNα。

  4、IFNα可诱导自身抗体的产生:包括抗甲状腺抗体、抗核抗体和抗胰岛素抗体。多数情况下无明显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糖尿病、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银屑病、白斑、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等,严重者应停药。

  5、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肾脏损害(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衰竭等)、心血管并发症(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肌病等)、视网膜病变、听力下降和间质性肺炎等,发生上述反应时,应停止治疗。

  二、利巴韦林的主要不良反应。

  利巴韦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溶血和致畸作用。

  1、及时发现溶血性贫血:须定期做血液学检测,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网织红细胞计数。在肾功能不全者可引起严重溶血,应禁用利巴韦林。当Hb降至≤100g/L时应减量;Hb≤80g/L时应停药。

  2、致畸性:男女患者在治疗期间及停药后6个月内均应采取避孕措施。

  3、其他不良反应:利巴韦林还可引起恶心、皮肤干燥、瘙痒、咳嗽和高尿酸血症等。

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是什么,如何处理?相关文章
α干扰素应用于抗乙肝病毒治疗已有近20年的历史,由于其HBeAg/抗HBe血清转换较高,且不易发生病毒变异,获得疗效后复发率低,从而使α干扰素成为最常见的抗病毒药物之一。但由于其为生物制剂,对全身各系统都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又影响其临床应用,因此详细了解α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并及时正确的处理十分重要。指南对此有一定的介绍,本文就此作更为详细的解读。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1、流感样副作用:为发生率最
发布于 2022-09-25 01:33
0评论
1、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常见,表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蛋白酶抑制剂、去羟肌苷和齐多夫定)。治疗后的头2个月内,但大多数并不严重,对症处理。如与食物同服,可减少某些消化系统不良反应。2、骨髓抑制:由齐多夫定引起,表现:贫血和/或粒细胞减少。贫血发生率1~4%,粒细胞减少2~5%。基线CD4低的患者容易发生。Hb或Hct较基线水平下降&gt;25%,则停用AZT。如果粒细胞计数低于750,可考
发布于 2022-12-07 12:44
0评论
药物是一柄双刃剑,既能治病救人,又能对病人造成伤害,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近年来,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引起了医务人员的广泛关注,甚至在普通大众中引起恐慌。药物不良反应,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所以如何应用好药物,尽量发挥其作用,尽可能减少副反应或毒性,就显得非常重要。这需要医生和病人的共同努力。曾有患结核的病人因害怕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不愿服药,那
发布于 2023-03-10 02:21
0评论
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一般都会同时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通常与药物剂量相关,并且与患者个人体质有关。不同种类的抗精神病药物,其不良反应也不相同,抗精神病药一般作用于脑内受体或递质,常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最常见的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也是所有抗精神药物的共同不良反应。由于抗精神病药物阻滞了多巴胺受体,同时影响了锥体外系统的递质传递,而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如运动不能、意
发布于 2022-12-18 07:30
0评论
发生率&gt;10%的不良事件:一般症状:乏力、发热、出汗、疲劳、头痛、流感样症状、发抖、体重下降、头晕。皮肤:注射部位炎症、注射部位反应、脱发、瘙痒、皮疹、皮肤干燥。消化道:口干、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道:咽炎、咳嗽、呼吸困难。肌肉关节:关节痛、肌肉、骨骼疼痛。精神:失眠、注意力下降、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易激动。处理:平衡膳食:保证每日足够睡眠及充足水分;加强监测:及时发现不良
发布于 2022-09-25 01:45
0评论
自从干扰素应用于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以来,尤其是聚乙二醇干扰素的开发和利巴韦林的应用,随着临床实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治疗,成为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金标准”,为慢性丙型肝炎的治愈带来了巨大的希望。但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病毒基因型、病毒载量、患者年龄和肝脏的纤维化程度、治疗药物的种类和剂量、联合治疗和疗程的影响,临床实践中仍需根据患
发布于 2022-09-25 01:28
0评论
皮肤填充剂在注射后都会产生或轻或重的组织反应,如针眼渗血、轻度肿胀、皮肤红肿或者淤青等,一般来说无需处理会自行消失。而有些不良反应可以持续数日而不消退,或者症状比较严重则需要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感染,局部隆起,结节,注射物移位等。尽管绝大多数不良反应都有相应的处理措施,但是要注意诊断,避免错误处理带来二次创伤而造成毁容或者生命危险。下面我们将对常见不良反应逐一进行详解:丁达尔现象丁达尔现象的出现
发布于 2022-12-29 23:35
0评论
在了解抗病毒最佳时机之后,下一步应该要搞清的就是有哪些抗病毒药物,它们各自都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如何来选择这些药物。今天我要介绍的就是抗病毒药物的分类及优缺点。目前,已有两大类共7种药物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包括普通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以及核苷(酸)类似物。核苷(酸)类似物可分为三类:L-核苷类(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恩曲他滨)、脱氧鸟苷类似物(恩替卡韦)以及无环核苷磷酸盐化合物(阿德福
发布于 2022-09-25 01:00
0评论
1局部硬结的预防 1.1疫苗从冰箱取出后要放置5~10min使疫苗的温度与室温接近,这样可以减轻冷对局部肌肉组织的刺激,而引起肌肉收缩影响对药物的吸收,从而发生红肿、硬结。 1.2注射疫苗前要充分摇匀,并用注射器反复抽吸,使佐剂与百白破充分均匀混合,防止佐剂下沉注入肌肉组织而吸收不良引起硬结。 1.3采用留置气泡技术,即用注射器抽吸适量药液后,再吸入0.2~0.3ml的空气,注射时气泡在上,当全
发布于 2023-07-09 06:55
0评论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其婴儿出生时必须常规注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和乙型肝炎高价免疫球蛋白,这是当前在婴儿出生时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最有效方法。然而,这种产后阻断并不能达到100%的效果,当孕妇血液中乙肝病毒DNA含量超过每毫升10的4次方时,有5%以上的胎儿发生宫内感染。这个百分比并不低,不能被忽视。如果能把这个5%的宫内感染也阻断了,那么,无论是对未来的新的生命,还是对家庭,无疑
发布于 2023-02-18 22:31
0评论